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临危受命背黑锅,死前的一份奏折,为何能让慈禧痛哭

清朝末期,慈禧执掌朝政大权,内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外部列强环伺任意欺凌。李鸿章是朝廷重要的大臣,力主国家自强工业改革,想使清朝强大摆脱困境,但是大势已去无可奈何。

李鸿章在去世之前,曾经给当时执掌大权的慈禧写过一份奏折,这份奏折是在李鸿章去世之后才呈到慈禧面前的,而慈禧在看到这份奏折之后,也是老泪纵横,痛哭不已。那么是什么原因能让慈禧痛哭呢?

李鸿章临危受命背黑锅,死前的一份奏折,为何能让慈禧痛哭


李鸿章在辞世之时,当时的清王朝正是最为混乱的时期,当时的义和团正如火如荼,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攻击各国的领事馆。其实义和团敢直接攻打洋人的领事馆,是受到了慈禧的暗中支持,慈禧是想要凭借着这些义和团的力量,将洋人赶出中国。

慈禧这么做的原因是,在戊戌变法之后,慈禧想要废掉光绪皇帝,却遭到的洋人的阻挠,所以不敢在明面上攻打洋人的慈禧,只能凭借着义和团这种民间的力量来打击洋人,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国家的领事馆遭到攻击之后,洋人立即组织了八国联军前来侵犯,并且一路打到了北京城,慈禧被吓得心惊胆战,慌不择路的带着光绪皇帝逃跑了。

李鸿章临危受命背黑锅,死前的一份奏折,为何能让慈禧痛哭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来负责管理朝政和负责与洋人谈判,于是李鸿章就被慈禧选了出来,负责京城内的事务。这种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仅要和洋人费心费力的谈判,而且很有可能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这就是费力不讨好背黑锅的事情啊。这种事其实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李鸿章就做过一次了。

李鸿章此时已经是重病缠身,但是不得不强打着精神与洋人谈判,他据理力争,甚至在谈判的过程中多次吐血,但是依旧费心费力把清政府的赔款降到最低。从十亿两白银一直降到了四亿五千两白银,用来表示当时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每人交一两,以示对清王朝的羞辱。李鸿章也顾不上那么多,只是尽可能的降低损失,在征得慈禧的同意之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临危受命背黑锅,死前的一份奏折,为何能让慈禧痛哭


在条约签订之后,八国联军就退出了北京城,而李鸿章也因此病倒了,慈禧准备回北京城。李鸿章知道自己可能命不久矣,考虑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办,所以就写了一份奏折,希望在慈禧回来之后呈给她,不久之后李鸿章就辞世了。得知李鸿章辞世消息的时候,慈禧正在赶往京城的路上。得知消息之后痛苦不已。在接到李鸿章的奏折之后更是泣不成声。

李鸿章在临死之前依旧担忧清朝国力孱弱,希望慈禧和光绪皇帝能够“力图自强”,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慈禧也是看到奏折,想到此时的清廷腐败国力衰弱,而李鸿章如此忠心耿耿致死都在为国家着想,不仅被感动到老泪纵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