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膠東地區的人民在民主革命史中貢獻巨大。

《地道戰》和《沙家浜》這兩部著名的抗日作品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一個是講述抗戰時期的農村裡家家挖地道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另一個是講掩護八路軍傷員在老百姓家中養傷,並且與敵人機智周旋的故事。但是你能想象這兩個藝術結合在一起在現實中的故事嘛?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萊州是膠東地區著名的抗戰根據地,很多的抗戰英雄都來自於這裡。但是他們抗日的戰爭地似乎都稱不上是絕無僅有。那時的傷員為了養病沒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想來想去他們決定把醫院設在地下,那時候堅持要搞地下醫院。這個可以使傷員得到穩定可靠的治療和保護,而這個選址就確定在了萊州。

首先它地址條件好,其次這裡的百姓對中共都很支持。這裡是山東地區的抗日根據地建立時間最久之一,群眾基礎好,交通便利,地下醫院就被設置在了這裡。在老百姓各家地下藏著許多的彎曲的地道,在這些地道中醫療工作者們照料著戰場上負傷的戰士們。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抗戰時期的萊州人民為了安置那些在前線受傷的士兵們,在敵人眼底下在老百姓的家中,設建了數條的隱蔽性極佳的地道來安置傷員們,讓他們可以在這裡得到短暫的安穩的修養。地下醫院有很多的出入口,都安排在老百姓的家裡。幾乎是每家都有地洞口,洞口的設置地點很平常,很普見,而且數量很多。這些看似平常的正是就成了地下醫院的出入口,是那時的一枚有利的棋子。那麼戰鬥地區煙火不斷,這般隱蔽的地下醫院又是怎麼接收傷員和病號的呢?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據悉共有兩千多名受傷戰員在這個村子的地下醫院進行治療,他們都是從各個附近的戰區上輸送下來的。可是當時王門村距離日軍駐紮在萊州的駐紮地也就沒有多遠,那些百姓和戰士們就是在他們眼底下幫助地下做好服務的。為地下醫院繪製圖紙的魯健老人還專門繪製了另一幅地下交通圖,聯絡點與休息的地方均有分佈在裡面。就這樣看這些東西彷彿是運輸中的障礙,其實他們是在和時間比賽來運輸傷員罷了。

在敵人眼底下運輸傷員,在物質匱乏的戰爭年代老百姓和戰士們只能抬著擔架。三人或者五人一組,趁著夜色,他們要徒步將傷員送到五十里外的地下醫院。可見接送傷員的工作辛苦與危險。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送到地下醫院的傷員病情不是很嚴重的,就都假裝是百姓的親屬,當然為了騙過日軍盤問要編好話術。相反那些受了很嚴重傷的人就不能在地上休養了,只能是送到地下療養。洞口狹窄進出十分不方便,而且又是處於戰爭緊張的期間,這一到地下就是要待很長的時間不能出來了。對地下醫院的情況瞭解得更多,我們對於老百姓和戰士們就越發的敬佩。他們是在當時條件如此險境之下依然搶救著傷員們的生命。說到搶救生命就不能不提到手術,重傷員被送到地下醫院以後手術肯定是免不了的。那麼這個手術是怎麼做的呢?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戰地手術對環境要求不是很高,畢竟不能要求的過於苛刻。但是他們相比一般的醫生無論在醫技還是心理的一個素質上那是肯定要高的。當然手術不可能在洞裡做,因為洞裡經常會掉土下來。經常都是一個人用毛巾在上面撐著,下面的人就在換藥。做手術就跟打仗一樣,做手術的第一步就要先試探一下敵情。因為那時在敵人的內部都有中共的內線,有情報都會第一時間通知。等待今天沒有敵情,這個時候手術才可以做。但是做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在如今的王門村可以在一個院子裡找到關於它的足跡。關於傷員被救治的事蹟,有個十來歲的小孩在偷襲敵人的時候,地雷不小心誤炸了自己的胳膊。這種情況肯定要採取截肢,醫生考慮到他骨頭不老還有機會於是開始動手術。這個正在搶救之時,一位指揮員連忙跑進手術室,催促他們鬼子進村了動作要快。大家的神經一下子緊繃起來,醫生沉著的回答說還要些功夫。醫生還是要繼續做他的手術,指揮員一想帶著村長跑去拉日軍來到村長的家裡,最終為醫生爭取了手術時間,也保存了小民兵的一條胳膊。

這個村是《地道戰》和《沙家浜》結合體,鬼子進村依然堅守醫療崗

經過歲月侵擾的地下醫院,現如今只剩下一些殘土,但是我們依然能被這裡發生的故事所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