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2018年第31本书

上篇讲神仙信仰的前世今生,发展轨迹。

干春松《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2018年第31本书

大时代的不同,当下人们所求所想也不同。战乱饥荒的年代,人们只求吃得饱能活下去。盛世来了,大家开始追求享乐,如何永远的享乐。

道教创立之初,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向,上层道教以长生修仙为本,而民间道教更关注疗病祛灾。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佛教的进入,道教不断改正,不断吸收佛教儒家思想,并发展出不同派别。

干春松《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2018年第31本书

中国人对神仙的观念很特别,认为神仙和人之间并非不可跨越。人通过修炼吃丹药的方法就可以成仙。而神仙也是有阶层的,分九个阶层,又分三阶九品二十七等级,人入仙的品位高低与先天资质有关,同时也与后天修炼和服食的仙药品质有关。比如服食朱砂升仙就是上士,上士得道可以升为天官。也有散仙,没有官职的也不是侍从,但是可以长生。

下篇介绍了各路神仙,从西王母到东华帝君,到姜太公、鬼谷子、嵇康等等很多人的故事。

如果想写修仙小说,玄幻小说,这本书完全可以当词典,资料详尽。如果只是好奇,也足够精彩了,神话,历史,史料,传说,非常好看的一本书。

干春松《仙与道:神仙信仰与道家修身》2018年第31本书

书摘:

  1. 生死之玄机使我们追寻不死之理想,现实之困苦使我们向往自由无拘之乐境,加上中国人的贵生倾向,构成了神仙信仰之基石。
  2. 其实“道士”之名最初是从事方术的人的通称,西汉末年开始逐渐以道士称呼那些方士。东汉末年道教出现,阴阳长生的法术都归于道教。
  3. 古代中国的一种比较流行的信仰认为,人由肉体和两种非物质要素构成。这两种非物质的要素是魂和魄。
  4. 追求现实的享受的持续,是成仙的根本动机。这种观念可以说是中国人心中的观念原型。
  5. 互相攻击的结果是互相融合,如张载所说:“仇必和而解”,中国的思想宗教的冲突必然会达成一种妥协。
  6. 这种儒道互补,顺则张,逆则缩的人生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意向。人们面对荒唐和绝望的现实,在社会历史和现实构成和价值愿望极端分裂之际,便毅然决然地阻断价值追求走进山林,潜心丹炉和静养,拥抱一种空虚的非价值的超验世界。
  7. 道教和神仙信仰把心理,生理和人生哲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新的养生方术和人生哲理,是宋明时期道教、禅宗和儒家思想互相融合的产物,成为中国文人新的精神支柱。
  8. 宗教思想一方面影响着社会,另一方面又受社会影响。

谢谢你来看我,我们一起看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