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份越少氣場越強,《正陽門下小女人》探索出另類大女主

由於“大女主”概念的超高可複製性,一度成為了氾濫級的影視題材。在觀眾對“大女主”又愛又恨之後,不少影視創作者也開始反思:究竟什麼才是真正能夠抓住觀眾心的大女主?至少從一些失敗案例中我們能得出教訓,那種一路開掛的瑪麗蘇並不是觀眾最喜歡的大女主。目前正在江蘇衛視幸福劇場熱播的《正陽門下小女人》則探索出了大女主的另外一條道路。蔣雯麗和田海蓉,兩位實力派中生代女星攜手,用全新的方式演繹出了從小女人到大女主的進階之路。

戲份越少氣場越強,《正陽門下小女人》探索出另類大女主

作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的推薦劇目,《正陽門下小女人》的故事竟然是從1955年開始講起的,離改革開放還有30來年吶。這個開篇的用意,正是要扣片名中的“小女人”。當時20歲出頭的徐慧真(蔣雯麗 飾)和陳雪茹(田海蓉 飾)的確有著少女的純真和活潑。只不過因為世事弄人,分別走上了小酒館老闆和綢緞商店老闆的不平凡之路。劇集開始的這幾集裡,她們的戲份很多,基本上一集裡90%的戲都有她們倆出鏡。不過由於兩人一點兒都不開掛,觀眾看到的兩個角色都特別特別真實,所以觀眾對兩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準確的“小女人”,而絕對想不到“大女主”這三個字。

戲份越少氣場越強,《正陽門下小女人》探索出另類大女主

後來劇情推進到了改革開放時期,本來就身處社會變更最前沿的兩人,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尤其是當兩人分別成為賓館和旅遊公司的董事長後,兩人在劇集裡的出鏡比例反而降低了。在近日播出的幾集裡,兩人的一眾孩子戲份越來越重,在出鏡數量上甚至已經可以和兩位老媽分庭抗禮。然而觀眾發現,這兩個女人戲份雖然減少了,可氣場卻增強了。那幾個小丫頭各個有種自以為自己大女主的勁頭,卻誰也無法在兩位老媽面前搶去任何光芒。徐慧真和陳雪茹,硬是把《正陽門下小女人》帶入了一種全新的大女主節奏。

戲份越少氣場越強,《正陽門下小女人》探索出另類大女主

怎麼會這麼神奇呢?原來,觀眾喜歡看大女主,並不是單純地喜歡看一個漂亮的女孩打怪升級。如果非要開著掛打怪升級,甚至會適得其反,引發觀眾審美疲勞。觀眾喜歡的大女主,必須是一個在複雜環境中自強不息,在社會洪流中不忘初心,在困難重重中不斷前進的人。觀眾欣賞的是這種人身上所散發的人格魅力。《正陽門下小女人》對社會洪流和複雜環境都還原的極其到位,改革開放後徐慧真和陳雪茹不得不面對各種棘手的問題,很容易展現出她們個性中自強自立的一面。再加上兩人還經常的互懟互幫,可謂把單一大女主的看點給double了。

戲份越少氣場越強,《正陽門下小女人》探索出另類大女主

徐慧真和陳雪茹的角色成長雖然依託於時代事件,卻有著脫離時代束縛的欣賞價值。這是一種真正的,主宰了自己命運後的大女主姿態。這種姿態,是一種超越顏值的魅力存在。《正陽門下小女人》裡的改革開放大潮才剛剛開啟,隨著子孫後代的長大。劇集中兩位女主角的戲份比例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但是相信隨後的每一個事件點,依然會由她們來推動;每一個戲劇矛盾,也依然會由她們來化解。This is my land!大女主要的就是這種氣場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