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孤軍奮戰4晝夜

八百壯士,是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的稱呼。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三事變)。戰役進行到最後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400餘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 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孤軍奮戰4晝夜。戰至30日,接到撤退命令後,他們衝出重圍,退入英租界,困守孤軍營。 1941年,謝晉元被汪偽特務暗殺。同年12月,日軍突入英租界,手無寸鐵的“八百壯士”餘部俘獲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日軍集中營。

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孤軍奮戰4晝夜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在上海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國民政府先後在上海地區投入40多萬兵力,與日軍展開“淞滬大戰”。9月,閘北寶山路陣地陷落;10月,日軍突破大場防線。奮戰在閘北、江灣一帶的中國軍隊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師師長,著名長腿將軍孫元良屬下第五二四團副團長謝晉元率領所部第一營的官兵,奉命堅守四行倉庫,吸引日軍注意,掩護主力撤退。據青年曆史學家們考證,當時堅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於顧及到早期傷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強營700餘人),也出於“湊整數”和鼓舞士氣,擴大聲勢的目的,故號稱800。之所以在四行倉庫這個必死之地防守,是因為該地就在公共租界邊上,毫無遮掩,相當於向全世界進行現場戰事廣播,有利於擴大影響,爭取同情。

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高大堅固。當時倉庫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軍進攻的時候,顧忌誤傷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將士們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其間公共租界的民眾隔河搖旗吶喊,甚至渡河送去慰問品。各國媒體現場報道,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後,本來就無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裝。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全部落入敵手。謝晉元已被漢奸殺死。其餘官兵下場悲慘。(參見“謝晉元”、“四行倉庫”詞條)

八百將士以彈丸之地抗擊日軍的英勇事蹟,迅速傳遍國內外,人們稱讚他們是“八百壯士”並專門譜寫了頌揚他們的歌曲《八百壯士歌》。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孤軍抗戰,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當局的不安,他們害怕戰事的繼續會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國政府下令孤軍撤退。中國軍事當局考慮到預定任務已經完成,乃於31日命令孤軍撤退。謝晉元接到命令後,當即代表八百壯士表示:全體官兵早已立下遺囑,誓與陣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義,但求死得其所!後經再三電令,八百壯士才揮淚表示執行命令,退入租界。

第88師副師長馮聖法、參謀長張柏亭,上海市政府秘書長俞鴻鈞,上海警備司令楊虎等為安排孤軍撤退,曾同負責租界駐軍的英軍司令斯馬萊特進行交涉,雙方達成協議:由英軍壓制日軍火力,孤軍通過西藏路,從新垃圾橋進入租界,然後搭乘英軍汽車到滬西歸隊。

31日凌晨,謝晉元率孤軍開始撤退。壯士們敏捷地衝出大樓,由新垃圾橋進入租界。謝晉元自己最後一個離開倉庫陣地,楊瑞符營長身負重傷,住院治療。

謝晉元率八百壯士成功地撤出四行倉庫,退入租界,正準備從滬西方向歸隊,繼續與日軍作戰時,租界當局迫於日軍關於若租界准許孤軍通過,日軍也將通過租界追擊孤軍的威脅,違背諾言,要收繳孤軍的武器,車運膠州路羈留。八百壯士群情激憤,聲言武器為軍人的第二生命,決不能離手,寧願重返四行倉庫,繼續固守到底。雙方僵持不下。經過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這僅是替孤軍代為保管武器,定點明數量出具收據,絕非繳械。八百壯士為顧全大局,忍辱負重,被車運膠州路孤軍營。租界當局攝於日方壓力,不敢釋放孤軍歸隊,同時也拒絕了日方關於引渡孤軍的無理要求。這樣,八百壯士被羈留在孤軍營。孤軍營佔地數十畝,地面坑坑窪窪,垃圾滿地,住房十分簡陋,營地四周鐵絲網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壯士們只能在鐵絲網內活動,實際上是一個俘虜營。

身處逆境,但八百壯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沒有動搖。壯士們把孤軍營生活當成另一種形式的戰鬥,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友邦從我們身上看出中國軍人之氣概,從此認識中國的真精神。”來到孤軍營的第二天,謝晉元在接見中外記者時表示:“倭寇與我們勢不兩立,我們存在一天,決與倭寇拼命到底。”在條件艱苦的孤軍營,八百壯士在謝晉元的率領下,仍然過著嚴格的部隊生活,早操、值勤、站崗,從不間斷,並自力更生進行生產。他們進行嚴格訓練,準備隨時報效祖國。為激發愛國熱情,他們還每天舉行精神升旗典禮,表達了他們對中華民族的無限忠誠。

1937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出上海,日軍軍包圍了租界,孤軍營成為孤島中的孤島,也成了上海抗戰的最後精神堡壘。有一段時期,孤軍營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隨便和孤軍接觸,在通往孤軍營的路上,每天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如同聖徒們擁向聖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時值上海“8·13”抗戰週年紀念日,孤軍向租界當局提出要求在孤軍營內懸掛國旗,以示紀念。租界當局多方阻撓,企圖阻止紀念活動。幾經交涉,租界當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將旗杆截短,與營內禮堂屋頂相齊,避免日軍看到。11日,孤軍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典禮,國旗在營內飄揚。上海同胞望見,無不感奮流淚。租界當局見狀,害怕得罪日本人,派萬國商團的白俄隊衝入孤軍營,欲強行摘下國旗。手無寸鐵的孤軍奮力抗爭,手拉手地築起人牆,圍在旗杆下。白俄士兵開槍射擊,孤軍為護旗當場犧牲4人,負傷11人。白俄隊還將謝晉元等部分軍官挾持到車上,拉至外灘幽禁起來。為此,孤軍全體官兵絕食抗議,上海同胞亦憤慨萬分,罷市3天,聲援孤軍,要求將謝晉元等送歸孤軍營。8月13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出版的《群眾》週刊上撰文:“向羈留在滬堅持奮鬥的八百壯士致誠摯慰問之意。”17日,租界當局迫於各方壓力,同意謝晉元等人回到孤軍營。

隨著上海形勢的變化,日偽活動日趨猖獗,他們對謝晉元等威逼利誘,企圖使其變節,但謝晉元毫不動搖。

敵人見利誘不成,便準備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率部早操時,遭被敵人收買的孤軍內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襲擊,不幸犧牲。

謝晉元殉國後,孤軍悲憤萬分,失聲痛哭,叛徒當場被抓獲,受到懲罰。噩耗傳出,上海人民震驚至極。4月25日,舉行遺體棺殮儀式,前往弔唁者達10萬之眾。中外報刊紛紛報道消息,表示哀悼。國民黨政府於同年5月追晉謝晉元為陸軍少將。解放後,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揚他“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精神,併為他重修墳墓。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1年12月闖入孤軍營,拘禁了全體孤軍,並將他們送往吳淞口看管,4年的孤軍營生活至此結束。此後,日軍對孤軍進行了百般殘害,強迫孤軍挖壕溝,做苦工,後來又將他們押往南京老虎橋監獄。即使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八百壯士仍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與敵人展開鬥爭。為瓦解孤軍,日軍仍將八百壯士分散看管,並將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戰勝利,倖存者才恢復自由。

楊瑞符後話

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後來的故事。國民黨88師師長孫元良,在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他撰寫的《八一三淞滬抗戰》一書中回憶稱,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日之役,國軍堅強抗戰,日軍屢攻不退,相持3個多月。同年10月26日早上,上海戰區國軍最高指揮官顧祝同給他打電話稱,蔣介石希望88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隨即,他請來第524團團副謝晉元和該團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到他的司令部,親自交給他們“死守上海最後陣地”的命令。“800壯士”英勇抗擊日軍後接到命令,要求他們於同年11月1日拂曉退入上海公共租界。撤退過程中,這支孤軍堅守最後陣地,力戰4日夜,擊退敵人6次圍攻。敵軍橫屍四行倉庫附近約200餘,傷者無數,並毀其戰車2輛,“我孤軍僅傷亡37人,營長楊瑞符彈穿左胸,負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