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第四十週年。四十年間,國家經濟日升月恆,防水行業裡各種各樣的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欣然成長。

但欣欣向榮的另一面卻是企業之間愈加激烈的競爭與自身愈加殘酷的生存環境,大家紛紛開始探索如何能讓企業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穩健發展。隨著中國行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一些得以生存發展並做大做強的經驗正蘊藏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裡,在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體現。這一次,《中國防水》編輯部來到了中建友防水公司對話總經理吳飛,共同探討中建友近年來高速發展背後的經驗。

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升級打怪,修煉內功

成立於1997年的北京中建友防水公司總部位於北京順義,先後成立了北京中建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建建友防水施工有限公司、中建友(唐山)科技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集防水材料研發、生產、銷售、施工服務於一體的,具有國家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建友(唐山)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河北唐山玉田,佔地60餘畝,公司建有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自粘卷材、無胎卷材、多功能高分子、全自動防水塗料等生產線,年產各種防水卷材5000萬平方米,防水塗料1萬噸。

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2012年,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吳飛走進廠房,走進了當年父親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起點。儘管在企業管理上存在新舊思維的碰撞,但是對於質量和技術的重視,二人從未有過分歧。

在中建友總經理吳飛看來,親自去了解包括產品在內的一切流程是和父親溝通的基礎。“父親當年從技術做起。他認為這是做企業的起步。尋著他的步伐,畢業後我也從實驗室做起,採購、行政、辦公室一個個親自去做。”

上世紀90年代,山西人最早到北京做防水企業的就有200餘家如今還在行業裡繼續發展壯大的卻只剩不到十家。唏噓之餘,修煉內功才是關鍵。

規模如騰訊這樣的企業,一個應屆畢業生進去,可以從行政、財務、設計、運維、開發、運營、產品等26個通道中的任何一個一級一級開始修煉,打怪升級,直到年薪千萬。而吳飛全憑自己誤打誤撞、親身摸索,也算是親力親為了各個崗位上的酸甜苦辣,從一個初出茅廬、看什麼都覺得存在問題的大學生成功轉變為一個發現問題、更關注如何去解決問題的管理者,這也為日後走上管理改革之路奠定了基礎。

組建團隊,“弓調馬服”

《荀子·哀公》:“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這句出自於《荀子》的話講的是,弓經過調整才能要求它強勁有力,馬在馴服後才能要求它良駿。這意味著,辦任何事情,都應先做好準備工作,只有做好了準備工作,才能夠去追求更高、更好的目標。兩千多年前的古老箴言用在中建友這幾年的發展思路上,可謂恰如其分。

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近三年來,在吳飛的主導下,中建友從內而外製定了周密的發展機制。分析市場行情,瞭解競爭對手,選定突破口用力主攻······而這一件件、一樁樁都需要人去落實,也就是說,人才的招攬和儲備,就是最大的準備工作。在吳飛看來,人才和團隊建設是最重要的。15年至今,不斷的新老交替磨合、人員更新迭代之下,中建友從三十餘人發展到如今的百餘人。背後的原因無非兩個:一方面,細化分工,專人負責專事,能力學識和崗位相匹配;另一方面,吸引人才、加強企業活力,以不同的模式和思路打開市場。

2015年以來,吳飛真正走上了管理崗位並相繼落地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從大方向到具體執行,從制度的制定到細部方案的落實,從激勵政策到企業文化,隨著人才的增加和管理機制的落實,中建友近三年材料銷售增長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更加被市場接受和認同。2015年先後擁有了“ZJYCPS”商標、榮獲“全國質量信得過產品”、取得防水防腐保溫工程專業承包壹級; 2016年1月榮獲了“粵地雲採購支柱供應商”的稱號,4月成為北京建材行業聯合會化學建材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12月榮獲中國防水協會“建築防水行業質量獎”,隨後取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2017年3月榮獲“2016年度全國建材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二等獎,並兩次入選《對外援助成套項目主要設備材料產品行業推薦目錄》,榮獲“2017中國防水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建築防水行業質量提升示範企業”、 “中國建築防水行業技術進步獎”、“2016-2017年度建築防水行業先進”等稱號。進入2018年,又分別獲得北京市建設物資工程協會“進京防水產品供應及施工誠信單位”、中國建材市場協會工程招標採購分會“優秀合作單位”以及天津市建材業協會天津市建築防水行業“質量標杆企業”。

變中求穩,不忘初心

從上面一系列榮譽可以看到,中建友如今真正步上了“弓調馬服”的正軌。不過,在如今最大的特徵早已不是“穩定”,而是“不確定”的防水行業,最關鍵的能力也不再是“預測”,而是“適應”。

那麼,如何才能適應防水行業的“不確定性”,最大化自己的適應能力呢?

對於中建友來說,戰略並不意味著獲得,而是適當的捨棄。這種捨棄是指放棄一部分對自身企業而言太空、太虛、落不了地的“宏觀行業觀察與規劃”,反過頭來去關注“不變的東西”,也就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特質。

貝索斯說過亞馬遜的策略:未來的社會會如何,沒有人知道,但有一點是不變的:每個人都想花更少的錢,用更短的時間,買到更好的東西。在這三項中,兼得固然理想,把握其一也是一種戰略。對於中建友來說,所謂“更好的東西”和“不變的東西”意味著高質量的防水產品和服務。

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高質的防水產品、豐富的防水工程施工經驗、專業的施工團隊、完善的售後服務和維保措施、打造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中建友品牌工程:萬達廣場、奧體中心、奧運射擊館、天津奧林匹克水上中心、北京南站、哈大鐵路、T3號航站樓、革命歷史博物館、北京地鐵、蘇州地鐵、呼和浩特地鐵、石家莊地鐵、南京地鐵、外交部大樓、北京市百貨大樓、青島愛丁堡國際公寓、濟南重汽翡翠郡等,形成了獨到的核心競爭力。過硬的材料質量和完善的施工技術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被中國建築防水協會會長朱冬青譽為“建築防水行業領軍者”。

中建友防水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從父輩開始一直都非常注重的東西,儘管建立之初企業發展速度慢,但卻穩紮穩打,積極推進。到了吳飛這裡,在提供高質量的防水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更加順應市場規律,改革“不賒賬”企業發展傳統,在提供更為豐富的產品的同時,政策上也更加靈活,使得中建友有效擴大了市場份額,獲得了長足發展。

在採訪中,吳飛反覆強調過一句話,“提速要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因地制宜的規劃,知道提什麼、怎麼提,而不是跟著其他企業的普遍做法邁步”,因為他知道,一個企業應該有自己的步調節奏。因此他不去費力關注「風口」和「趨勢」,只要聚焦高質量,致力於解決高質量的防水產品和服務與整個市場信息不對稱的溝壑就可以了。

這是一個長遠的視角。而其他諸如產品形態、人工智能、新零售等,都可以成為這個視角下某種可行的方式和機會。若是力有不逮,完全可以暫時擱置一旁。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點,在防水行業普遍面臨回款難,墊資情況情況嚴峻的大背景下,吳飛認為自己要做的就是繼續不冒進、不浮躁,參考其他企業的模式的同時,緊緊把握自己的節奏和方向,保持初心繼續堅守。

不確定的洪流席捲而來,吳飛深刻的明白,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也沒有人能完全規避它的衝擊。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完善自己的體系,迭代思維的操作系統,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這樣一來,個人或公司無論面對什麼挑戰,都遊刃有餘。這是在不確定的時代中,對抗衝擊和風險的最好武器。

中建友:以企業的“穩定性”應對行業的“不定性”

本文刊登於2018年09月04日《中華建築報》第5版,原文標題《中建友吳飛:不經過修煉內功的洗禮,不足以談防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