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險資入市「開閘」在即 保險資管靜待細則

萬億險資入市“開閘”在即 保險資管靜待細則

近日,隨著監管層密集發聲,險資入市迎來“鬆綁”信號。政策引導之下,保險資金有望通過加大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性投資和戰略投資,以及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從而發揮其作為資本市場“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目前銀保監會正在抓緊制定具體方案,並指導相關機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多家保險資管機構向記者表示,正在等待相關細則發佈。

險資入市現“鬆綁”信號

針對近日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較大幅度異常波動,監管高層密集發聲,發佈一系列措施推動金融市場迴歸到正常健康發展的軌道。其中,鼓勵保險資金入市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舉措被屢次提及。

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鼓勵市場長期資金來源方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鞏固市場長期投資的基礎。

同一天,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優勢,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

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專項產品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發行,面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上市公司股票、債券等標的,參與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該產品將設定合理鎖定期,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主要採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以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

“險資是長期資金,特別是壽險,期限比較長。保險公司通過發一些專項產品,設置一定的鎖定期,可以幫助上市公司緩解一定債務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向記者表示。

橫琴人壽行政總監、資產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王立川則認為,讓險資通過專項產品來參與,而不是直接購買特定股票,實際上形成了一道前置的風險管控舉措。因為有資格設立專項產品的主體大都是有一定資質的保險資管公司、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這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非理性投資和渾水摸魚。

專家:險資權益投資仍有較大空間

政策“鬆綁”之後,險資參與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規模和意願也備受關注。

據瞭解,保險資金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在2015年臨時放寬至40%之後,於2017年收緊。根據《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資金股票投資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保險機構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餘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投資單一股票的賬面餘額,不得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5.87萬億元,投資股票和基金的規模分別為1.30萬億元和0.89萬億元(合計2.19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8.17%和5.58%(合計為13.75%)。若按照30%的投資上限,粗略計算保險資金仍有約2.57萬億元的投資空間。

“目前險企在權益類的投資的配置佔比還比較低,遠沒有到30%,所以配置空間還很大。”朱儁生表示。

此次監管明確提出,“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朱儁生認為,這意味著放開政策上的限制,鼓勵保險公司做更多權益投資,此舉有望為前期配置權益投資較多的部分險企釋放更多投資空間。

此外,自2015年市場出現“舉牌潮”以來,在監管規範之下,近年來險資舉牌熱度呈下降之勢。在中保協官網“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信息披露”一欄,今年以來,僅披露了5起險資舉牌事項,參與險企有3家。包括平安人壽及一致行動人舉牌久遠銀海、平安人壽舉牌中國中藥、平安人壽舉牌華夏幸福基業、天安人壽舉牌廣東奧馬電器、華安財險舉牌精達股份等。

朱儁生指出,險企對上市公司進行財務性的股權投資是一直存在的,保險公司之所以較為謹慎,是因為保險資金必須考慮投資的安全性。“壽險資金有最低保證利率的要求,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所以保險公司在做這部分投資的時候,一定會關注風險的控制和投資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價值,會秉持價值投資的理念。”

險資靜待監管細則

從種種細節看,監管引導險資等長期資金入市相關措施正在加速推進。

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時強調,19日宣佈的包括鼓勵長期資金入市在內的多項措施要快速紮實地落實到位,有關部門要加快工作節奏,政策成熟後立即推出,推出後狠抓落實。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近期要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實地督查,確保落實到位。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露,目前銀保監會正在抓緊制定具體方案,並指導相關機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多家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正在等待相關細則發佈,若有相關舉措將按規定披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