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你的水平決定著團隊的水平。因為員工覺得你是他們之中最優秀的,所以你是他們的“頭”,以下“五問七字”絕,優秀班組長請記住哦!!
第一問:我給目標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作為“上頭”要了解下屬的思想和想法,當其目標同團隊目標一致時,要積極鼓勵和支持其努力實現;當其個人目標不明確或與團隊目標不一致時,要用團隊目標引導和影響下屬,樹立與團隊一致的目標,為團隊目標而努力工作,以團隊目標實現作為個人價值的實現。
同時,可能不同階段的子目標是不一樣的,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員工目標也是不一樣的、分層的,作為班組長,要學會分層引導,並幫助他們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理想,並且統一於團隊每一階段目標之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個人積極性,個人和團隊才能共同發展。
第二問:我給方法了嗎?
班組長在管理中扮演著另一個重要角色是:教練。常常看到有些班組長在遇到員工有錯時,採用的方法是:
1、批評!批評! 2、批評,但怕傷了他的心,肯定一下。 3、責問:你不應該這樣!不能這樣!說多少次了還這樣!
可是,有的時候我們想一想,員工的錯有可能是意識方面的,也有可能是技能方面的。他沒有掌握某一種方法,某一種技巧,就有可能做錯。那哪一種方法,哪一種技巧可以改善他的工作表現呢,這個時候就要靠班組長“教”和“練”。
“說給他聽”、“做給他看”、“讓他試做”、“做得好表揚,做不好改善”、“檢查和輔導”,方法簡單,但是卻是讓一線員工掌握一種技能的最佳方法之一。
第三問:我給犯錯的機會了嗎?
關於錯誤,通常有兩種主要的觀點:
1、你,不要犯錯,大家都不能犯錯。
2、你,可以犯錯,但是不要重複犯錯。
有預測一下兩種觀點指導下的班組長的工作開展。第一種,不能犯錯,結果員工可能在想:不能犯錯,那少做就少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好吧,我別幹那麼多了,我別那麼主動了。久而久之,班組的工作積極性會持續下降。
第二種,可以犯錯,但不要重複犯錯。給員工犯錯機會。等於給員工打一個願意“試驗”的強心針。員工積極性會有所提高。但前提是班組長要加以引導,減少低級錯誤的發生概率。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經驗更重要。優秀的班組長敢於、善於給下屬機會,並勇擔責任,不怕其犯錯,這是優秀管理者打造優秀團隊的關鍵。
第四問:我給他鼓勵和支持了嗎?
每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特別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時,恐懼、畏懼、沒有信心、容易放棄,這個時候就特別需要有一個人,甚至是有一個人帶著一個團隊在背後默默地給他力量。
如果一個員工總是做不好事情。想一想,我給予他正面的反饋了嗎?我鼓勵他了嗎?當他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幫助他了嗎?他能感受到我的支持嗎?
第五問:我給他做榜樣了嗎?
在做基層班組長的培訓時候,到一線去做調研時,問到普通員工,班組長在員工眼裡是什麼形象,很多人回答:“比我優秀”、“能管得住我”、“我會幹的,他都會,我不會幹得他也會”、“有事就找他”……
不難發現,你的水平決定著團隊的水平。因為員工覺得你是他們之中最優秀的,所以你是他們的“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做為班組長,多問問自己,我做榜樣了嗎?我學習了嗎?我嘗試用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了嗎?
班組長如何樹立威信“七字”絕
“威信” 顧名思義就是威望和信譽。企業的生產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要最終分解到班組長頭上,要通過班組長的工作來實現管理目標。那麼,班組長怎樣來樹立自己的威信呢,下面幾點建議可供借鑑應用:
1
以“勤”出威
班組長要做好勤奮工作的表率。作為班組長,自己首先要積極進取,敬業勤勉,恪盡職守,用心工作,並能出色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否則“己身不正,雖令不從”,班組長一定要明白上行下效的道理,要懂得表率和示範的作用。
2
以“德”立威
班組長要做好文明道德的表率。一個優秀的班組長除了在業務上做好表率外,其言談舉止還應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工作中班組長應該與組員和睦相處,主動幫助指導、鼓勵,說話言語文明,善待員工。
3
以“公”助威
班組長還要做好公正無私的表率。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區別之一,就是管理者以實現企業目標為己任,以企業全局利益為指針。班組長只要能做到公正、廉明,就能有效地指揮、協調和組織班組的工作,就能令行禁止,就能妥善地化解各種矛盾和糾紛,從而充分調動組員的工作積極性。
4
以“績”壯威
班組長是實幹的,理所當然在公司管理體系裡是“實力派”。
5
以“會”生威
不能小看班前班後會的作用。它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搭建統一指揮、實施管理的有效平臺。
6
以“檢”長威
班組長要根據公司的質量與衛生標準或要求,學會檢查、善於檢查,勇於檢查。
7
以“情”帶威
班組長在管理中要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成為員工的貼心人、知心人,在得到員工擁戴下的班組長更有號召力、感召力、威信力。班組長是由企業任命授權的,但一個成功的班組長除此之外,還是組織內非正式組織的核心人物,她(他)們與員工是心連心的。
閱讀更多 泵一代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