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萬科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跌停!剛在秋季例會上高喊“活下去”的萬科,A股節後第一天就幾近跌停,難道連行業巨頭萬科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嗎?萬科是否真的陷入高負債和回款難的困境?去地產化之後,萬科轉型之路該怎麼走?

9月底,萬科在深圳舉辦了秋季例會,董事長鬱亮表示,行業的轉折點已經實實在在到來了,公司將把“活下去”作為這次三年事業計劃的基本要求。會上鬱亮還強調:“我們所有行為都將收斂和聚焦到保證萬科活下去。”

而就在今天的A股市場上,萬科的表現似乎在附和著鬱亮的喊話,今日大盤跌逾百點,萬科帶頭砸盤,股價一度逼近跌停,收盤大跌9.26%。

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趨嚴,房企在融資、買地和銷售等方面都受到了較多限制,萬科作為國內地產龍頭,真的到了活不下去的時刻嗎?連萬科這樣的業內大佬都發出這般感嘆,那其他房企又該何去何從?

高負債壓垮萬科?

今年一季度,就有媒體曝出萬科負債已過萬億元,一度驚呆了吃瓜群眾。截止今年上半年公佈的數據,萬科的總負債達1.139萬億,其中流動負債就有9,698億元。相比同期分別增長48%和43%。資產負債率也創出了歷史新高,達84.7%。

1萬多億的負債,光聽到這個數字就覺得不可思議,在A股非金融負債榜上排名第二不說,就連貴州茅臺目前的總市值也不到這個數,甚至超過了新西蘭整個國家2017年GDP總值。那麼,如此鉅額的負債,萬科真的要為此感到恐慌嗎?

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大部分房企為了快速擴張,搶佔市場份額,導致企業不可避免的大舉借債,加大槓桿,加速資金流轉,因此高負債是房企的一大特徵。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末,房地產企業的平均負債率接近80%,相比之下,萬科還處於平均水平附近。

事實上,預售制一直是房地產交易中的重要部分,房產在尚未完全竣工時就會產生銷售收入,在房子移交至客戶手中之前,房產商就不能確認該筆收入,直到項目竣工交付才能轉化為結算收入,而這一部分預售款就會被財務計入負債中,它並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負債,企業也不需要為該債務支付利息。

數據顯示,截止6月底,萬科上半年各類預收款所形成的負債為5142.85億元,扣除掉這筆債務,實際總負債約6250億元,負債率約46%。一般認為,企業的負債率在40%~60%為合理區間,萬科的負債率恰好在這個範圍內,並不像外界說的那麼誇張。

不過,萬科負債率的不斷攀升也是事實,2017年公司負債增速已超過資產增速。2017年年末萬科A資產總額為11,653.47億元,2016年為8,306.74億元,同比增長40.29%;2017年年末負債總額為9,786.73億元,2016年為6,689.98億元,同比增長46.29%。

回款壓力有多大

此次例會上,董事長鬱亮還重點提到了回款問題。鬱亮表示,為了保證萬科“活下去”,6300 億的回款目標是所有業務的起點、基礎和保障,如果 6300 億回款目標沒有達成,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據悉,6300億的回款,截止目前萬科只完成了一半,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要全部拿回,壓力不小。

資料顯示,萬科以往的回款率在業內一直表現優異,一般房企的回款率達到80%就不錯了,而萬科往往能達到95%。考慮到房地產政策調控等因素,導致地產商融資難、銷售難等問題,今年的回款難度正在加大,行業巨頭碧桂園也只把全年回款率的目標定在了80%。

不過萬科完成目標也不是不可能,歷史上,公司有過類似的經歷。2015年,萬科前三季度回款率只有68.3%的情況下,但是通過第四季度的努力,最終完成了全年90%的回款目標。

“活下去”的弦外之音

2018年中報顯示,萬科上半年營業總收入1059.75億元,同比增長51.8%,扣非淨利潤90.97億元,同比增長27.7%。

而根據2018年上市房企財務健康榜單TOP50來看,萬科排名第二,財務狀況非常健康。


跌停!萬科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綜上來看,雖然受到政策面影響以及同行競爭的擠壓,萬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但還不至於快要“死”的地步,鬱亮高喊“活下去”是不是顯得太保守了?

其實萬科一直以來就是個悲觀派,往往壞事還沒發生,就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了。2007年12月,王石就拋出“樓市面臨拐點”的觀點,之後2009年房價迎來暴漲。2014年6月,鬱亮宣佈:“樓市進入白銀時代,沒撞冰山,但謹慎賺錢”,隨後的2015至2016年房市再度火爆。不禁讓人覺得,萬科這次是故技重施。

值得注意的是,例會上鬱亮在戰略檢討中表示:我們曾經相信不會出現的東西都在出現,比如 2012 年,當時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經濟改革經歷了這麼長時間,不可能走回頭路了。但我們看到今天的限制非常多,已經超出了當初的研究

言下之意,如今的市場是在走回頭路嗎?這其中可能有訴苦,也可能有抱怨。

9月21日晚,地產界驚現一枚重磅炸彈,廣東省住建廳提議全面取消房地產預售制,相關材料還提到,商品房預售制度存在導致工程爛尾、違法違規銷售、交易不公平、房屋面積管理職能難以釐清、不平衡發展和低效率競爭等風險,建議降低預售制帶來的高槓杆效應,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全面實施現售。消息一出,市場一片恐慌,隔日地產股集體大跌。

如果這條提議實施,對地產商來說將是巨大的利空。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近幾年一直在追求資金的高週轉率,預售制對於房企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流動資金來源,沒有了預售制就好比少了一條腿走路,過去的業務模式可能就此終結。

消息過後,住建部相關人士闢謠:“情況並不屬實,具體還在調查處理當中,不方便透露”。廣東省房協相關人士則表示,“該文件只是徵詢意見稿,並非真的實施”。

雖然還沒有實施,但也說明了一些問題,該政策已經在討論階段,有逐步落實的可能。結合鬱亮在會上暗指的一些限制,現在看來,所謂的“活下去”,到底是喊給誰聽的?

不過,如今的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也是前所未有的。根據最新消息,萬科總裁祝九勝近日參加了一場與賣方的聚餐,期間大訴苦水,據透露,萬科7月份的來訪量(銷售額的前瞻指標)同比大幅下滑40%,為2008年首次。上半年萬科預繳地方稅450億(往年是300億),另有包括太原在內的30多宗土地流拍。另外,居民加槓桿進入尾聲,萬科的一次性付款比例從上半年的20-25%提高到8月份的29%,全國平均首付率從上半年的40+%提高到54%

租賃業務前景難料

一直以來,萬科多次高喊去地產化,但是作為一家營業收入90%以上都依賴於房地產的企業,未來不做地產還能做什麼?

今年8月,萬科在中期報告中提出,未來將把租賃定位核心業務。目前,萬科已經在長租公寓業務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包括青年公寓、家庭公寓、服務式公寓,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寓覆蓋 30 個城市,累計獲取房間數逾16 萬間,開業逾 4 萬間,開業 6 個月以上項目的平均出租率約92%。同時,萬科還啟動“萬村計劃”,專門從事城中村綜合整治及租賃運營業務,為城中村提供配套設施和規範服務。

8月9日,據萬科披露,公司已完成80億元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的第一期發行,規模為15億元,票面利率為4.05%,為長租公寓業務提供資金支持。

不過,祝九勝也坦言,公司介入長租公寓時低估了項目的難度,和其他分散式公寓不同,萬科的租集中式公寓前期投入較大,而收房改造與形成供應的時間差,難以控制。

項目難度恐怕還不止這些。2018年7月,部分一線城市的租金迎來大漲,北京的租金同比上漲21.89%,深圳同比上漲29.68%,廣州同比上漲21.64%,上海同比上漲16.46%。而上漲的元兇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長租公寓等各路機構規模賽跑、惡性競爭造成的。

或許這並非萬科的本意,但是各路資本在爭搶房源的過程中,難免會使用各種不規範手段,直接或間接抬高租金。今年的“甲醛門”事件,更是把長租公寓亂像推向風口浪尖。

2018年上半年,萬科物業服務及其他收入僅佔總收入的5%,萬科首席財務官孫嘉仔在公司業績會上表示,相比房地產開發,現在的服務型業務,賺錢更慢也更難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