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濮陽市以高質量基層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脫貧攻堅的調研報告

关于濮阳市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關於我市以高質量基層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脫貧攻堅的調研報告

中共濮陽市委辦公室

关于濮阳市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的戰鬥堡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省委書記王國生指出,“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是高質量黨建保證高質量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生動實踐,是黨建主體責任在扶貧開發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各級黨組織應該管的大事和主業。”當前,我市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堅拔寨的關鍵期,要攻克貧困最後的“堡壘”,必須要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的黨建基礎,全面激發基層發展建設的內生動力。為此,近日市委辦公室聯合市委組織部、市扶貧辦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選優建強基層幹部隊伍,夯實基層基礎,築牢脫貧攻堅戰鬥堡壘。把選優配強貧困鄉(鎮)、村級班子作為抓黨建促脫貧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在扶貧工作中的組織力。一是選優配強鄉(鎮)黨政班子。以鄉(鎮)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調整涉貧鄉(鎮)黨委書記26人、鄉(鎮)長32人;從市直單位選派23名優秀正科級幹部到貧困鄉(鎮)掛職任副鄉(鎮)長,兼任鄉(鎮)駐村工作隊長,充實鄉(鎮)扶貧工作力量。

二是選優農村帶頭人隊伍。開展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優化專項行動,採取村中選、上級派等方式,調整年齡較大的村黨支部書記278名,選樹“三有三帶”農村黨支部書記100名,明確有領辦農業專業合作社及其他致富項目的農村黨支部書記達到30%,確定村級後備幹部6500餘名。三是開展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基層黨組織專項整頓。按照10%的比例,每年開展1—2次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對排名靠後的村級黨組織,逐一列出問題清單,逐村建立整改臺賬。堅持把多年不發展黨員村、信訪或宗教問題高發村、“村霸”問題突出村等納入到軟弱渙散村級班子整頓範圍,拉單子重點交辦,有力推動軟弱渙散村級班子轉化提升。累計消除超過3年不發展黨員村318個,整頓軟弱渙散村級班子589個。四是抓實農村基層組織生活“落地工作法”。通過公開組織生活日程圖和民情入戶圖,實行黨員參加組織生活記實和基層組織生活問責辦法,用小切口推動基層組織生活落實落地,讓嚴肅的組織生活更接地氣,讓黨支部開展工作更有抓手。五是成立脫貧攻堅責任組。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超過10戶以上的非貧困村,逐村組建以村組幹部、駐村幹部、黨員群眾代表為骨幹的脫貧攻堅責任組,組長由鄉(鎮)科級幹部或幫扶單位副科及以上幹部擔任,累計成立脫貧攻堅責任組2580個。

(二)推行“雙聯四推六覆蓋”幫扶機制,城市黨建帶動農村黨建,凝聚脫貧攻堅合力。探索推行“雙聯四推六覆蓋”幫扶機制,充分發揮城市黨建資源優勢,推動黨建力量向精準扶貧一線傾斜、工作重心向精準扶貧一線轉移、工作合力向精準扶貧一線聚集,實現黨建工作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互促並進。一是壓實責任。每名市級領導幹部分包1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1個貧困村和2戶貧困戶,選取21個市直大單位各分包1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和1個貧困村。縣(區)黨政正職帶頭督導檢查黨建扶貧工作,每月明察暗訪、蹲點調研不少於2次。鄉(鎮)黨政正職經常在村抓村、指導推進精準扶貧工作。聯村幫扶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每季度至少到聯繫村工作1天。二是精準對接。組織市、縣(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建立結對幫扶關係,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幫扶單位黨組織根據駐村第一書記調查摸底情況,從幫扶村實際出發,帶著問題與村級黨組織進行對接;組織單位黨員幹部定期到幫扶村,聯繫戶瞭解情況、核實信息、推動扶貧。

三是經常幫扶。將每月5日確定為“黨員幹部主題扶貧日”,採取月初提醒、月內督導、月末總結等措施,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到村到戶,開展宣傳政策、幫難解困等對接幫扶。《人民日報》《河南日報》對我市的這一做法進行了專題報道。

(三)選準用好第一書記,打造能征善戰駐村幹部隊伍,發揮脫貧攻堅尖兵作用。堅持嚴把“選、育、管、用”四關,選派優秀機關幹部到村裡任職、掛職,進一步夯實基層工作基礎,打造了一支強有力的脫貧攻堅先鋒隊。一是精準選派。按照“黨群部門到軟村、政法部門到亂村、經濟部門到窮村、涉農部門到專業村”的選派思路,從市、縣(區)直單位選派1423名優秀黨員幹部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時,組建駐村工作隊873個,選派駐村工作隊員2650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發生率大於20%的深度貧困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20戶貧困戶以上的村全覆蓋。二是培訓提高。採取集中培訓、以會代訓、外出參觀、觀摩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駐村第一書記教育培訓工作,通過講政策增素質、交任務促提升、面對面教方法、學習先進促後進等,切實解決駐村第一書記“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幫助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員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履職能力。

三是嚴格管理。不定期抽查、檢查駐村第一書記在崗和開展工作情況,每天統計彙總第一書記手機APP客戶端“定位簽到”情況,每週通報,跟蹤問效。嚴格問責追責,對在日常督導和考勤過程中發現的無故脫崗3次以上的第一書記進行約談,對約談沒有及時改正的第一書記進行通報批評,對幫扶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顯的,約談派出單位“一把手”。四是強化保障。嚴格兌現駐村第一書記專項工作經費、專項扶貧資金、生活補貼、交通補助等,建立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員健康檔案,為駐村幹部辦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保險,每年組織健康體檢。把脫貧攻堅和幹部使用相結合,注重在扶貧工作中發現、使用幹部,已先後提拔重用優秀駐村第一書記89人。

(四)實施人才服務專項行動,開展精準培訓,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撐。選派1000名優秀專家組建農業科技、醫療衛生、就業創業三類服務團,廣泛開展結對幫扶、技術推廣、培訓指導、惠民服務等活動。一是開展農業服務。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綜合服務,推動貧困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集群培育,舉辦各類培訓班636期,培訓貧困群眾5.18萬餘人次,引進新品種98個、推廣新技術100項。

二是開展衛生保健服務。醫療衛生專家服務團先後組織各類義診608輪次、服務群眾11萬餘人次,免費為貧困群眾開展“兩癌”篩查、血糖血脂檢測等16萬例、減免費用1195萬元,對患有特定疾病的貧困人群優先安排實施髖關節置換、白內障治療等各項免費救助、補助救助或定額救助手術(項目)2561例、減免費用2231.6萬元。三是開展就業創業服務。就業創業專家服務團舉辦專場招聘會100餘場次,發佈信息978期、發佈就業崗位10.4萬個;設立精準扶貧培訓基地48所、教學點170餘個,開展職業教育培訓263期、培訓農村貧困勞動力4.1萬餘人次;為601名職業教育學校建檔立卡貧困生免除學費96.32萬元、發放助學金120.2萬元。四是開展精準培訓。依託全國首家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開設精準扶貧、智慧扶貧、產業扶貧、文化扶貧等不同專題的課程48門,先後培訓農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等1.2萬餘人次。

(五)實施“三組一評”,推動黨員群眾互助,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堅持以增強農村黨員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為落腳點,充分發揮農村“五老”人員、富裕家庭的幫扶作用,推動脫貧攻堅。一是成立互助組。

以村為單位,引導鼓勵黨員群眾成立脫貧攻堅互助組,由帶富能力強的黨員或產業能人擔任組長,做給貧困戶看,帶著貧困戶幹,凝聚了共同致富的強大正能量。二是組建扶志組。組織村內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模範、老教師等“五老”人員,成立脫貧攻堅扶志組,加強對農村“懶漢”教育引導,激發其脫貧志氣。三是成立扶貧宣傳文藝組。以鄉(鎮)為單位成立扶貧宣傳文藝組,落實扶貧政策上牆、志氣歌上牆、幫扶歌上牆,以黨員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宣傳扶貧政策,增強黨員群眾主動脫貧、參與扶貧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四是開展模範貧困戶和落後貧困戶評議。由鄉(鎮)黨委主導,定期組織農村黨支部開展模範貧困戶和落後貧困戶群眾評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發現問題、查找不足,增強貧困戶主動脫貧、帶頭脫貧內生動力。全市先後成立黨員群眾互助組1.2萬餘個、“五老”扶志組1000餘個、扶貧文藝宣傳組70餘個,幫助貧困戶2000餘戶,開展扶貧文藝宣傳500餘期次。

(六)推行“黨建+產業扶貧”,壯大產業經濟,實現良性發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統籌引領作用,力求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一方面,堅持“黨建引領、規劃先行、產業支撐”思路,積極推廣“黨建+扶貧車間”模式,大力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市級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各縣(區)財政拿出5000萬元,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貧困村黨組織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村口路邊空地、村頭閒散土地等建設黨建扶貧車間470多個。全市黨建扶貧車間累計安置農村勞動力8萬餘人,帶動12860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另一方面,堅持“黨建作保障、政府作引導、公司作龍頭、基地作示範、貧困戶作股東、種植戶作產業”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黨建+扶貧+食用菌”發展模式,使貧困戶通過包棚創業、勞務承包、資金入股分紅、菌包託管、基地務工等方式實現穩定創收。我市“黨建+產業扶貧”的做法和經驗,受到國務院扶貧辦充分肯定,《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欄目、河南電視臺、《河南日報》等給予深度報道。2017年全國扶貧車間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務實舉措,充分發揮了黨建引領作用,放大了組織資源優勢,全面推動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

了明顯成效。

一是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把建強基層黨組織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牛鼻子”,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最終實現了抓黨建促脫貧“雙推進”“深融合”。先後打造了349個農村黨建示範點,湧現出“三有三帶”農村黨支部書記200餘人,並連點成線、佈線成帶,形成了以106國道、濮渠路等6條主幹線路為中軸的“三縱三橫”黨建示範帶,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築牢了脫貧攻堅的“一線堡壘”,贏得了群眾的信賴與支持,形成了黨支部“一聲令下”,黨員則“一呼百應”,群眾會“一路相隨”的良好氛圍。二是黨員幹部作風進一步優化。通過深入開展“雙聯四推六覆蓋”活動,組織1170多個市、縣(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2萬餘名黨員與5.3萬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深入到村到戶進行走訪慰問困難群眾、與農村黨員共過組織生活等,使廣大黨員幹部在聯戶幫扶中錘鍊了黨性、陶冶了情操、堅定了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同時,各級黨委通過下大力氣狠抓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黨員教育培訓等多項措施,推動了黨風政風逐步向好,進而引領了民風村風逐步好轉,農村黨員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多了、遊手好閒的少了。
三是農村產業發展進一步興旺。以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通過整合財政、發改、農業、扶貧等部門資源,推動貧困村產業發展。比如,依託黨建扶貧車間,吸引了一大批服裝加工、五金配件、羽絨製品等小微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為脫貧致富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通過推廣“黨建+扶貧+食用菌”模式,建成標準化食用菌大棚7300餘座,工廠化生產企業8家,年產值突破12億元,真正實現了“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產業發展增速、支部戰鬥力增強”的“四增”效果。四是貧困群眾收入進一步增加。強力實施“百企萬戶”、農業產業化扶貧等工程,切實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如,重點扶持430家龍頭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含種植、養殖業),使15153戶貧困戶、42696名貧困人口通過入股分紅等模式,實現了增收,戶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7個、鄉(鎮)電商服務站58個、村級電商服務點1318個、區域性集配物流中心8個、鄉級快遞物流站25個,吸納貧困群眾就業4000餘人;把“三無”貧困戶納入光伏扶貧範圍,幫扶貧困戶12165戶,惠及貧困人口41361人,人均年增收882元,等等。

二、存在問題

一是黨建與脫貧攻堅融合不夠深入。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就是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然而部分基層黨組織仍然存在就黨建抓黨建,就扶貧抓扶貧的現象,不能把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統籌考慮黨建與扶貧工作的力度不夠大,一定程度上存在黨建與扶貧“兩張皮”現象。有的基層黨組織找不到黨建促扶貧的抓手,把脫貧開發和基層黨建工作相割裂,導致資源整合難、機制不順暢,扶貧工作成效也不夠明顯。

二是部分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經過開展軟弱渙散村基層黨組織專項整頓和村“兩委”換屆,基層幹部服務農村發展、服務貧困群眾的能力得到提高,但受年齡、負面清單、貧困村“空心化”等因素影響,仍有部分村存在村幹部選配難的問題。一部分村黨支部滿足於勉強完成上級黨委統一安排的工作任務,上級安排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沒有自己的工作規劃或計劃,沒有做到主動去謀劃和推進工作,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村黨支部習慣於運用傳統方式、老舊辦法解決問題,不注重教育引導,不善於開展思想工作,平時協調溝通少,黨員群眾認可度不高。

三是少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工作作風不夠紮實。比如,個別基層黨組織存在在黨建扶貧中不實事求是、不因地制宜、不注重實效,盲目跟風,簡單地進行經驗移植,未見實際效果就大肆宣傳的現象;個別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幹部,沒有深入調研,一廂情願地為群眾大包大攬,對貧困戶沒有做到精準施策,導致費力不討好;有的幹部對群眾總結的生產生活經驗不太重視,違背群眾意願和發展規律,以至於工作中遇到許多阻力。此外,還有一些基層幹部缺少大局意識,對上級部署沒有認真落實到位。

四是幫扶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有的幫扶單位選派了精兵強將到村任職開展幫扶工作,有的幫扶單位比較消極,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時,沒有挑選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工作能力強的幹部。有的幫扶單位能夠充分發揮堅強後盾作用,對駐村工作支持力度比較大,有的幫扶單位黨組織負責同志對駐村幫扶過問較少,沒有把聯村幫扶、駐村幫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幫扶效果不明顯。還有些單位在幫扶工作上存在重“量”輕“質”現象,重“輸血”輕“造血”,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幫錢幫物,不注重培養和發展產業致富項目。個別第一書記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弱,不能真正深入到貧困村貧困戶中去,對貧困村脫貧規劃不清、思路不明,沒有針對貧困戶增收的具體措施。

五是扶貧創新驅動力不夠大。儘管當前在黨建扶貧中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取得了一些寶貴經驗,成效可圈可點,但對於部分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脫貧任務重的地方,尤其需要持續不斷地通過創新引領發展,實現彎道曲直,後發趕超。然而一部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仍然存在追求短平快的思想,只注重短期效益,不注重長遠規劃,只注重建設框架,不注重豐富內涵,只注重項目投資,不注重因地制宜、因戶制宜,項目模式比較單一,不是種植、養殖,就是工藝品加工,產業同質化、低端化現象普遍,缺乏市場競爭力,難以實現發展和增收可持續。有的項目投資後,不能順應地域特點和市場需求,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群眾意見較大,沒有起到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作用。

三、幾點建議

一要著力推動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抓好黨建,是為了推動扶貧工作更加精準、更具實效。抓好扶貧,也有助於基層黨建水平的提升。兩者的良性互動、有機融合,應貫穿到各個環節之中。如,在幹部隊伍建設上,農村基層組織要堅持以“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準,選出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幹部。同時結合精準扶貧要求,吸收政治素質過硬、致富本領較強且能發揮帶動作用的人才進入基層領導幹部隊伍,實現黨建與扶貧選人用人上的融合。在脫貧攻堅中,要將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項目實施的過程結合起來,堅持好“三會一課”制度,加強作風建設,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實現在黨建工作中推進脫貧攻堅,在扶貧工作中加強基層黨建。

二要著力建強農村基層組織這個戰鬥堡壘。基層黨組織是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更是群眾的“主心骨”。只有讓“主心骨”強起來、戰鬥堡壘硬起來,貧困群眾的“腰包”也才能鼓起來。持續開展好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整頓工作,切實解決好歷史遺留、黨組織班子不健全、黨支部書記能力弱、宗族矛盾突出、無發展目標和整體規劃等問題,堅決防止名不副實的“被整頓、被轉化”。要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黨校等教育陣地作用,組織開展好農村黨組織書記全員輪訓、村“兩委”幹部重點培訓,全面提升農村黨員幹部隊伍整體素質。

三要著力抓好聯村幫扶和駐村幫扶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也是第一民生工程,必須凝聚城鄉黨建資源合力,全力抓實抓好。要充分發揮駐村幹部的“尖兵”作用,按照“一幫到底,不脫貧、不脫鉤”的要求,嚴格落實機關幹部“下基層”制度、縣級領導幹部包扶重點貧困村制度、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級幹部的積極性,切實做到點面結合、合力攻堅,實現群眾“點菜”、幹部“下廚”式全方位幫扶。充分發揮聯村單位的幫扶作用,按照“統一組織、整體籌劃,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健全機制、全面覆蓋”的原則,促進幹部資源、幫扶資源共享,構建幫扶對象準、幫扶任務明、幫扶責任清、幫扶措施實、幫扶效果好的全員幫扶模式。

四要著力推進農村集體產業經濟發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要把發展集體經濟、做大集體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要瞄準農村發展優勢,加快“一村一品”產業培育,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業。要積極引導農村基層依託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搭船出海”。要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發展積極性,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信息和資源優勢,大膽探索、敢於實踐,因村施策、分類推進,深入挖掘集體經濟“破零”的好經驗、好做法,達到扶貧有載體,增收有產業。

五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機制。既要把黨建作為精準扶貧中的重要工作來抓,又要將脫貧成效列為黨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扶貧開發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重點考核領導班子幫村、領導幹部聯村和“第一書記”駐村、基層黨員帶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轉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社會力量包乾扶貧等,將結果作為幹部考核獎懲、選拔任用以及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市對市直部門和縣領導班子及成員、縣對縣直部門和鄉鎮領導班子及成員年度考核實行扶貧工作實績“一票否決”制。將幫扶單位開展包乾扶貧工作納入各級績效目標考核範圍,對在包乾扶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對弄虛作假、敷衍塞責、工作不力的嚴肅追究問責。

執筆人:王維鎖 胡 博 任聚奎

往期精選:

关于濮阳市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Hello,夥伴們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关于濮阳市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濮陽黨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