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善人」,清末民初書法家劉希憲

“天津善人”,清末民初書法家劉希憲

劉希憲(1842年—1921年)字道原,天津塘沽人。他自幼飽讀詩書,精通經史,文筆流暢,長於詩詞,工於書法,寫一手古樸典雅的隸書。其書功力尤深,卻不在大家之列。但他平生以慈善為懷,多行善事,而且不畏權勢,敢於直言,為窮苦人伸張正義。百年後觀其書仍有義氣盈懷之感。

“天津善人”,清末民初書法家劉希憲

劉希憲被尊稱“善人”是有出處的。他所居天津糧店后街吉家衚衕,是一座不大的院落。院內迎著大門有一座小影壁,影壁前面豎寫五言律詩一首,兩句一行:“天津益鄉賢,餘增七秩年。津沽稱義士,河海兆恩緣。善顯朝天大,功憑國相全。人神原一德,累代忠孝傳。”有趣的是,當人們把詩的第一、三、五、七句的頭一個字連起來讀,正是“天津善人”四個字。 從此,“天津善人”在民國初年叫響。這不僅是劉希憲的自詡,也是他一生為人的生動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