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了解的風水小知識,推動玄學發展,傳揚傳統文化

風水 (玄學術語)

風水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烏術、青囊術,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風水是自然界的力量,是宇宙的大磁場能量。風就是元氣和場能,水就是流動和變化。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哲學,人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也是人的一部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風水的創始人是道家女神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興起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達到“天人合一”,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為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玄學。

風水有兩種釋義,其一水腫病的一種,多由風邪侵襲,肺氣失於宣降、不能通調水道、水溼瀦留體內所致。其二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自然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的體系。

古文出處

何謂“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不計其數,可歷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為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之術也即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學又有陽宅和陰宅之分。

陽宅風水,風水學術語。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嚴格的講,就是符合風水學中“富“和”貴”原則和標準(即所謂“好風水”)的地理位置或環境。陽宅大環境決定人物大成大敗之命運,小環境左右人事之吉凶禍福。

你必須瞭解的風水小知識,推動玄學發展,傳揚傳統文化

溯源

風水,可以追溯到悠久的遠古時代。

“形法”與“理法”:

中國風水“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於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鎮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對象: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布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冢的擇址佈置。中國風水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係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中國風水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儘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瞭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古代中國人民常說:“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是把住宅人性化,說明格局搭配得當,對住宅與人都是很重要的。

你必須瞭解的風水小知識,推動玄學發展,傳揚傳統文化

格局

乾山乾向水朝乾,乾峰出狀元;卯山卯向卯源水,驟富石崇比

午山午向午來堂,大將值邊疆;坤山坤向坤水流,富貴永無休

此明元空大卦向水兼收之法,舉四山以例其餘,皆卦內之清純者也。共有八局,此處列出四大局,另外四大局定可依法推出。

你必須瞭解的風水小知識,推動玄學發展,傳揚傳統文化

風水法器

風水水法

風水實踐中最主要的是水法,所謂水法就是調整建築物朝向與流水之間的關係,使之處水最佳位置,現代風水中的“水”則泛指一切流動的氣場,如道路,水管等。下面列舉風水水法的主要流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