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釋——三教歸一

儒,道,釋——三教歸一

在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長河之中以孔 子為代表的儒家,老子為代表的道家,以禪宗為代表的佛家。三家的文化思想體系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絕非某一人可為之,任何一個文化思想體系的形成都融入了先賢智慧和勞動人民實踐經驗,我們任何一個人一生的實踐經驗是無法否定其文化對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妄圖以個人偏見而否定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學說古今有之。皆持一端之學妄作文字以誤後人。一個民族文化的滅亡意味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滅亡,毀我文化者,必國之賊也。

儒,道,釋——三教歸一

三教合一的理論基礎是其思想的共性即中道意,以禪宗為代表的佛家思想對中國古典哲學的發展和應用發揮了很大的推動著作用。六祖所傳對法一目瞭然,‘’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法相語言十二對;有與無對,有色與無色對,有相與無相對,有漏與無漏對,色與空對,動與靜對,清與濁對,凡與聖對,僧與俗對,老與少對,此十二對。自性起用十二對可查。‘’六祖告知弟子若有人求法以相反之意答之,就怕求法者落於一邊而失中道思想。

儒,道,釋——三教歸一

孔子儒家的中庸思想並非奴性文化,而是中道思想。我們不能以其早期未成熟的文化思想作為其文化思想的核心。後世更不必講。歷代如文天祥為代表的民族英雄無不是受民族文化的影響。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名仕古今有之。此處的庸是憨厚,樸實之意。如果一個太精明之人是很難受到社會的認可,也自然沒人願與其交往更談不上合作。呆若木雞是訓練鬥雞成功而表現於外的狀態,而內心是自信和強大的。往往外在表現為目光呆滯的智者內心是光明的。從任何一個客觀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去對待,分析問題才是正確的方式。孔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表述真正的美德更不需要語言表述,也是對天地大道的真實體悟。

儒,道,釋——三教歸一

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為而為的思想是指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並非不作為。無即有,無無何來有,如同靜極則動。難必出於易,易必出於難。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源頭。老子的思想可以為人們解決人與人,人與自然地相處之道,無處不是中道思想的表述。

儒,道,釋——三教歸一

儒,道,釋三家在實修中的共同體悟也都是知行合一的產物。佛家心經的無眼耳鼻捨身意與孔子食而不知其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聲。道家的羽化及天人合一,無我狀態皆是修行的真實體悟。絕非憑空想象的結果。無論禪宗的言語道斷,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還是孔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皆是聖人知行合一的真實感受。

儒,道,釋——三教歸一

中道思想是意向思維指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應用的正確方法。其意向思維的特質致使其具有非實修而無法獲得的特性,單憑想象是無法正確領悟三家的文化思想內涵,更無法作為引導社會發展的文化基石。對於不能知行合一而行成的理論思想必然會有偏頗,對社會產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

儒,道,釋——三教歸一

中國文化意向思維的特質是中國正統文化難以推廣並難應用於民族文化建設及生活實踐的根本原因。直接影響中國政治,經濟,教育等等領域的發展。一個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是漫長的,任何人短暫的一生的經驗去完全否定傳統文化顯然是幼稚的。對民族文化的正確解讀對於增強文化自信,跨入新時代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真正發揮文化興教化,助人論之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