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羣關係視域下的沂蒙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哲學視域、從黨的建設的高度、從黨群關係的角度,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本質和源泉,深入回答了人民群眾過去為什麼會、現在怎樣才繼續會“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根本性問題。新時代弘揚沂蒙精神,深刻把握習近平沂蒙精神講話的精神實質、內在邏輯與根本要求,關鍵在於要基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思維,從黨政軍和人民群眾兩個方面,深刻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雙重內涵和雙重目標,助力“四個偉大”,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黨群關係視域下的沂蒙精神

一、基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思維,深入把握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

習近平總書記“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沂蒙精神的講話啟示我們,“軍”“民”是鑄就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這裡的“民”,當然是人民群眾,沂蒙人民是其典型代表。但這裡的“軍”,不是指一般的軍隊,也不僅僅指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而是特指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黨政軍”。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黨領導的政權組織是渾然一體的。所以,這裡的“軍”,其實講的是“黨政軍”,雖冠之以“軍”,但核心在“黨”。軍民鑄就沂蒙精神,也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鑄就沂蒙精神。在這裡,黨和人民群眾是辯證統一的整體。從群眾史觀的角度看,一方面,黨來自於人民群眾,黨和人民群眾是一體的;另一方面,黨是人民群眾中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組成的政黨組織,黨不同於一般的人民群眾。從精神發生學的角度看,沂蒙人民“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雖然有沂蒙傳統民風做基礎,但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境界,並非完全是沂蒙人民“自發”的,而是與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黨政軍”在沂蒙山區的“激發”有著密切的關係。近年來關於沂蒙精神的史學研究一再證明,沂蒙人民之所以“愛黨愛軍”,首先在於沂蒙黨政軍“愛民為民”,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時期,都在為人民群眾拋頭顱、灑熱血、謀利益、做奉獻。同時考慮到黨和人民兩個主體,對沂蒙精神的認識才能更全面、更客觀。總之,黨政軍和人民群眾構成了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任何偏離雙重主體的認識,把沂蒙精神單獨歸結為“沂蒙人民的精神”,或單獨歸結於“沂蒙黨政軍的精神”,都既不符合史實,也不符合精神生成的基本邏輯。

二、基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思維,深入闡釋沂蒙精神的雙重內涵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邏輯思路,沂蒙精神既然是“軍民”共同鑄就的,也就天然地既蘊含著人民群眾的精神,也蘊含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黨政軍的精神,兩者既各有特點,又辯證統一。“考察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的歷史進程可以看出,從革命年代到建設時期,黨政軍和人民群眾這雙重主體分別呈現出各具特色又相互聯繫的精神風貌。”就黨政軍這個主體而言,呈現出鮮明的“大仁”,具體表現為“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這種“大仁”深度融合了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是昇華了的“仁政”。就人民群眾這個主體而言,呈現出鮮明的“大義”,具體表現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這種“大義”深度融合了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昇華了的“義理”。沂蒙黨政軍民身上不僅分別有濃厚的“大仁”“大義”理念,還共同呈現出“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奮發有為”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為”精神深刻體現了“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齊魯文化精髓,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生動展現。由此可見,與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也同時具有黨政軍“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和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雙重內涵。這一雙重內涵體系本質上反映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其精神內核可以再進一步凝練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也能夠代表新時代的中華民族精神。

三、基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思維,實現沂蒙精神的雙重目標

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有其特定的預期目標。20世紀90年代以來,沂蒙精神的概念一經提出,就被賦予了激勵、凝聚人們精神的期待。但長期以來,在1997版沂蒙精神話語體系下,人們在弘揚沂蒙精神時,往往主體不加區分,內容也不加區分。所謂“弘揚沂蒙精神”,往往成為對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單向度號召。不可否認,這樣的號召對激勵、凝聚人民群眾擁護黨的領導、投身改革開放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沂蒙精神講話所揭示的,既然沂蒙精神是“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共同鑄就的,存在著雙重主體、雙重內涵,那麼在邏輯上,“弘揚沂蒙精神”就理應存在兩個向度,“除了號召人民群眾繼續‘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理應還存在號召黨政軍繼續‘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一面”。忽略任何一個向度,“弘揚沂蒙精神”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違背邏輯的,也是難以為繼的。事實上,無論是從歷史經驗看,還是從現實需要看,黨政軍首先要“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才有充分的感召力帶領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由此可見,首先應該“弘揚沂蒙精神”的,當屬黨政軍,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黨員領導幹部“弘揚沂蒙精神”,關鍵是要在新形勢下更好地“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以不輸歷史的優秀的群眾工作鑄牢黨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關係,來帶動、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總之,在新時代,著眼於雙重目標,同時弘揚黨政軍“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精神和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準確地、完整地傳承“大仁大義、奮發有為”的沂蒙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

四、基於黨群關係的辯證思維,弘揚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沂蒙精神的重要講話,不僅為沂蒙精神話語體系的創新指明瞭方向,也為沂蒙精神價值的弘揚拓展了視域,這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背景下,大力弘揚沂蒙精神的新時代價值,聚焦黨群關係,助力“四個偉大”,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首先,弘揚沂蒙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再到改革開放新時期,沂蒙黨政軍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一路走來攻堅克難、創造奇蹟的密碼就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沂蒙精神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沂蒙黨政軍民鑄就沂蒙精神的過程,就是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進的過程。面對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新形勢、新挑戰,就更加需要弘揚黨政軍“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和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鑄牢“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為凝聚黨政軍民“實現偉大夢想”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其次,弘揚沂蒙精神,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繫是黨政軍民長期並肩與各種矛盾和問題進行鬥爭的過程中熔鑄而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原有的矛盾有些已經解決,有些長期積累需要攻堅克難,還隨著時代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面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更需要弘揚沂蒙精神這樣的黨和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共同鑄就的偉大斗爭精神,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堅韌地“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再次,弘揚沂蒙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的內在源泉,也是熔鑄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血肉聯繫的根本動力。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是贏得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原動力。要想人民群眾在和平年代繼續“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黨必須經受住長期執政的考驗,結合新的時代背景更好地“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時代不斷變遷,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新時代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就要大力弘揚沂蒙精神,按照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

最後,弘揚沂蒙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需要“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沂蒙精神作為穿越歷史時空的崇高精神,將黨政軍的“大仁”與人民群眾的“大義”融為一體,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為一體,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明體現,具有重要的精神動力價值。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應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要、推動社會的新發展,就需要進一步發揮沂蒙精神的精神動力價值,凝聚、激勵黨政軍民團結協作、奮發有為。

總之,習近平總書記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著眼點在“黨群關係”,這個視角直觸沂蒙精神的本質,啟示人們要聚焦“黨群關係”,以雙重主體、雙重內涵、雙重目標的思維認識和弘揚沂蒙精神,以沂蒙精神凝聚、激勵新時代的黨政軍民全力推進“四個偉大”,完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