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教育大腦引領智慧教育,未來教育之路已見雛形

教育,事關每一個人,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的教育生態隨社會一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初、高等教育的普及與迴歸,使中國成年文盲人口減少了1.3億,下降了70%。中國的高等教育從“相對落後”跨越式發展為“規模第一”,成為世界教育歷史的一大奇蹟。

教育發展十年的成就與缺憾

而近十年來,中國教育又發生了新變化,從初期的規模擴張到近段時期的質量提升,繼續取得著不俗的成就。中國能夠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教育的貢獻密不可分。中國教育的發展之路,值得我們思考。

回首十年,中國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大進步。2008年,我國高校在校生二千多萬人,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國, 2017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達2914所,全國高等教育總招生超700萬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總規模達3699萬人,佔世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1/5;到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20萬人,中國高等教育已經實現普及化,受教育成為了全民性需求。

十年間,中國教育事業在不斷探索與發展中也出現一些弊端。主要表現為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高等教育的需要同高等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教育資源、教育手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其次在授課層面上,高校教育與成人自主教育之間嚴重失衡,成人自主教育的受教育者所獲取學習資源的廣度、深度、以及興趣跨越的可能性相比於全日制的高校教育而言過於侷限。再者,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貧富差距也直接體現在地域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教師規模 、師資不均衡、地區人才流失等問題導致教育水平直接與地區發達程度呈正比關係,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出現鴻溝。

我們不能否認中國教育十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那麼未來十年,中國教育之路在哪裡?

在傳統教育領域,由於社會的發展,對不同人才的需求的界定越來越清晰,越越來越全面。在此背景下,教育市場被逐漸細分,對於不同人群的基礎需求、專業需求及興趣需求衍生出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高校及培訓教育更是打造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在教育科技領域,百度作為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它產品性質所延伸出的百度文庫、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賦予了它科技界的教育者的身份。百度教育大腦基於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三大技術推出的“百度教育大腦”,打造“AI+教育”的顛覆性模式,使得中國教育事業迎來了科技之光,也為教育發展帶了啟發。

2018年9月14日,百度教育大腦聯合北京師範大學智慧研究院與白洋淀高級中學三方共建了“雄安新區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室”。據介紹,該實驗室基於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腦科學等新興技術,是一個集課程資源、教學平臺、實訓項目和虛擬體驗為一體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將服務於學校乃至雄安新區的人工智能教學、STEAM教育和教師新技術能力培訓。它包含百度文庫、百度閱讀、百度智慧課堂三大產品,具有海量優質內容,專業教育知識圖譜,智能交互等三大優勢。

2018年9月20日,百度與合肥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落戶合肥市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並於9月21日在合肥設立了一個教育實驗室,屆時百度教育大腦將會應用於安徽合肥全市K12學校,未來還將覆蓋安徽全省,實現用人工智能進行教育升級、助力安徽省快速實現智慧教育的目標並形成智慧教育產業。百度打造了區域性教育產業標杆,並將帶動周邊教育事業的發展,引領國內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百度教育大腦所打造出來的新型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地整合教育資源,有效解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不平等、教育水平地域差距等問題。

毋庸置疑,“百度教育大腦”所提供的智慧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將成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大推手,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對學習者而言,能夠快速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興趣喜好等精準匹配知識資源,自動在錯綜複雜的知識網絡中篩選符合學習者的求知需求,快速獲取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

同時,對教育者而言,智慧教育所提供的海量教學資源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利用平臺的個性化學習場景實現具象化交互體驗的新型教學方式,讓課堂更生動、更有趣、更科學化,直接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對於教育管理者,在教育成果評估和教育大數據的整合兩方面提供了技術支持,促進了教育體系的聯動性。

未來之路——智慧教育成趨勢

可想而知,以“百度教育大腦”為代表的新型智慧教育模式不僅帶來的是教育規模與教育質量的雙重提升,更是解決了教育事業發展裡教育廣度與發展不均衡的根本性問題。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與普及,帶有科技色彩智慧教育必將成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人也將有機會接受到智慧教育。

個性、平等、共享的平民化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的最終目標,而百度,作為互聯網科技領軍者,同樣也將在教育領域成為首屈一指的領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