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八年农村分地后粮食突然大增产,这突然增产都有哪些原因?什么是根本原因?

空山新雨48935221


现在的土地流转集中种地,与以前的合作社似乎类似,但从合作社到成联产包产到户,生产效率似乎瞬间提高了,而现在土地流转后效率也提高了!

我想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内在原因是完全不同的。以前的合作社的初衷是集中力量办事,互帮互助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过于理想忽视了人性的弱点。所以,无论你是否真的在付出,形式上的“签到”或者磨洋工与兢兢业业的人收获是一样的。所以,看到这点的有些人开始投机,一些人开始跟风,一些人开始放弃过量的付出。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导致合作社的整体破产了!所以,联产承包到户后,多劳多得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生产效率就自然提高了!

而今天的土地流转集中种地,并不是以前土地所有人种植积极性不高。而是流转后,可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这样就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还提高了效率以及增加因小块分隔浪费的耕地。所以,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

因此,从合作社到单干再到流转集中干是两次生产效率提高的具体体现。


柳小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九七八年我国并没有分田单干,一九七八年全国农作物大丰收,这一年仍然是集体经营。

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始于1978年的11月,当时18户村民摁下了17个手印。我国大部分地区分田到户是在80年及以后的年份。


实行联产承包到户,缺期内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事实上农民从集体到单干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

粮食的增产和大包干有联系吗?

答案是肯定的,大包干以后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人愿意多出力,多流汗,产量的提高是理所当然的。


话说回来,粮食的大幅度增产不是大包干带来的,这种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七十年代底我国大量进口化肥的同时,也引进大批化肥生产线,化肥的普及应用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记忆当中我们当地农村当时有挪威的尿素,美国的二胺和日本尿素。

七十年代的种子繁殖也取得突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杂交玉米的制种和推广都决定了粮食产量。

综上所述,当年的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不是大包干,它是科技的发展、应用的结果。


大包干以后,农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森林植被逐年减少,同样的影响了动植物的多样性,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当时农村开始走向机械化,包产到户的推广直接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雾中观你


真正的分田单干是一九八零年以后的事。老夫就是安徽人,八零年从部队退伍,从事了几个月的集体生产。后来,分田单干的风越刮越紧,结果分了青棵。全家分的田是六口人分了十亩零三分田,分别在五个地域,当时还没自行车,我五个地域的田巡看一遍,起码是半天时间。我们那儿的田在七十年代已经实行田园化改照,每块水田三亩三,成长方形,适合大型机械耕作,公社有拖拉站,每个生产有十几头耕牛,还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分田把个田园化分成了七零八落的碎豆腐块。特别是放水最有意思,我有块两亩多田紧靠灌溉水沟,只要我撒了化肥,夜里一定有人偷偷从我田过水。没办法,当时刚从部队回来也不好意思与人家理论。那时就想,这样的分田单干绝对搞不长久!因为它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从此,我就根本沒心思种田,几十年了,我的承包田一直给别人种。


老黄牛70258490


我是60后,在集体生产年代虽不大但我见证了70年代的实际情况,当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是很高,也很能吃苦,可当时的氺稻品种都是高杆的原始品种,一季辛苦下来受风灾和病害的影响正常的收成率不足70%,且能收成的水稻产量也不过是200-300斤,1980年我们村承包到户到1982年尽管大家都有积极性可粮食产量并没有多少提高,1983年开始种杂交水稻一下子的产量就达到亩产量超过1000斤,并且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我始终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我认为1978年包干到户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是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良种小麦的试验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和肥料工业、农药的科学使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袁隆平院士等科学家,由于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了超级杂交水稻、盐咸地种植水稻等科技的成功,才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才能抽出时间来发展经济和科技。感谢先辈们!


好川茶_荞坝贡茶


小编有严重的恶劣观点倾向,害怕说真话,讲实话。对不同看法,肆意删回答!难道小编只喜欢吹虚,溜须拍马,文过饰非,说瞎话吗?!要不是以前打下水利建设、兴建化肥厂、着手抓紧农作物的优良品种培育这个重要的根本基础(这些根本基础,从1975年就已经初见成效),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粮食增产的根本因素,他单干和1949年前的几千年单干有什么两样?!小编你说说!!!


大漠孤烟夕阳晚风


改革开放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党的好政策。不再确立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来。达到了公正,自由,民主一个中华民族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式。在党的好政策推动下,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了生产力。使农民在自己的包产地里有责任,有信心,还有奋斗的精神在支撑着,决定的因素在于是人。胜势了粮食突然大增产。


来一两二锅头008


首先,1978年没有分田到户!77年至79年全国风调雨顺!我记的78年大丰收,我村农户家里都吃上了白面馒头(坐标河北冀州)。我们村是搞的比较好的,有55大拖一台,:28大拖一台,20大拖一台,小四轮拖拉机5台,大牲畜若干,村办丶队办副业若干!这得益于集体力量,农业基本实现了半机械化!照这条路走下去,我村到2000年绝对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农业机械化目标!但自81年分田单干后,农民力量小了,加上原来水利设施的废弃,到2010年左右才实现了机收机种!所以说小岗模式只能在小地方实行,假如再晚分几年地,中国农业靠集体积累,完全比现在好!管窥之言莫见笑!


冀上布衣


我只想问问,突然增产了吗?听起来比神话还神话。返回去调查一下历史,文字真是一把好剑啊!我是农村的户口,88年,我还和城里的同学借粮本买面吃,9元钱一袋面粉。因为村里自家承包的土地除去上交公粮后,留下的余粮根本不够吃,从我人生记忆中,78年~88年,是我最吃不饱肚子的十年,88年~98年,是我交不起农业税的十年,然后,背起行李,进城,走进浩浩荡荡的农民工行列。请给历史留下一点真实吧!


北斗西星


小编是在胡说八道,说些好听的给谁听呢?首先,1978年还是集体生产,你为什么要把明明是在集体生产的情况下收成的增加说成是单干的功劳呢?你要骗年轻人还可以,骗我们这些过来人可能吗?其次,农业生产高产的因素许多评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里就不再多说了,最后,单干后,原来集体攒下的家产几乎全部损坏,比如原来我们队有一半的粮食产量是水稻,因为分田后,没有人再管引水渠,没有了水,怎么种水稻?现在在农村几乎全是50以上的人在种地,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他们不愿意也不会种地,如果一旦工打不成了,他们就会没有收入,而地也种不来,那时中国才真正是会发生最大的危机!


廖红丁1


题干就不成立,如何能获得正确答案

数据冷冰冰,但是数据会说话,看一下小编的话有多么荒谬

74年 27527万吨 ,75 年28452万吨,76 年28631万吨,77 年28273万吨,78年 30477万吨,79年 33212万吨80年32056万吨,81年 32502万吨82年 35450万吨83年38728万吨。请问哪年产量突然大增产了。

不种地都知道粮食种好关键在第一深耕,第二水足,第三肥足,第四良种!

1.分地了把拖拉机拆轱辘分,人驾犁杖趟地,会比拖拉机深?

2.大集体时代修的水渠,对粮食增产是否有作用?

3.改革开放后,化肥的引进,使用量逐年提高,是否才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关键!

4.90年代初,良种才是彻底改变中国吃不饱的根本原因!

集体经济时期,农民吃不饱问题不在包产,在于口粮分配上

俗话说三年荒旱,饿不死厨子,但是不荒不旱却饿死农民。集体经济时期,城市凭票,城市工人一个月能得30斤以上口粮,孩子差不多有二十斤。农民却吃不饱。改包产后,产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农民手上却有余粮,所以从粮食分配是一大弊端。而分地确实是在破坏生产力,至少让中国农业发展退后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