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假如真的取消高考……

我在《“不是愛風塵,又被風塵誤”——反思南京教育界的一場討論》(原載《南方週末》2004年9月16日)一文中提及對高考的看法,有讀者對文中“21世紀內能不能消滅高考”一說感到難以接受。其實只要看過全文,應當能明白我的意思。我的觀點是:必須讓時下的這種高考模式壽終正寢;至少要改造現行的高考模式。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一些讀者對這句話特別敏感,立即痛加撻伐。

其實,即使我有“消滅高考”的權力或資格,離“落實”的時間還長著呢,不是說“21世紀內”嗎?2099年與我這輩人無關了。縱使我是信口開河,也只能讓後世譏我無才無識、判斷失誤,還不至於要讓同輩人氣急敗壞的。

然而這也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們不妨來做這樣一個假設:假如真的取消了高考,或者說得準確一些,取消了現行的高考模式,社會將會亂成什麼樣?

有同行說,如果一下子就把奴隸制廢除了,你讓做慣了奴隸的奴隸往何處去?他將怎樣生活?如果沒有高考的皮鞭,校園裡會亂成什麼樣?高考是教師的生存線,社會之所以對教師保有些許敬意,很大程度上因為教師有辦法把學生送進大學。教師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都以高考為核心,儘管大家厭煩現行的高考模式,但是吃慣了饃,讓大家改吃麵包,彆扭。

如果取消高考,會有相當一批教師會就此失業。在我所知道的一些評比考核中,很多教師的“專業發展”已經不是所任學科的教學,而變成應對該學科的高考。有位教師訴苦說,他曾連續11年教高三,後來回到高一,不會上課,非常痛苦。因為他只會講解高考題,不會指導閱讀,也不會用正常的方式指導學生作文。

現今有的“名師”說話理直氣壯,他們可以全然不知道“課改”“課標”,只會亮出紋了龍虎的膀子,擺開場子“狠抓死揪”,旁邊圍上一群喝彩的家長。——他們滿足於這樣的生活,他們在這樣的生活中尋找快感。

有校長私下說,每年都要為高考升學率提心吊膽,平時“狠抓死揪”,考前不惜一切代價套取信息,和高校拉關係,考後忙著算分數,打聽其他學校的平均分和升學率……如此週而復始。問他:如果取消現行高考,你高興嗎?校長說:那也不行;如果沒有升學率,和一般學校相比也就沒有任何優越感了。——他沒說出來的話是:升學率是校長的政績。

有位同行說得好,高考考出的高分是什麼?是爸爸媽媽向別人炫耀的資本,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獎金,是學校的招生廣告和一些教師的家教廣告,是校長、局長升官的階梯……話雖然說得有些絕對化,但也是事實。

你以為學生最渴望取消高考?恐怕也未必。許多學生已經適應了這種競爭方式。如果取消高考,和人家一較高低的機會也就此失去,會有一些學生失落到走投無路。某年高考數學試題比較容易,一些名校的學生考完後站在考場門口失聲痛哭,只因為他的優勢難以顯出來。我看了那一幕後心冷齒寒,永遠難忘。

看到有學生在作文中說“這次我終於考了全班第一,出了一口惡氣,報了一箭之仇”,我就覺得這種教育只能培養殘忍,我無法去愛這樣的學生。有一年南京取消小升初考試,本以為全民歡呼,沒想到有一群家長憤怒無比,到處告狀,原因是為了取得考某名校的資格,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就為孩子請了家教,為了這場考試已經準備了6年……

出版社一資深編輯有孫子上小學,他因孫子作業過多而咒罵學校。但是學校不遺餘力地推薦該出版社的教輔“天天練”“課課練”,為出版社賺了大錢。問他:課程改革、高考改革後沒有這麼多教輔書可出,你有什麼想法?編輯正色道:“那不行,我們出版社肯定垮掉!”——出版社效益好,靠的就是“宰殺兒童”,否則就得喝西北風。

健康學家在電視臺講營養學,說到吃葷菜,動物越小營養價值越高,最有營養的就是小魚小蝦,我聽時走了神,想到了出版界流行的“要發財,吃小孩”。

我對“家教市場”所知甚少,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取消高考,家教市場立刻會萎縮下去。如,教師某甲生性愚鈍,多年不能正常教書,在家受夠太太的教訓。後來打入家教市場,如魚得水,半年致富,現在轉而天天在家奚落太太。如取消高考,此公又得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有鑑於是,的確不能取消高考。現在讓我們來喊幾句口號:

堅決粉碎課改!

堅決擁護現行高考模式!

高考萬歲,萬萬歲!

拓展閱讀

從小學到高中即將面臨8大變革

“目前全國上下從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頂層設計的結果。”一位教育觀察家發出如此感慨,來源於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著名教育家顧明遠透露的一個信息。

作為國家考試指導委員會的24位委員之一,顧明遠明確指出,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後醞釀了整整4年時間,經過了10多輪討論,之後又分別通過了國務院教育改革領導小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最終經中央常委會議、政治局討論,才最終確定了下來!

除此之外,由中央拍板的小升初、中考,包括高考,整個基礎教育界又再面臨怎樣的變革?

一、中高考將包含小學知識,學科無考試大綱

“以後的高考、中考,在小學學的內容也是必考內容,明顯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試難度。”

通過中考、高考的強勢變革引導學生從幼升小開始廣泛閱讀、見多識廣,增加考試的範圍、廣度而不是難度,糾正目前全國上下幾十年來早已根深蒂固的課內外教學的“奇、難、偏、怪“問題。三十年高考實踐證明,偏題、怪題選拔的人才上限不高。

簡單地說就是——學生該掌握的必須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必須掌握,必須掌握的還要掌握牢固。

降低學生平時學習負擔,摒棄在全國普遍存在的9年義務教育畸形掐尖的嚴重現象,構建符合學生成長和年齡階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環境,逐漸修補早已破壞深重的國家教育生態。

為展現國家的決心和實施的力度,2017年9月新學年開學,全國上下中小學學校教材全都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以對接國家教育的重大變革。

“今後,主要學科的考試將不再有考試大綱,哪個學生的知識越寬廣、體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艱深,哪個學生就會成為教改重大變革最受益的群體成員。”

二、改變“一考定終身”的不公平

2017年起,在高考招錄中會採用“兩依據一參考”政策,即依據高考統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

即,以後全中國的高考科目採用“3+3”模式,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政治6科中選3科)學生自主選擇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構成,作為高等學校錄取的基本依據。

新高考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將高中學生的綜合評價內容作為招生錄取時的參考。從“招分”轉向“招人”,打破了過去以分數錄取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三、所有科目,都將考驗語文水平

改變中國高考幾十年來文理分科帶來的偏科、知識面狹窄、過早抑制學生可塑性等的嚴重弊端。

“從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勵每個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而不是深度。”

將最大限度地提升全體學生的廣泛閱讀水平,讓每個學生在全程12年的基礎教育中逐步建立感興趣的學科方向。高質量的閱讀需要高水平的語文學習,語文重點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沒有廣泛的語文閱讀積累是很難完成的。

“此外,今後的高考所有科目都會是對語文的持續考察。”

舉例:

原來參加高考做數學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題題面只有2000多字,以後的題面閱讀量也許會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閱讀、語文水平欠佳,做題速度、理解水平等都會受到很大影響,有的考生甚至連題都沒時間做完。

而這一切將反映在今後所有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據瞭解,在北京,原來通過奧數掐尖來的很多知名重點中學,正在前所未有地通過多種辦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奧數牛孩的語文和人文素養。

四、中國的“高考指揮棒”將完全指向全面素質教育

(1)分類考試,不再只用分數選人

以後的新高考、中考不再完全以分數作為選拔人才的唯一依據。原來只用分數這一把尺子選人,淘汰了太多本不該淘汰的“精英“,嚴重導致中國人口眾多而成材率卻明顯偏低。

“一個明顯的改變是,新高考方案中有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實行分類考試,也就是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考試招生分開進行。”

一個人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能幹什麼、想幹什麼就去接受與之對應的高等教育。

但是目前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的老百姓普遍不認可高等職業教育,他們總感覺職業院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類考試沒有引起足夠的反響,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2)學校從幼升小便要開始注重培養興趣、特長

中國今後的高考錄取將完全改變舊有的錄取模式,先取消三本院校,並逐步實施按照專業錄取,改變一直持續至今的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數線錄取的方式。

2017年先行試點新高考的浙江省,每個學生將可填報80個專業,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個考生真正的興趣、特長、愛好等的方向,北京及全國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經正式確定採取這樣的大學錄取方向。

要想給自己的孩子選到最好的專業方向,最大限度確保孩子從“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興趣、特長、愛好的建立必須從小不間斷髮現、引導和培養,幼升小時就成為開始學校這方面教育培養的起點。

(3)應試教育辦學模式將被淘汰

顧明遠深刻指出,將來高考制度徹底改革了,應試教育的辦學模式將來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新高考改革最終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徹底改變“應試教育是管用的”這種觀念,雖然改變的過程可能比較漫長,尤其是觀念的轉變非常困難。

眾所周知,中國的應試教育持續了幾十年,產生了錯綜複雜的利益共同體,也培植了以應試教育為起點的多如牛毛的輔導機構,更形成了幾代人揮之不去的強烈而頑固的應試教育情節,全社會推崇應試教育的觀念、力量、手段目前依然固若金湯。

不過,既然中央最高層下了決心,從幼升小到高考史無前例地不斷推出全方位顛覆性的重大變革以對接上教育的規律和全球教育發展的趨勢,相信即便有最大的掙扎也難撼變革的總方向。

五、降低小升初選拔難度

偏重搞全面素質教育而放棄傳統的應試教育,題中應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強選拔性,使小學、初中教育逐步均衡並優質。其中有三大舉措目前看是最見效的。

第一,將普通小學納入優質教育學校或教育集團並實現直升優質教育初中校;

第二,強推貫通培養。不僅小升初有優質初中校直升,初中校的學生也會建立直升優質高中的機制,以北京為例,2018年就會逐步開始推進;

第三,通過“校額到校”機制,讓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學生能進入重點高中就讀。目前山東青島的校額到校比例已經達到了65%。

六、中國教育體制“迫不及待”需要拔尖創新人才

恢復高考40年,改革開放近40年,當時中國各方面人才曾極度匱乏,因此中國教育這40年來亟需“複製”大量人才,這種人才複製的教育培養機制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髮揮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隨著自然資源消耗持續加劇、環境汙染日益深重、GDP迅速回落,目前的中國最急需的就是創新,創新要靠拔尖創新人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相適應的教育體制和機制。

歐美主要發達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層出不窮,從產出概率來講遠勝我們,應試教育是封閉的教育,封閉的教育難以造就開放的環境從而產生大量拔尖創新人才,中國教育的大變革可以說是迫不及待了,也時不我待!

七、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中國誠信體系的重建

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學的課本比我們容易,課後玩的時間也比我們多,許多國家還沒有統一的類似我國高考的選拔機制,但並沒耽誤高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獲得世界級科技獎的人數遠比我們多。

這從一個側面更印證了應試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弊端。

不過,當一個制度很公平、看似機會相等的時候,即便它千瘡百孔也很難讓人捨棄。

其實,大家最擔心的是如果真搞了全面素質教育,那就遠不像應試教育那樣有分數的嚴格量化標準了,錢權交易怎麼辦、走後門怎麼辦、權力尋租怎麼辦?!

“因此,在我們目前缺乏誠信體系的情況下,搞真正的全面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國家誠信體系的建立。”

在沒有完全搞出這些機制前,中國的全面素質教育走向是很獨特的,沒有照抄照搬任何國家,是一個多方面的集合體,以避免出現不可控的的不公平。

中國搞素質教育是急需,誠信體系建立是漸進,雖有矛盾,但畢竟是大方向,需要我們開始漸變,真的需要轉向了!

八、生涯教育規劃必將日益重要

全面素質教育內容龐雜,體系眾多,遠不像應試教育那麼單一,既要瞻前顧後又要恰如其分,需要很客觀全面的把握和策略。

“顧明遠教授在這方面也指出,生涯教育主要是告訴孩子怎麼了解自己,怎麼了解他人,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從而提前對將來的學習和人生進行規劃。

全面素質教育如果失去了對每個學生學涯教育和生涯教育的規劃,很容易偏離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