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01

只有裝滿愛的語言,才能浸潤人的心靈

知乎上有這樣的提問:你最不願意聽到的聲音是什麼?

有網友的回答讓人心疼:

“只要是大聲說話我都不愛聽,因為我害怕。

別人的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因為我腦子裡縈繞的全是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嚷嚷的情景。

我一度懷疑媽媽不喜歡我,甚至是討厭我,不然為什麼總是對我大聲說話……

在他眼裡,母親最自己是愛,還是嫌棄,全藏在說話的音量裡。

人和人說話的時候,像照鏡子,你對他笑,他也會衝你笑;你要是對他兇,他又怎會笑臉相迎?

笑容會傳染,說話的方式自然也會。

有一次我負責組織同學排練話劇。小組中有一個男生電話響了,他不耐地走到一邊去接通了。

剛一接通,他的語氣就變得很不好,兇巴巴的而且極不耐煩。原本大家都在有條不紊的排練。他一開口,大家都往他的方向看過去。

接完電話回來,我問他是不是遇到什麼狀況了,怎麼突然在電話裡了發這麼大火。

他雲淡風輕的說:“沒有呀,我媽給我打電話,我就是天生說話大嗓門,控制不了。”

我想,如果我作為他的媽媽,聽到那麼不耐煩的怒吼,掛了電話心情應該不會好吧。

後來聽他的室友說,他哪裡是天生大嗓門,分明是全家人都鬧哄哄的。

有次他的父母來看他,帶著好多吃的。一進門,看到他床上的被子沒疊,就開始大聲數落。他忙不迭的去把被子疊了。又被數落衣服沒洗,鞋子亂放。寢室裡有室友在學習,有室友在睡覺。他提醒了幾次好像沒什麼效果,所以索性也開始跟父母對著吼了。

“你們要不回去好吧,說是來看我,我看你們就是來數落我的。”父母越是吼他,他就越反感,說話的音量就越要蓋過他們…

大吼大叫,成為了他們矛盾的“炸藥包”,把一場短暫甜蜜的團聚炸的四分五裂,不歡而散。

02

在一定程度上,智商決定人的下限,情商決定人的上限。

情商也是你硬實力的一部分,你說話讓人覺得舒服的程度,也是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句話: 講話時最好自覺地降低音量,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而且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那些真正有格局有實力的人,因為他們這種人所談論的內容,經常牽涉重要的機密,名人的隱私,大金額的金錢數據,所以,壓低聲音成為他們溝通交流的要求。

另外,那些成功的,有修養的,有社會地位的人,通常都是敏銳聰明之人,相互直接交流,不費勁,更用不著大力氣嚷,所以音量也就自然而然低下來了。

保羅福賽爾在《格調》一書中描述了白領和普通工人的區別:白領輕聲細語講話,普通工人則大聲叫喊。

在高檔小區,你很少能看到大喊大叫的不文明現象,但是在普通的民房公寓,則每天都能聽到有人家在大聲說話和歇斯底里般的爭吵。

音量的高低不僅僅是一種禮儀的表現,更能夠反映出自己的階層和高度。

03

生活中許多人以為聲勢浩大就可以顯得更加強勢,更令人信服。

於是在很多時候,人們總喜歡抬高音量來為自己壯膽:

吵架時,扯著嗓子,吹鼻子瞪眼,一聲比一聲大;

討論時,為了證明自己,不僅聲音大,還會忍不住有其他動作;

比賽時,有時會用語言向對手示威,讓對手求饒。

以聲壓人真的有效果嗎?並不一定。

錯的事情不會因為你聲勢大變成對的,對的東西也不會因為你音量小而變成錯的。

最近熱播劇《延禧攻略》中有兩個角色設定很有意思。

一個是秦嵐飾演的後宮正主富察皇后,溫柔端莊,做事也十分低調。

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另一個角色是後宮排行第二的高貴妃,她與皇后的性格截然相反,她囂張跋扈,潑辣無比。

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高貴妃,說話聲色俱厲,經常大聲訓斥責罵后妃,眾人都被她的氣勢所震懾,從不敢反駁她。皇后則是完全沒有架子,對待誰都溫聲細語,不急不躁,讓人倍感親切。

高貴妃以聲壓人,眾人表面上信服高貴妃勝過皇后,實際上卻是對高貴妃恨之入骨。皇后以德服人,在眾人心中的威望也頗高。

於是,每次出事時,人們總想著拉皇后一把,再順勢推高貴妃一把。

即使幾次被高貴妃栽贓陷害,富察皇后身邊總有人幫她化險為夷。生前是“團寵”,死後載譽史冊。

“自古貴人聲音低”,以聲壓人不如以德服人。

那些開了掛的人生,多半都是寧靜沉穩的。

以聲壓人,要麼關係破碎,要麼只能要讓別人信服一時,以德服人卻能讓人心服口服,皆大歡喜。

04

餘生,去找能降低你音量的人

朋友小z就是那種屬於“打小脾氣就衝,一言不合就像開了擴音器似的大吼的人”

可在她的人生裡,卻遇見了可以調控她音量的那個男人。

兩人剛戀愛時沒少吵,搞得誰喊得比較大聲好像誰就贏了。有時候吵完架,兩個人嗓子都吼啞了。

直到有次,兩人不知因為什麼事,又開始拌嘴。小z還在嘟嘟囔囔,男友就走進廚房倒了兩杯水。

他自己喝著一杯,把另一杯順手遞給了小z,“別讓嗓子再啞了,我還得去給你買藥,很累的,把水喝了再說吧”,小z接過杯子,沒有說話。

小z說,當時就想明白了,兩個人往後是在一起過日子的,不是為了爭一輩子高下。

在那之後,小z每次想跟男友爭執時,她就會看一眼杯子,脫口而出的話也變得溫柔,男友再也沒見過她開“喇叭”的時候。

脾氣這東西,的確不好改,但為了喜歡的人,總應該學會那麼點剋制。

感情裡要明白,沒想法的時候不說,有想法的時候慢說;沒決定的時候少說,有決定的時候短說。

好好說話,才能好好相愛。

好好說話,生活不會太差

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裡面有句話說:

“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能是一生一世。”

如果你正在愛,趁有感覺的時候牽手,有激情的時候努力,有信任的時候相守。如果你錯過了,就在碰到適當的人時,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

遇見你以後,理想不再是騎馬喝酒去天涯,而是再晚我也要回家。

有句話這麼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所以趁一切還不晚,趁愛的人還在,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音量。

親情、友情、愛情,沒有那一份感情是經得一次又一次考驗的。

因為沒有誰喜歡一張生氣的臉,也沒有誰會喜歡冰冷尷尬的談話,也沒有哪一份感情是在憤怒與嘶吼中滋長的。

好好說話,別讓你的音量,吵走了藏在生活裡的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