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中國的本科教育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新時代,如何打造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新近出臺的《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被視作達成這一目標的重要“施工圖”,備受各界關注。

不同層次、類型的高校該如何結合自身情況“施工”?其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施工”質量又將由誰評價?針對由此引發的思考和熱議,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

揭秘:中國的本科教育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記者:近年來,中國大學在各大世界大學排行榜上表現搶眼。但也有評論指出,這些排行榜指標更偏重考量高校科研能力,忽視了本科教育。與世界對標,中國的本科教育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吳巖:中國高等教育總體上開始進入世界第一方陣,開始與世界高等教育的最新發展同頻共振。以工程教育為例,2016年,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標誌著工程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工程專業質量標準達到國際認可,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大突破。這也標誌著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198所高校的846個工科專業的質量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進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陣。但目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已進入提高質量的升級期、變軌超車的機遇期、改革創新的攻堅期,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帶有普遍性的突出問題。

記者:具體問題表現在哪些方面?

吳巖:比如,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還不夠鞏固,一些學校領導精力、教師精力、學生精力、資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對滯後,評價標準和政策機制導向仍不夠聚焦等。

記者:這次出臺了“新時代高教40條”以及一組“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該怎麼理解這兩組文件之間的關係?

吳巖:“新時代高教40條”是關於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綜合性指導意見,是“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制定的政策依據。從文件對象來看,“新時代高教40條”面向學校層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是對文、理、工、農、醫、教等領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做出的具體安排,旨在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在系列卓越拔尖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0的基礎上,通過拓圍、增量、提質、創新,擴大了各個計劃的實施範圍,增強了各項改革舉措的力度,提升了改革發展的質量內涵,探索出了一套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中國方案和中國標準。

記者:我國正處在“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時期,對“第一梯隊”的高校來說,提升本科教育質量,要把握的關鍵點是什麼?

吳巖: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包括學科、教學、教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五個子體系。人才培養體系是上位的,五個子體系是下位的支持支撐,都要服務於人才培養體系。“雙一流”建設高校要率先確立建成一流本科教育目標,強化本科教育基礎地位,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作為“雙一流”建設的基礎任務,加快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建成一批一流本科專業。

記者:在全國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應用本科佔據絕大多數。對於它們來說,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該幹什麼、又該怎麼幹?

吳巖:我國應用型本科高校辦學歷史相對短,心情很急迫,追趕勁頭很足。我們擔心兩件事情,一是同構化發展,在發展模式上,盲目追隨模仿;二是同質化發展,辦學標準同質化。

應用型高校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把握好三個“心”。一是中心,要把握好服務地方需求的辦學定位,始終以培養人為中心。二是核心,就是怎麼培養人,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要根據辦學傳統、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建設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三是重心,就是培養人的質量。應用型高校從“形似”到“神似”,再到“形神兼似”,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最核心的要素。這三個“心”可以衡量一個學校跑沒跑偏、失沒失衡、專業建得好不好、課程開發得怎麼樣,也是一個學校的宏觀、中觀、微觀。

記者:“新時代高教40條”對學生管理可謂“寬嚴相濟”。但寬嚴之間,最關鍵還是學習能否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這也是一直以來中國教育最容易受到質疑的一點。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吳巖:當前,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教師。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要做到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術嫻熟,但現實中,我們教師的育人水平還沒那麼高超,方法技術還不是很嫻熟。例如,我們要給大學生合理“增負”,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三增”:增學分、增課時、增作業,也不是簡單強調紀律約束性。而是要增加“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特別要聚焦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這對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深入思考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記者: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至關重要。意見提出,要推進“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專業認證”。這與以往的本科評估是什麼關係?將怎麼實施?

吳巖:專業認證與審核評估、合格評估是兩類不同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方式。一是範圍不同,專業認證只對專業,審核評估、合格評估對的是全校;二是結果不同,專業認證結果分為通過與不通過,審核評估不作通過與否的結論,合格評估的結論是通過、暫緩通過和不通過。

一級認證重在“保合格”,保證專業的基本條件、基本管理、基本質量達到合格要求,服務於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二級認證重在“上水平”,推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貫徹實施,提升專業建設上水平;三級認證重在“追卓越”,保證專業達到國際實質等效質量要求和中國特色一流專業建設要求,服務於一流本科建設和卓越人才培養。

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和合格評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負責組織實施,三級專業認證工作將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評估中心、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和相關行業學協會共同組織實施。

(光明日報記者 鄧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