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孔夫子,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提到孔夫子,大多数人心里蹦出来的词一定是“圣人”,“至圣先师”这样的词,然后脑海里自动构建出一位斯文儒雅,和蔼可亲的老者形象。

这孔夫子,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孔子的伟大自然深入人心,不过,在那耀眼的圣人光环的背后,是一个你并不太了解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祖上是商王室后裔,封在宋国,整个一个王公贵族,不过,这一身份在孔子六世祖那一代就没了。

这孔夫子,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孔子六世祖名叫孔父嘉,官至宋国大司马(很大的官),还娶了个“美而艳”的老婆(魏氏),可谓是人生赢家。唯一的遗憾是这个“美而艳”的魏氏被孔父嘉的政敌华父督看上了,为了夺人所爱,华父督借口安定人心(孔父嘉刚刚打了败仗,国人颇有怨言,但罪不至死),杀了孔父嘉。

PS:华父督的目的也没达到,因为“美而艳”的魏氏选择了自缢。

孔父嘉的后人担心被斩草除根,为了避祸,只能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逃到了隔壁的鲁国,过了六代,孔子出生。

孔子的父亲名叫叔梁纥(纥音鹤),是鲁国有名的勇士。孔子继承了他的英勇,生的人高马大,身高九尺三寸(一米九),臂力过人,远非那个文弱书生的模样。

遗憾的是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也培养了他能吃苦的性格(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幼年的孔子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摆弄些瓶瓶罐罐,祭祀礼器,然后学着大人模样,煞有介事的练习祭祀仪式,后来努力学习周礼的那些典章,制度,终于深得礼仪、制度方面的精髓,后来顺利进入鲁国政府,当了官。

这孔夫子,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由于孔子执政雷厉风行,过于激进在主张得罪了多方势力(主要是齐国政府和被齐国离间的部分鲁国高层),鲁国待不下去了,只好另谋高就,开始跳槽。

这就是著名的周游列国。

游了十四年,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非但没有什么成绩,还碰了一鼻子灰,好几次遇险、断粮,差点小命呜呼。

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的孔子被弟子们迎回鲁国,但依旧得不到鲁国政府的启用,于是,孔子索性不再插手政治,专心于教育和整理古籍,行事作风也慢慢变成了我们所认识的那个斯文儒雅,和蔼可亲的形象,再后来,就变成了我们口中的孔圣人。

孔子的生平大概就是如此。

接下来,就看看孔子这辈子,干过哪些与他形象严重不符的事,为什么说他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呢?

一、在鲁国政府当官期间,有一次,鲁国国君和齐国国君举行宴会,席间,齐国国君派出了自己的歌舞队,上来表演了一段舞蹈。一旁的孔夫子看不下去了,跳起来对齐国国君说:“两个老大吃饭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有这种声色表演!”然后画风一转:“把这些跳舞的拖下去,砍断手脚!”

孙膑被诬陷叛国(私通齐国),如此重罪只不过是挖了膝盖,人家舞者奉自己国君的命令,跳个舞助兴,又没碍着谁,怎么就砍手脚了!

二、孔子强烈反对奴隶起义,死心塌地的为复兴奴隶制度而卖命(当时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变革时代),听说郑国血腥镇压了起义(萑符泽奴隶起义)后拍手称快。

三、孔子的学生,宰我,曾与孔子讨论三年服丧期的事情,宰我认为,服丧三年太久,很容易荒废事业,一年就足够了,被孔子批评不仁。

结果孔子听说有达官贵人(鲁国大咖季孙氏)家宴,为了结交这个有权势的大咖,母亲刚刚去世的孔夫子顾不上披麻戴孝,忙不迭的赶去参加,结果刚到门口就被季孙氏的家臣给轰了出来。

四、杀少正卯。少正卯(名卯,少正是官名)是鲁国的文化名人,同孔子一样,也开班收徒。由于孔子主张复古,竭力恢复奴隶制那一套,而少正卯的思想主张与孔子的思想正好相反,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因此深得学生欢迎,因此渐渐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了。

少正卯还公开宣称:“有人死抱住西周奴隶制不放,想复古开倒车,一定要碰得头破血流!”

思想相悖为主(也可能是辅),抢饭碗是辅(也可能是主),孔子对少正卯恨之入骨,但苦于没什么办法报复。

后来孔子当上了鲁国的宰相,上任七天,就把少正卯给杀了,暴尸三日。

这事连孔子自己的学生都看不下去,便向孔子询问,为什么给他这么重的惩罚。

孔子给少正卯定的罪名是:

1.心达而险(知识渊博却心怀险恶);

2.行辟而坚(行为不符合礼仪,还不知悔改);

3.言伪善变(言语不和正道,还善于狡辩);

4.记丑而博(喜欢宣扬各种社会阴暗面);.

5.顺非而泽(说错话办错事不知悔改,还用文字掩盖、美化自己)。

汗一个...这叫犯罪?还是死罪?

当然,这样是故事再多,也掩盖不了他的伟大。历史选择他成为圣人,享受后人对他的无限憧憬和祭祀,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这孔夫子,其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

车厢伴侣,伴您度过忙碌的人海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