四川省岳池洞賓觀


四川省嶽池洞賓觀


仙梯紫府---千年名觀

四川省嶽池縣城西出3裡龜峰山有一道觀,名為洞賓觀,因八仙之一呂洞賓曾在此寓居而得名。

呂洞賓寓居嶽池,這不是傳說,而是有證可考的史實——《明統志》、嘉慶《四川通志》及嶽池歷代舊《志》都有記載。

據史料記載:“呂岩,字洞賓,號純陽子,河中府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唐貞元禮部侍郎呂渭之孫,武宗會昌中兩舉進士不第,遂入道,浪遊江湖。俗稱八仙之一,世稱呂祖……曾寓居嶽池集虛觀,遺七絕一首。”又記:“集虛觀,在嶽池城西3裡,又稱東華觀,因呂洞賓寓居故稱洞賓觀或純陽觀。”洞賓觀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乾道三年(1167年),有宋刻石為證。


四川省嶽池洞賓觀


古道觀在石壁上插樁所用。離地約6米高的巖壁上刻有“仙梯紫府”四字,字大如舊時人們所用的手絹,極為方正有力卻又不失飄逸之感。字的右下貼地處有一泉,現已乾涸。泉的右上方題有“自來艾泉”四字,並賦有一首五言絕句,分別是“雨天真自在”、“江靜露靈臺”、“臥龍深藏雲”、“按舌香泉來”,為清乾隆乙巳年(1785)所刻,詩的落款處還隱約可見“一道人題”。泉的左上方石壁上則鑿有一神亭,亭中原有神像已被破壞,亭的楹聯為三字,但僅有一“堂”字可辨,推測為“送嬰堂”。側聯則依次為“紫府題名生桂子”、“青龍吐氣引艾泉”。沿艾泉右行兩三步,石壁上有一塊長約4米,高約2米的碑,上面主要刻錄了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重建洞賓觀的相關內容,一些字已模糊,但其序言中仍可見“石壁峻起峭削天然古柏藤莊交相掩映”、“亦為一邑之勝”等字句。進入道觀只見呂洞賓身著長袍,胸腰繫帶,左肩背上插著道刷,右下方倚著一位童子,洞賓像的頭上還掛著一塊紅。正當我們極力尋找其他遺蹟時,另一塊石碑突然映入我們眼簾。石碑位於新修的洞賓觀屋頂懸崖上,碑高約2米,寬約1米,由於長年受風雨侵蝕,碑文早已脫落,估計當年呂洞賓就是將其《七絕》題於這塊石碑上。在呂洞賓塑像左側的石壁上,為同治庚午年(1870年)間重修洞賓觀時翻刻的呂洞賓題集虛觀《七絕》,字刻內容為“純陽祖師原題七絕。青蛇煉影月徘徊,夜靜雲閒尚未來。應是有人新換骨,暫留蹤跡到天台。同治庚午冬重修刻石。”


四川省嶽池洞賓觀


據一些上了年紀的信眾講,以前的洞賓觀為臺樓結構,共有四層殿,每層有房屋四間,裡面的柱頭皆為柏木圓柱,直徑約有1米。一層為張飛,二層為呂洞賓,三層為太上老君,四層為白鶴大仙。整個建築高40多米,十分雄壯,很遠就可看見。每一層前面都有一個小花園,並栽有兩棵千年古樹,一層和四層花園裡栽的是兩棵黃桷樹,樹幹要幾個人才能合圍,二層和三層栽的是兩棵桂花樹,樹幹至少要兩個人才能合圍。房屋和大樹都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2004年信眾捐資在原洞賓觀遺址處重建洞賓觀。2008年羊至真道長接手續建,2013年正式開放。2010年5月20日公佈為嶽池縣文物保護單位。

復古第一道場

四川省嶽池洞賓觀


在嶽池縣檔案局,保存了一張極為珍貴的照片---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曾經鑑賞過的書法照片,而照片上的字刻內容直接印證了嶽池縣西郊外的洞賓觀曾為天下道場。照片內容及背景:這張黑白照片不大,幅高10釐米,幅寬約為4釐米,照片正中自上而下寫著六個魏碑體漢字:“復古第一道場”,其左落款為:左承議郎廣安籤判黃惠卿書,宋乾道三年八月十日(1167年)。這是一名書法愛好者從巖壁上將字拓下來的拓片,再排成黑白照片。照片右邊標有“右公院長鑑賞,樸園敬奉”,樸園市鈴印, 照左邊則寫著“後池宋代摩崖,城西三里集虛觀上方”照片上的“右公院長”和“樸園”分別指誰呢?“右公院長”即指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而“樸園”並非指人,而是指嶽池縣城當時最為有名的私人藏書館一一樸園書藏。從照片上看,是樸園書藏將這張照片交給於右任,請他予以鑑賞。很顯然于右任與嶽池樸園書藏有一段特殊的際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樸園書藏位於嶽池縣城大北街,雖為私家書館,有當時藏書五萬餘冊,在整個川北地"國民政府時期的監察院院長於有中國民上網盟主席張瀾、全國文聯去樸同鮮不若都曾到過樸園書藏並題詩。樸園的主人名叫陳樹堂,在杭日戰爭時期曾任四川省通志館編修、中央國史館名譽顧問,樸園則為陳樹堂的名號。而樸園書藏所藏圖書,臨解放時失散甚多,解放後一部分為川北大學運走,一部分留存於嶽池縣文化館。樸同書徽藏書五萬,為何書藏主人將這張照片精選出來教奉給於右任鑑賞呢? 原來,于右任撒長書法。尤其酷愛魏碑。書城主人將珍藏的照片敬奉于于右任,一則是投其所好,則是向其推薦嶽池特殊的地域文化。

嶽池洞賓觀的淵源與歷史照片上明確註明,“復古第一道場”原跡書於城西二里集虛觀上方,其集虛觀也就是人們現在所說的洞賓觀。從“復古第一道場”這幾字便可看出,在宋代時,嶽池縣洞賓觀的規模已極為宏大,影響之盛,堪稱“第一道場”。


四川省嶽池洞賓觀


嶽池洞賓觀能獲得“第一道場”的殊譽,決非浪得虛名。準確地說,它與道教裡被尊為純陽祖師的呂洞賓有著直接的淵源。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其實並非虛幻人物,而是一個現實中實實在在的人。呂洞賓,本名叫呂岩,河東(今山西河東縣) 人,洞賓是他的字號。唐武宗年間,呂洞賓因兩舉進上不第,便人道,浪遊江湖,後曾來嶽池,夜宿集虛觀。對此,《明統志》、嘉慶《四川通志》及歷代《嶽池縣誌》皆有記載。而今,嶽池早已看不到洞賓觀的昔日宏大景象,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信眾募捐予以重修,但遠不及昔日之氣勢。唯有令人欣慰的是,洞賓觀的呂洞賓石像仍保存完好,清同治年間重刻上石的出洞賓當年題寫的絕句依然清晰可見,另仍留有少部分其他遺蹟,如歷代道人題字、清重修集虛觀題記等。

儘管如此,嶽池洞賓觀中競有過輝煌的過去,有過“天下第一道場”的殊譽,這足可讓嶽池的人民永遠銘記,足可在嶽池縣的文化歷史上留下濃展重彩的一筆。(來源:道教之音 作者:蔣世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