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體從業者眼中的數位化轉型二十年

墨守成規者必將流於平庸

改變世界是他們最本質的信仰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所能達到的最大成就

是帶領企業不斷對未來進行思考

而不是一味重複過去的成功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全文共1169字,閱讀時長約為3分鐘

圖片來源 | 網絡

出品 | 先聲會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沈建緣 經濟觀察報記者

自2004年加入《經濟觀察報》,關注科技IT、互聯網及跨國公司在華業務,擅長高端訪談和深度報道,現為經觀新科技事業部主編。

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正推動全球進入數字經濟新時代。據埃森哲研究發現,未來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把數字技術和業務的遷移當做首要戰略舉措。SAP中國總經理李強在IT行業從業20多年,他的職業生涯伴隨著管理軟件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和轉型。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之前,他曾在國內管理軟件企業金蝶集團工作6年,是其創業初期的管理團隊成員之一。並於2002年6月加入SAP中國,2017年1月正式升任SAP中國總經理。李強親歷了SAP在中國的成長,作為中國本土成長並具備深厚行業背景的領導者和行業意見領袖,成為SAP在中國多個重要行業的奠基人。

基於以對中國市場的洞察以及對客戶業務和需求的深刻理解,李強促成了中德第一個工業4.0合作項目,並於2015年在中德兩國政府總理的見證下籤署了合作協議。如今,作為SAP全球高級副總裁、SAP中國總經理,李強負責中國大陸地區的業務和運營。

他和他的團隊致力充分結合本地市場的行業需求,運用最新的數字技術,為客戶搭建全球化的新一代數字化系統。除了不遺餘力地推動智能製造在政府和企業間的交流,他們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工業大數據領域的本地化的聯合創新,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成長,並推動轉型與創新。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以下為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自述——

隨著以雲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術的興起,那些多年以來被各個行業所熟悉的創造價值的範式,正在逐漸被重構。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將數字化和創新這兩大主題置於經營和戰略的核心地位。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政府的經濟發展理念,逐漸向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朝著將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的“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變。與之呼應的是,作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中國企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力度和水平,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作為一名世界500強企業的本土高管,我不僅為中國頂尖的優秀企業提供新興技術和服務,也親歷了中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波瀾壯闊的歷程。

1992年,是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承前啟後的一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明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制得到了快速推進。制度的創新釋放了國有企業的內在活力,先行的探索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國際化管理的理念。就在這一年,上海機床廠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從美國和德國引進先進的機床技術和企業資源管理ERP系統,進行企業的現代化升級與改造,成為最早利用ERP提升管理的中國企業之一。

在南巡講話的第二年,剛剛成立兩年不久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為了儘快學習和掌握德國汽車工業標準,與德國大眾總部同步選擇了相同版本的ERP系統,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邁向國際化信息管理的大門。同一年,中央開始設立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信息產業部,中國的信息化產業政策轉向了全面建章立制階段。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在接下來的近10年時間裡,中國市場上湧現了一大批釋放了活力的企業,它們迫切地希望通過使用先進的軟件,學習內嵌在當中的全球標杆企業正在使用的業務流程,達到快速成長的目標。當時的這一批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如上汽、海爾、聯想、中石化等等,成為最早的一批行業信息化標杆,被業界廣為借鑑和宣傳。如今,它們都已經在全球範圍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幫助中國企業抓住了全球化浪潮下技術擴散和產業轉移的戰略機遇,標誌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全球化”正推動中國企業的信息化蓬勃發展和國際接軌。民營經濟和市場經濟由此獲得了大發展,創造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奇蹟。

在這段時期裡,一大批日後成為建設“大國重器”的企業,如中車、中核、徐工和上海電氣,以及一大批日後蓬勃發展的民企,如吉利、長城、蘇寧和三一,紛紛開啟了它們的信息化旅程。

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的中國企業,開始將信息化視為提升企業效率的關鍵手段,客戶的信息化投資決策也開始與國際規範靠攏。隨著改革開放帶來巨大的市場變化,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開始逐步意識到信息化對於企業競爭的重要意義。企業不再只是滿足於從信息系統中進行學習和借鑑,而是需要更加緊密地將其融入到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當中,如集團化、多元化、全球化、精益生產等等。

於是,信息系統的成本、效率、價值、速度、服務、發展性等因素開始進入決策者的視野,代表著這些企業從意識深處開始與國際逐步接軌。其中的聯想,是這一階段通過信息化推動全球化企業戰略的最有代表性的企業之一。

2000年前後,聯想集團儘管已經成功地發展成為擁有近萬員工的大型IT集團,但是內部孤島式的信息管理系統,卻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難以幫助企業應對國際巨頭的競爭。這種企業的業務規模與信息化管理水平之間的落差,是當時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

2000年,聯想決定引入ERP系統,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聯想在實施ERP項目上的經驗,對於當時在中國期待著管理突破的傳統企業而言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柳傳志的那句名言——“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企業管理者複雜的心態和毅然決然走向規範化、國際化管理的決心。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2010年,創新驅動的中國逐漸成為數字經濟全球領先者。這一時期的中國企業,早已不再滿足於從軟件中學習國外企業的先進流程,並與國際化接軌,而是要在不斷追求創新、追求“彎道超車”的過程中實現企業的差異化優勢,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得領先地位。

以華為、聯想、BAT為代表的一批中國民營和新興企業的翹楚,在生產規模、業態創新和市場應用等方面,逐漸走入世界第一陣營。2012年,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之一。隨著市場地位的變化,華為引入高性能計算平臺,在數字化層面支撐華為全球化發展和創新。

華為創新業務突飛猛進的背後,代表著中國經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結構升級和動力轉換的階段。成熟起來的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通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實現企業的競爭優勢。在這一時期,一批如廣州立白、蒙牛集團、國美電器、廣匯汽車等企業,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以客戶驅動為創新力來源,將數字化轉型的邊界從內部擴展到價值網絡上,為提高企業績效提供巨大潛力。

IT驅動的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國企業從“以利潤換市場”到“以實力和服務贏市場”轉變,不斷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攀升,以更加自信和成熟的姿態參與全球競爭。

進入到2015年,數字化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明顯進入加速普及期。隨著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先後出臺,引發了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驚人數量的數據正在不斷地被產生和蒐集,成為數字化時代的“鋼筋與水泥”。

國內著名的內燃機生產商廣西玉柴集團正式決定開展智能製造信息化數字化項目集群建設。通過這個項目,玉柴集團力求打造發動機行業的工業4.0標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從數字化轉型技術在內燃機行業的應用實踐可以看出,全球新一輪數字化浪潮正在揭開序幕。

無論是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戰略,還是“中國製造2025”,都是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製造與服務的融合,發展智能製造和智能服務,提升綜合競爭力。中國必須要抓住趕超發展的歷史機遇,將應用數字技術的客戶群體從原來的消費領域和信息技術領域,快速推進到與國民經濟規模相對應的裝備和高科技製造等領域。

幾乎在每一個行業裡,都有中國客戶提出同樣的問題——“在獲取了這些數據之後,如何將它們及時轉換為企業的智慧,快速產出與投資相匹配的價值”。在玉柴集團等一批製造企業實施智能製造的第二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和《中國製造2025》發展規劃,開啟了互聯網+實體經濟融合的新時代。這些一轉變,代表著中國企業正在從建設“數字化企業”,迅速向建設“智慧企業”的新階段邁進。

隨著數字化技術出現了向雲端加速遷移的趨勢。雲計算日益成為承載和應用數字化技術的基礎設施,在成本不斷下降的同時功能日益強大,成為確保實體經濟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我國數字經濟從消費互聯網逐步向工業互聯網轉變,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工業物聯網為代表的技術得到蓬勃的發展和應用。

中國作為全球份額最大、工業鏈條最完整的製造業大國之一,在應用數字化技術上,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紅利空間。

企業應用軟件廠商充分與客戶的聯合創新,將成為推動中國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的新模式,並向著對全球輸出解決方案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數字絲綢之路”路線的指引下,這一進程正在被推動和加快。

這一時期,振華重工、中集集團、中信戴卡、小米科技、華大基因、名創優品、海康威視等企業,在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開啟了新一輪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逐漸站到了創新與競爭的同一起跑線上。

中國的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為中國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帶來了的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而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中外企業將能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下更好地推動數字經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推動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方式。

在過去20多年,SAP在助力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不斷壯大的歷程中,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發展,尤其是經濟的騰飛。同時,通過與本地合作伙伴協作共贏,我們在助力中國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一定可以與中國經濟一道

騰“雲”駕“物”,踏上發展的新臺階。

顛覆性時代來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從業者眼中的數字化轉型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