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等名校生投身中學教育,新時代的多元化選擇

老師就是學生們人生中最亮的星,指引著學生前行的方向。

老師們用知識豐盈學生的內心,用行為教學生做人的道理,用寬容和鼓勵伴學生走過迷茫,幫學生插上翅膀卻將自己遺忘,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乃至生命書寫師者的責任與擔當。

從最近幾年的消息來看,越來越多的名校高學歷畢業生把目光投向基礎教育,選擇投身於中學教育。

清華北大等名校生投身中學教育,新時代的多元化選擇


時代真的變了,教師不再是清貧的代名詞

曾幾何時,師範僅僅是家庭經濟條件困難學生的優先選擇。

一是師範院校收費相對較低,甚至還可以免費,並且還是各種補助,這樣的條件可以保證他們能順利上完大學。

二是師範院校畢業生工作很好找,不存在失業的風險。

但師範類院校在高考的錄取中並不能吸引足夠多優秀的畢業生,即使是北師大、華東師大等幾所部屬師範院校,他們的高考錄取分數無法跟清北比,甚至跟C9裡其他幾所高校收分差距也不小。

然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非師範類名校高學歷畢業生卻選擇投身基礎教育,時代真的變了。

教師曾與清貧是劃等號的,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清貧。

然而,師範在近十年無疑是華麗轉身,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投入僅次於房產,有時投資房產的目的也是為了子女教育,學區房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上了好的小學,才能大概率升入對口的重點初中。

投身基礎教育,最重要的肯定是教書育人的情懷作支撐。此外,從現實出發,教師的職業也具備獨到吸引力。

重點學校教師的優勢:

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人脈資源廣;

子女接受名校教育便利,省去學區之煩惱,這在一二線城市意味著免去數百萬元的經濟投入;

每年近三月的寒暑假帶薪假期。

教師成了相親市場的香餑餑,有名的“師醫公”三劍客之首。


案例一

1. 部分著名中學錄用畢業生公示。

清華北大等名校生投身中學教育,新時代的多元化選擇

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2017年錄用畢業生公示

清華北大等名校生投身中學教育,新時代的多元化選擇

天津市南開中學2015年擬聘用人員列表


2. 放棄重點高校教職,任教於重點中學。

卓峻峭,化學競賽保送,北京大學化學本碩博,放棄985高校-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教職,去到重慶南開中學就任化學教師。

他這樣說道:

我喜歡化學,在這些孩子身上,我能看到自己當初的影子,而他們取得的成績更能讓我有成就感。

我喜歡教學,特別是站在講臺上的一線教學,跟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然後大家一起討論,一起成長,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阮文婕, 2000-2004中科大學本科,德國Max-Planck國際研究所及德國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博士。2011-2016年任教於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大學工作5年後,拾起最初的夢想,走上覆旦附中的講臺。(與人大附中的蘇昊然為大學同學)。

蘇昊然,中科大本科,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藥理學博士,納米材料與藥物專家,留學美國密歇根大學。曾為於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碩導,後調任人大附中。

楊顒,合肥一中數學金牌教練,中科大材料科學系本科(數學競賽保送),中科院博士。曾為合肥一所知名高校副教授,喜歡數學是轉型的直接原因。從06年開始,他就受邀成為合肥一中的兼職奧賽教練,

除了教學,更要多發現人才、發掘特長,從中享受和學生共同成長的成就感,和優秀學生思想碰撞的過程,也讓能找到更多樂趣,而這種快樂是做大學教師時無法獲得的。

3. 對於國內名校博士或者海歸,放棄高校任教機會,去到重點中學任教,似乎也不是什麼新鮮案例了。看看人大附中2016年的招聘公示:

清華北大等名校生投身中學教育,新時代的多元化選擇

人大附中2016年的招聘公示

人大附中裡的其他名校生教師:

莊麗,1998-2002清華大學計算機本科,2002-2007 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

周龍平,2000-2004北京大學化學本科,2004-2010 北京大學化學博士,2007-2008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聯合培養博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

張帥,2003-2007 清華大學文科實驗班本科(保送),2007-2009清華大學哲學系倫理學與政治哲學碩士。

李秋生,1994-1997人大附中學生(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北京賽區一等獎,入國家集訓隊),1997-2001北京大學數學本科(保送)。

唐曉苗,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肄業(保送,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賽區一等獎,大四被勸退),卻因沉迷電腦遊戲沒有畢業,淪為無文憑、無京戶、無工作的“三無”人員。

當朋友把他介紹給校長時,校長看到他身上的潛質,把他招進人大附中。這個曾經找不到生活目標的年輕人,不僅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也找到了個人幸福的生活,在北京娶妻生子。目前是北京奧數十大名師,帶出了很多金牌學生。


案例二

北京十一學校

劉作亮,2000-200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保送),2004-2010 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專業博士。化學競賽一等獎(決賽),物理競賽河北一等獎。北京十一學校科學館館長,主管該校高端實驗室。有些學生的研究成果還發表在國外學術期刊,而有過高端實驗室經歷的學生在大學自主招生中往往更有優勢。該校有三位中科大畢業生任教。

蘭玉茹,2002-2006北京大學化學本科,2006-2011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博士。

賈祥雪,1999-2003清華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2003-2008中國科學院軟件所計算機軟件與理論碩博連讀。

華東師大二附中

戴中元,2002-2006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本科(數學競賽一等獎,保送),2006-2010北京大學基礎數學系研究生。

蔡東山,2005-2009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本科,2009-2012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研究生。

吳辰騁,2005-2009北京大學物理本科(數學競賽一等獎,保送)。

湯晨毅,2000-2004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本科,2004-2009上海交通大學凝聚態物理博士。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陳姝妮,1996-2003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本碩。

胡小群,2004-2008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本科。

張建國,1997-2001 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本科。

鬱蓓媛,2003-2007 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2008-2010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歐洲文學文化雙碩士。

吳學良,中科大博士,復旦附中化學學科帶頭人。

合肥一中

李晉凱,中科大本科,香港科技大學碩士。

陳加敏,中科院遺傳發育研究所的博士。從中科院遺傳發育研究所畢業前,他已經獲得了一個在高校的工作機會,但是幾經考慮,他還是選擇到合肥一中擔任一名普通老師。

陳慧敏,北大博士。

除了覺得合肥一中平臺很好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考慮孩子和家庭。作為一名母親,在博士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上,不得不考慮孩子的成長因素。而成為一名高中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培養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這是在教學愛好之外的一個現實考慮。

中山紀念中學

可能是中科大校友任教最多的中學之一,5名教師畢業於中國科大。

王旭芳,中科大2008屆應用化學專業博士。


放棄高薪體面的工程師職業,只為教師情結

馬冠男,天津新華中學物理教師,中科大電磁微波技術本科,2008年中科院研究生畢業,成為了一個高薪體面的射頻設計工程師。但內心深處卻一直認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她覺得這份工作並不能讓她快樂。

2009年,心中的教師情結一直還在牽引著她,反覆考慮,放棄了高薪工程師的職業,一路披荊斬棘,被天津新華中學錄用。

雖然當老師也挺累的,但是我是真心喜歡...跟孩子們在一起,喜歡將物理知識講給孩子們聽,這些事我做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特別享受這個過程。

上建築學只是因為收分最高,而數學才是真愛

在傳統工科發展前景有限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名校生選擇了K12教育,這也是多元化時代帶來多元化的選擇。

【浣熊老師】,2010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省第一,保送清華,高考數學滿分,選了當時清華高分的王牌專業建築學,畢業從事了一年建築設計後,毅然選擇轉型數學競賽培訓。

設計院院長問:“真的打算轉行了?大學五年建築不就白學了嗎?”

浣熊老師答:“繼續搞建築,中學六年的數學競賽不就白學了嗎?”。


從這些名校高學歷畢業生的簡歷可以看出,他們大多具有競賽經歷,在某一科目非常擅長。而且高考時都能考取名校,然後讀碩讀博或者留學,並不是進名校漂白學歷,他們學習的天賦是異於常人的。

或許他們選擇投身於中學教育,可能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但是最終促使他們下定決心的,還是對於教書育人的情結,對學生的熱愛。

當然這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名校生的多元化選擇,希望能得到社會和家庭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