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爲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指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發生的全世界範圍的大戰。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為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根深蒂固的德國士兵等待比利時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c。1919年出版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1914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然而兩個國家的區域性紛爭為什麼會演變為世界大戰了?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為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FranceMigrants

一、各國都有不得不參站的理由

奧匈帝國必須參戰,如果悶聲接受了這樣的侮辱她在波黑的統治將受到極大動搖,內部的民族問題也將進一步激化,被一個小國家刺殺王子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必須報復。然而,顯然塞爾維亞但是是打不過奧匈帝國的,他的老大俄羅斯在巴爾幹苦心經營者,勢必俄羅斯必須參戰,維護“斯拉夫民族守護者”的光榮稱號。

這樣一來德意志帝國必須要參加戰鬥,因為奧匈帝國面對俄羅斯是無法戰勝的,積弱的奧匈帝國會被俄國擊垮,失去唯一同文同種的盟友的同時中歐局勢會完全失控,法蘭西共和國必須參戰,否則不抓住這個良機同俄國兩面夾擊的話她將永遠失去擊敗對手德國,一雪前恥並重返歐陸巔峰的機會,衰朽的奧斯曼帝國必須參戰,她渴望著通過豪賭式的站隊為統一的伊斯蘭世界迎來轉機,年輕的意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必須參戰,如此好的打破舊秩序分一杯羹的機會怎能錯過?苦難中煎熬的未獨立印度和中華民國必須參戰,她們天真地做著關於戰後世界公理、獨立和正義的迷夢。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為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This map dates to 1917, the time of the First

二、體系的分裂與重建

“俾斯麥體系”的崩潰,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由於德國等資本主義國 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軍事、經濟國力大大增強,一舉超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原有“均勢”遭到破壞,於是他們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這影響到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導致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終釀成戰爭。

各國動員的機器一旦開動就無法停止,總體戰註定要比預想之中血腥無數倍,積累了多年的仇恨一定要得到發洩。理性進步與和平從此被狂熱混亂和戰爭取代,一百多年前構建的世界政治經濟體系中致命的缺陷導致了矛盾的總爆發,因緣際會之下鏈條開始轉動,歐洲文明“世紀末”的迷茫走向了毀滅。等著人們的是失序、殺戮、分裂、仇恨、蕭條、布爾什維克革命、納粹種族清洗和又一次腥風血雨。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為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野戰炮兵部隊。槍炮經過篩選,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內看不見。從偉大戰爭的歷史上

所有人都早就忘記了不值一提的塞爾維亞和她可以稱得上瘋狂的“大塞爾維亞”野心,但神奇的是戰後大參戰國們大都流乾了血,她的小國大業倒以南斯拉夫的形式得到了實現。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區域性紛爭為什麼就演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冷溪近衛團小鎮行動駛去8月24日1914年的戰爭畫報》專輯豪華倫敦1916年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