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由蒋雯丽、倪大红、郝金明等老戏骨打造的京味大戏《正阳门下小女人》热播以来,收视领先,好评不断,成为大家茶前饭后议论的热点。可以说是一部用心、走心、伤心、暖心、正心的年代大戏。

老腊肉”们横空出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图景,在《正阳门下小女人》,李光复饰演的片儿爷“贫”中带“侃”,尽管“寒酸落魄”,讲话却“安贫乐道”,兴起之时,还会靠着“拉洋片”时练就的好嗓子唱两句,活脱脱一个随性的北京“爷们”。看这部剧的人肯定对 “戏魂”李光复,郝金明演绎的“片儿爷”、“牛爷”印象深刻,但其实“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北京的“爷文化”。

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1.在北京,爷是一种尊称

在北京,爷是一种对人的尊称,见面打招呼时经常用到。就像天津人见到多大岁数的女人都用“姐姐”的称谓一样,老北京人见到谁都称爷,不分年龄,这叫规矩!

见到七八十岁者要称爷:“老太爷,您吉祥!”

见到五六十岁者又要称爷:“老爷,您吉祥!”

见到三四十岁者还要称爷:“大爷,您吉祥!”

见到二三十岁者亦要称爷:“二爷,您吉祥!”

见到三岁小孩子也要称爷:“少爷,您吉祥!”

2.在北京,女性也可以称为“爷”

在北京,特别飒气的姑娘也可以称为“爷”。例如,“范冰冰因其“我就是豪门”、“我从来不靠男人”豪迈话语被大家称为”范爷”。

3.一些特殊身份或鲜明特点的人也称“爷”

例如上世纪80年代,内地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那些利用“差价”赚取利润的那群人称为“倒儿爷”。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二道贩子,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又如,对于那些能说会道,一张开嘴就根本停不下来。用文雅的词儿来讲,咱知识渊博;用糙点儿的话来说,这就叫贫,能侃!因此冠以一个称谓——侃爷!

再如对于那些大夏天光膀子的那群人称为“膀爷”,虽然本意只是为了凉快,但是在人多的场合,袒胸露背的“膀爷”,也真是有点煞风景。

正如剧中演绎的,北京的“爷”可是及其讲究的。

1.北京“爷”会玩儿

北京“爷”追求的是一种恬淡的,悠然自得的快乐,提笼架鸟,戴扳指儿,玩鼻烟壶,泡澡堂,逛戏园子,每一项都体现着咱北京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2.北京“爷”幽默

北京人贫的有水平、有内涵、有深度,让你乐,但不会挠你痒痒。联想丰富,可以从臭豆腐引申到宇航员上厕所用不用纸,可以从花生米聊到秦砖汉瓦,听着舒服。

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3.北京“爷”规矩。

吃饭怎么坐,茶壶怎么放,筷子怎么摆,怎么作揖,手该放哪,那是有一定定数的。不能乱了规矩。爷们绝不敢用手指指老人,绝不会老人没上桌自己先坐下,更不会见着爱吃的往自己碗里扒拉。宁可饿着也不抢吃抢喝。正所谓输人不输姿势。

原来“片儿爷”不叫片儿爷,“牛爷”不叫牛爷

原来片儿爷是一位能说会唱,一口地道的京腔,拉着“洋片儿”,喝着小酒的地道北京老炮儿,喝着小酒儿;牛爷是一位大前门德高望重的长辈,说一不二,是掷地有声备受尊敬的牛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