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为什么成为不了朋友?

生活中广义上讲,大家在某种场合下相遇,一起吃个饭,喝个茶,下次再见面时,似乎就可以以朋友相称了。

朋友面这么广,为什么还有人称有些人做不得朋友呢?

有些人为什么成为不了朋友?

在一次朋友聚会的餐桌上,两对夫妇相遇。久未谋面,席间提到同学曾议此二位女士的老公在外貌、气质上有的一拼,都很儒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方女士夫君不知是不胜酒力,还是借酒表达不满,竟指着对方女士夫君说到:就你呀?和我比?我还没揭你底呢?我还不了解你呀……此话一出,席间瞬间尴尬。因为此君说此话充满敌意鄙视,众人惊愕之后马上有人出来打圆场化解尴尬气氛。席间再无人主动与此君搭话,此人是否可以做朋友,相信大家心中也各自有数。

人说微信火了之后,连三岁宝宝和八十岁老太都会用智能手机,有微信朋友了。微信的便利让很多失联多年的亲朋好友再次有了交集。同时,也让很多人感叹:我和他(她)真成不了朋友!

四十多岁的小薇和小李曾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因为家离得近,上下班经常一起走。后来分开,但加了微信好友。某天,小薇看到微信朋友群里有人转发了一条关于《铁饭碗》的段子大意是:某乡绅家漂亮女佣摔碎一碗,男主人欲罚。女佣下跪认错时乳房微露,男主人性起即成好事,不于追究。次日女佣叫醒午睡的男主人,告其又碎一碗,男主人又成全了她。此后女佣常打碎碗,要求主人惩罚,有时一日竟打碎三次碗。男主人难以招架,遂将家里的碗碟全部换成铁的,并下令女佣从此不用工作,薪酬照发。小薇看后感觉好笑,随手转发给了小李。半小时后,小薇收到小李一条微信消息,问小薇你对“闷骚型”的人怎么看?小薇顿时懵了,什么意思啊?我关注的是内容的搞笑和讽刺意味,和闷骚有什么关系呢?

现代人逐渐开始注重户外活动,三五好友组团旅游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起出游难免要拍照、合照、发朋友圈。总有那么一种人,会把自己最美的合照放上去,而忽略其他人是否是歪头的,斜眼的,仰头的,笑走了样的全不顾,只要自己美丽或帅气就好。既然是集体照还是照顾一下大家的情绪为好。游玩和拍照都是为了娱乐,不能做到每个人都完美,笑得都灿烂,至少要大家看起来都正常,不要娱乐了自己,倒了他人胃口。小事不小,一个小小的自私的举动便会失去友谊,遭众人鄙视和诟病。

有些人为什么成为不了朋友?

还有一种人的行为就更让人无语,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照录像,发往朋友圈或好友群,却拍不出他人一张清晰漂亮的美图。殊不知丑化了他人,也暴露了个人的为人和心机,怎么会有朋友呢?

与人相处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嫉妒。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计较。众人一起相处时,做事不要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凡事从大局出发,听起来好像是在讲大道理,而事实上,一个团体中(不论大小)只要大家在做某些决定前充分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懂得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从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这个团体就会充满和谐的气氛。而不能没有顺从个人意愿就立马翻脸给对方脸色看。

前日,和微信好友小E聊天,好友说起了一件让自己很不爽的事情。三个好朋友一起逛街到了中午,打算一起吃个便饭。正好前面不远处有家小餐馆,三人进门看小餐馆还蛮干净,决定点二菜一汤每人一碗米饭。菜单拿来看看吃点什么?其中一人提议一凉一热怎样?三人均同意。点热菜的时候,其中的小C提出要吃肉沫粉条,小A和朋友小E都反对,说饭店的粉条不好,要吃这道菜咱回家自己做着吃去。朋友小E说喜欢吃粉条,我送你点好粉条,让你吃着放心的,没有添加剂的。换一道菜吧,于是朋友小E点了道鱼香肉丝。小A同意,C女士说那就点哪个吧。朋友小E完全没有注意到此时小C已经生气了。饭菜上桌,大家一起吃饭,小C不断让朋友小E吃菜:吃吧,吃吧。我住的地方满大街都是这道菜,我随时可以吃,你们这儿没有。小E说:这道菜哪儿没有,我是觉着这道菜下饭酸甜辣,女人不都爱吃吗?小C说:对、对,都爱吃,你吃吧!说着小C端起鱼香肉丝的菜盘就把菜往小E面前的碟子里倒。小E慌忙伸手拦住说,这是干嘛?大家一起吃啊。最后小C还是把大半的菜剥到了小E面前的碟子中,小E这才意识到这个C是因为没点肉沫粉条这道菜在生气。

小E感叹到,一盘菜认识了一个人!这个朋友做到头儿了。不点这道菜,仅仅是因为担心粉条的质量,不存在其他问题。就因为没合C的心意,C竟然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儿。翻脸比翻书还快,这种人能做朋友吗?

小E说,我把菜都吃掉了。把我们的友谊也全吃光了,不会有未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