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有個用扇子刻意遮住自己臉的人,網友:此人姓方

清明上河圖在藝術的長河中,永遠是一顆璀璨的珍珠,它是我國的十大名畫之一,算是國寶級藝術品。清明上河圖用五米多的畫卷,用藝術的手筆,畫出了一個鮮活的古代中國。在這幅名畫中,包括進了當時所有的民俗、人情、文化、風土、市容市貌、建築等,堪稱絕品。

清明上河圖中,有個用扇子刻意遮住自己臉的人,網友:此人姓方

可能有許多人研究過清明上河圖,甚至模仿它作過畫,繡過十字繡。不過,也有人仔細研究過清明上河圖,從中呢,還發現了一些極為有趣的“細節”。比如,有人就發現,這幅名畫當中,有一個刻意用扇子遮住自己臉的人,那副神態,跟其他人都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清明上河圖當中,所描繪的人物數以百計,畫面呢,圍繞著汴河展開,圖景中有汴河郊外的風光,也有城裡的街市,景象十分繁榮。在這些人物當中,有做生意的,有遊玩的,有迎新娶妻的,還有碼頭髮貨的,總之包括了各色人等。其中,有一個人表情行為很是奇怪,他正站在街市上,卻拿一柄扇子,遮住了自己的臉。這副古怪的神情,給人感覺似乎是他不想見人。

清明上河圖中,有個用扇子刻意遮住自己臉的人,網友:此人姓方

這在古代,其實是極為正常的,這叫做“便面”。什麼意思呢?就是指當你在街市上行走的時候,突然,迎面走過來一位你的熟人,可是呢,你心裡卻極不情願與此人打招呼,這時,為了避免尷尬,就可以拿起手中的扇子,把自己的臉給遮擋住。一則呢,避免雙方打照面時那種尷尬的情形。二則,也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種行為,在當時,不算無禮,反而很正常。網友們在聽說了“便面”這一詞後,馬上靈機一動,給這位“便面”哥起好了名字,說他肯定姓“方”!哈哈,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這種怪異的禮節,其實還蠻好的,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想打招呼的人,比如吵過架的上司,比如罵過仗的鄰居,比如關係不好的同學,如果我們能像古人那樣來個“便面”,豈不是很好地避免了尷尬呢?

朋友,您喜歡清明上河圖這幅畫卷嗎?能說說理由嗎?

清明上河圖中,有個用扇子刻意遮住自己臉的人,網友:此人姓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