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被趕下台的末代皇帝,溥儀多次想復辟,而他比溥儀看的開

每個朝代不管他曾經有多強,多輝煌,總會有沒落的一天。創業初期充滿著偉大氣息,世人皆為之稱頌。國將亡前,有的人認為自己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而也有的人看明白一切,收拾收拾自己爛攤子笑著面對新的一切。

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

清朝末期列強入侵,鴉片戰爭,閉關鎖國等等使晚清更進一步走向終點,當溥儀第一次坐上皇帝寶座時,他才2歲,自然不可能指揮朝政,直到袁世凱掌權推倒君主制時,溥儀才6歲。可以說,溥儀從未擁有過皇帝的權力,哪怕只有一天,他心裡充滿著不甘心。溥儀成年後,多次謀劃著復辟,甚至不惜投靠日本人,借日本人的力來實現復清的抱負。可溥儀能拿的出手的只有皇帝身份,要兵沒兵,要地盤沒地盤,日本人也就看上溥儀的皇帝身份,因此為溥儀建造了一個屬於他的滿洲國。復清的計劃緩慢無力,看上去是那麼的遙遠,還沒開始就被蘇聯給打懵了。被關進監獄後的溥儀才醒悟清朝的覆滅都早已註定,到這時方才放下了這一切。所幸的是他依舊被大赦,還能安享晚年並寫下自己的人生。

同樣是被趕下臺的末代皇帝,溥儀多次想復辟,而他比溥儀看的開

希臘王國

在清朝最巔峰傲立於世界時,歐亞的另一邊也興起了一個偉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本來只是個部落,卻在奧斯曼的帶領下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個洲的偉大帝國。而希臘就成為被奧斯曼帝國以強大武力征服的疆域之一。雖然希臘並沒有什麼力量來抗擊奧斯曼帝國,卻相當的不服氣被土耳其人統治,不斷的帶頭鬧獨立。奧斯曼帝國正準備收拾這個不聽話的小弟時,英法俄出兵了,希臘成功獨立。

同樣是被趕下臺的末代皇帝,溥儀多次想復辟,而他比溥儀看的開

希臘終於迎來了他們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候,可希臘人都沒想到他們的總統竟然被刺殺了。全國都慌了,希臘從古至今從未擁有過獨立主權,現在沒有領頭羊有點慌,希臘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建立一套完善的國家系統。這時候英法俄又出手了,讓德國一個十分有經驗的家族(巴伐利亞王室)來統治希臘。奧托一世統治期間,希臘人十分不滿意巴伐利亞王室的治國技術,奧托一世就被希臘人淘汰掉了。

國家可不能沒有統治者,奧托一世不行,就換了個喬治一世。喬治一世的表現終於讓希臘人滿意,又是擴張領土,又是舉辦了夏季奧運會,讓希臘王國在國際之間增添了不少的臉面。可惜的是在一場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夕,喬治也被刺殺了。

喬治的大兒子即位康斯坦丁一世,正常的話應該是喬治二世,不過希臘人都有一個偉大理想,就是奪回本屬於希臘人的君士坦丁堡,所以給“喬治二世”取了個康斯坦丁的名字。康斯坦丁一世執政過程也是坎坎坷坷,一戰的時候因為跟德國關係很親近,拒絕自己的國家去攻打德國。不過奧斯曼帝國跟德國站在了一塊,康斯坦丁不想打,可希臘人民很想打(希臘土耳其世仇,對於希臘人民來說,死掉的土耳其人才是好土耳其人)。在加上英法的攛掇,康斯坦丁被迫退位。

同樣是被趕下臺的末代皇帝,溥儀多次想復辟,而他比溥儀看的開

康斯坦丁一世流亡了3年,反對派領袖韋尼澤洛斯下臺,經過人民新一輪投票(票數98.97%支持康斯坦丁),康斯坦丁又一次被邀請回來主持大局。不過這回他又遇到土耳其軍隊搞事情,土軍跟希軍幹了一架,希軍敗了,土軍大肆屠殺希臘軍民,康斯坦丁還沒坐熱又被趕下臺。

希臘王國最後的國王:康斯坦丁二世

康斯坦丁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亞歷山大被猴子咬傷,得病去世;二兒子喬治二世在愚人節的時候動脈硬化死亡;只有三兒子保羅一世是正常死亡。當康斯坦丁二世上臺時,希臘人已經對君主制失去了信任,在一次新的投票中,希臘人選擇了共和制度,這意味著君主制的消亡。不過康斯坦丁二世還是很看得開,他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到:“如果希臘人決定他們要一個共和國,則他們擁有這個資格並在和平之中享受它。”

同樣是被趕下臺的末代皇帝,溥儀多次想復辟,而他比溥儀看的開

後來歐洲法院還賠了康斯坦丁一筆1200w美元,是因為之前政變取消君主制時沒收了康斯坦丁三處房產。康斯坦丁二世收到這筆錢時笑著說:把錢都捐給希臘災民吧,我的心一直屬於希臘,現在是,將來也是。可見康斯坦丁對皇位從來沒有過像溥儀那般的執著,失去也容易放得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