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生前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的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人们把这个问题命名“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也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世纪难题。
7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学堂班10年庆典活动暨拔尖人才培养论坛”期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出席庆典并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培养一流科学家为何不太成功”?
“第一,是否有这样的现象?为何存在这样的现象;第二,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第三,这个问题是否重要?是否值得我们进行研究?这三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杨振宁说。
杨先生的三个问题引人深思。但其实杨振宁先生此前就不止一次回答过“钱学森之问”,在他看来,中国的教育并不比美国差。而解答“钱学森之问”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有前途,而是说要有一个时间,不能太着急。此外,杨先生也在学校演讲中多次鼓励孩子们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
薛其坤: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院士也在论坛期间介绍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与理念。
第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指导方针。清华大学基科班和学堂班在强调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坚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首位的育人理念,为将来提供发展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使更多的学生脱颖而出。
“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有原始创新,有引领世界的成果。”薛其坤说。
第二,清华大学坚持"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致力于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体系,努力增强培养方向的多样化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在他看来,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塑造,没有好的价值观就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如果能把个人兴趣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人生才有意义。
薛其坤强调,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这也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 ,全面建成人才培养模式。据薛其坤介绍,从2017年开始,清华大学就实行“通专融合、大类培养”,那么如何真正能实现通专融合?“因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被放在一个教学体系中,还要进行有机的融合,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觉得还是要抓基础,越是通识教育就越重视基础,这样我们就越可能在这一点上取得突破。”
2018年也正值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一位从教50余年的教育家,他在主持清华物理系和理学院期间,他千方百计揽聘名师,积极推进教授治学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倡导教师教学与研究并重等,被称为“培养大师的大师”。清华物理系1929至1938年十届69名毕业生中,就产生了22位院士,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叶先生门下的学生共有57名后来成为院士。这当中包括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等10位“两弹一星”元勋,杨振宁、李政道等学术大师。
“清华大学物理系近年来也积极的推进教授治学、聘请一流教师、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要特别学习叶企孙先生的办学思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想把这段话献给叶企孙先生。”薛其坤表示。
朱邦芬: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办学
清华大学数理大类首席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对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做了更为详细的介绍。他指出,基础科学班始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的办学方针,其人才培育特色主要体现在“强化数理基础、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学生拥有多次选择自由、配备雄厚师资力量”四个方面。
“基科班开展本科生的科研训练(Seminar)的有三个方面用处,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进行渗透式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一堂课一本书;第二可以让学生体验科研的乐趣;第三,有些学生可以在研究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所以基科班的学生有三个学期要做科研训练。”在朱邦芬教授看来,清华学堂物理班继承了基科班的育人特色,但是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1、注重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2、更加注重考查、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营造学习环境;
3、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
4、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
5、注重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样的育人理念源于叶企孙先生“只授学生以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不重量”、“要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的教育思想。
基科班早期毕业学生培养已有不少脱颖而出,朱邦芬举了一个例子,基科9班55人中有17人在一流机构任教,包括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学堂班则“继承了基础科学班的育人特色,但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基础研究的兴趣与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从2009年9月学堂物理班开办至今,已毕业7届154位同学,全部在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其中在国际顶尖大学的占比很大。
顾秉林:考试导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清华大学前校长顾秉林也就如何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传统的教育中老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缺乏主动性。
第一,当下基础人才是最匮乏的,所以培养拔尖人才要寻找对基础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提倡兴趣导向、兴趣驱动,而以往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人才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一流的人才都不是仅仅通过课堂教出来的,而是需要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提供好的平台,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第三,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忘初心,做学术就要愿意坐冷板凳。
顾秉林强调,基础科学至关重要,没有自然科学就没有未来,对于个人来说如何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坚持初心至关重要。
大家好,我是宋昕妍,每天在公众号为家长和高中生分享最实用的高中学习经验干货,最新鲜的高中资讯、最准确的报考指南,与众多学生家长交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清北状元学习圈 回复5678即可领取高中学习资料
我这里有《直击高考漏洞》视频与《高分其实很简单》高分答题模式汇总,高中各科知识点总结,为考生全面解析高考“出题规律”、寻找“高考漏洞”。书籍和学习视频都可以免费送给大家,已有20万学生和家长领取了书和视频,并且通过它实现了快速提分。
分享这些只因我也是过来人,也曾在学习遇到瓶颈时受过别人帮助,如果现在的我能帮到你们,也是我最大的快乐!大家加油哦!
閱讀更多 xiaoa師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