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弘皙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出生于康熙三十三年九月,尽管他的生母李佳氏只是胤礽的侧福晋,但由于正福晋瓜尔佳氏无嗣,因此弘皙算得上是胤礽的继承人。

弘皙出生时,胤礽还是太子,弘皙从小就以皇太孙自居。可是,胤礽的两次被废,让弘皙失去了有朝一日君临天下的机会。

众所周知,在九子夺嫡中最后胜出的是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但是康熙的死和他的登基都充满了诸多疑点。特别是他的竞争者们,在吞下失败的苦果之余,又对雍正产生了更大的敌意。

雍正深知这一点,为了消灭在朝中盘根错节,直接与他针锋相对的“八爷党”,他必须对其他大多数阿哥表示怀柔。

雍正甫一即位,就册封弘皙为理郡王,又将昌平郑家庄的平西王府拨与弘皙居住。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雍正六年,弘皙又继承这一爵位,升为理亲王。

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可是雍正没有想到,弘皙对雍正的关心并不感到温暖和开心,反而愈发地感到愤恨。不过,他看得很明白:他的八叔和九叔公开反抗雍正,是落得怎样一个生不如死的下场的。因此,他只能隐忍,不发一语。

雍正的暴死和乾隆的登基让一切改变了。对于小时候曾经在康熙身边读过书的乾隆而言,他父亲雍正的严肃谨慎、勤于政务的风格固然可敬,但祖父康熙的宽仁治国、千古一帝的称号更是他所向往的。

乾隆认为,作为统治阶层的满族相对于汉族来讲人口较少,因此要巩固统治,稳定局面,必须使整个满族团结安定。

因此乾隆上台伊始,就将雍正曾经打压的皇亲国戚重新翻案,撤销对他们的处罚,并且重新给予优厚的待遇。乾隆称这一举措为“亲亲睦族”。

这时候又出了一件和皇位国本有关的大事儿:原来,乾隆的次子永琏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出,深受雍正和乾隆的疼爱。早在乾隆元年,乾隆就将写有永琏名字的密旨放在了“正大光明”匾的后面。

可是天不遂人愿,乾隆三年,年仅九岁的永琏夭折了。因此乾隆只得将密旨取出。并与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以及几个军机大臣知会了此事,这也意味着储君虚悬,国本未定。

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在这样的局面下,弘皙的野心像春天滋生的野草一样迅速生根发芽了。他纠集允禄、弘升、弘昌、弘晈、弘普等人蠢蠢欲动。

弘皙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脱乾隆的耳目。乾隆四年,乾隆率先发难,他先是借口有人告发弘升“诸处夤缘,肆行无耻”,将其革职锁拿,交由宗人府审判,随即顺藤摸瓜便揪出了弘皙一干人等。

乾隆这时候的目标主要是允禄,弘皙的罪状并不大,在乾隆看来,弘皙虽然心存不臣之心,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谋反行为,顶多是行为不检而已,因此仅将其革去王爵,软禁在郑家庄。

可是,随着审讯的深入,有一名叫做安泰的巫师交代:弘皙曾经请他做法占卜,预测乾隆能活多少岁,天下是否太平,以及自己是否还能当皇帝等问题。

乾隆闻听此言勃然大怒,于是将注意力转向对弘皙的调查,结果发现弘皙在自己的王府中,仿照内务府的建制,设立了类似于内务府七司的机构。

乾隆认为这正是弘皙僭越无礼,另立小朝廷的铁证。情势至此急转直下,最终认定了弘皙的“首恶”地位。

弘皙最终被削除了宗籍,并改名为四十六——这是由于他当时四十六岁,又被高墙圈禁在景山之内。

乾隆上台后,宽宥所有与他爹争位的皇亲,独严厉打击此人

三年之后,弘皙郁郁而终,享年四十九岁。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恢复原名,重新收入宗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