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明十三陵享誉海内外,13个皇帝各有传奇,他们有怎样的生平业绩,我们来对明十三陵的墓主们做一简略介绍:

一、明十三陵长陵墓主一朱棣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葬在长陵的墓主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1360年。在1370年十岁时被封为燕王;1380年,二十岁的朱棣就藩北京,节制北方兵马,他有勇有谋,在与北方进犯的鞑靼征战中获取了丰富的作战经验。1398年,朱元璋去世,按其旨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即建文皇帝。为减少兵权在握的诸王对朝廷的威胁,他采纳了兵部尚书齐秦、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建议,立意削藩。继位后一年中先后削除了周、湘、齐、代、岷五个亲王的爵位。

朱棣见削藩就要轮到他的头上,一面装病在身,一面招兵买马,加紧训练,准备起事;后被告发。建文帝下令削夺燕王爵位,不损其命,缉捕回京。他责令北京布政史和都指挥使率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诈降将张、谢二位都统骗入王府杀死,亲率800亲兵杀出王府,使围军就范,随即迅速攻克并占领九门,很快掌握了北京城。他上书建文帝,说齐秦、黄子澄是奸臣,他要尊祖训为朝廷铲除奸臣清君侧,打起靖难大旗,举兵南下,激战四年,攻克南京,在群臣的拥戴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朱棣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持编纂了明《永乐大典》;注重对外的文化经济交流,组织庞大船队派太监郑和六下西洋,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加深,为中国航海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至于史说他是政变篡位,其实在政治舞台上没有对与错,谁能治国安邦智慧超人就应该主宰世界,在一个历史时期推动历史的进程。比起建文帝他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帝王。继位后,为避免藩王间争位引发战乱,继续削藩,将北方诸王迁至南方并解除其兵权,独揽军政大权,从而稳定了政局。他看重了北京背山临海、攻守相宜的地理环境,于继位十九年后的1421年,毅然迁都北京。把北京变成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遏制了北方民族强悍的入侵,同时也加强了北部边区的军事防御。

二、明十三陵献陵墓主一朱高炽

仁宗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1378年生于安徽凤阳,1395年17岁时册立为为燕王世子。1404年被称帝两年的朱棣立为太子;1424年47岁时继皇帝位,年号洪熙;继位的第二年1425年逝于故宫的钦安殿,享年48岁。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燕王在北京就藩时,儿子朱高炽寄养在爷爷朱元璋身边。被册封为世子不久,朱元璋命他与秦、晋、周三世子分别检阅武士。其它三位世子很快检阅完毕,唯独他回来很晚,太祖问他晚归原因。他说:清早很冷,士兵们还没吃完早饭,我等他们吃完饭才检阅,所以回来晚了。朱元璋命他与几位世子分阅大臣们的奏章,他向朱元璋禀报的都是与军民利益相关的大事,奏章中的错字从不挑剔。

朱元璋拿着奏章对他说:“孩子,你疏忽了,这几处毛病你怎么没有看出来?”他回答说:“孙儿没有疏忽,这不过是小毛病,不足以渎天听。”朱元璋又问:“尧、汤时水灾严重,老百姓靠什么生活?”他回答说:“靠圣明天子的恤民之政”太祖听了十分高兴,言之:“孙儿有君人之识也。”按照朱高炽的过人能力,朱元璋该把权力继位与他,但封建王朝机械的继承制难以达成,如此也就酿就了昏君执政不论才学的弊端。

仁宗当了皇帝后,任用贤臣,虚心纳谏。它将刻有“绳愆纠缪”的印章赐与忠义之臣,凡朝廷处事失当,可直谏奏报,加盖此章,密封后转达皇上。

仁宗关心百姓疾苦,建议对民间灾情近期相报,不得延误。同时规定,受灾地区的官员如不为受灾百姓申请贩济就予治罪。一次,他听说山东、淮徐一带受灾,老百姓吃不上饭,地方官照征夏税,就招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征夏税及秋粮的一半。杨士奇提议通告工、户两部。仁宗说:户、工两部商议他们顾虑国用不足定会议论不决。”说着,命太监取来笔墨就地草诏盖上印玺即刻付诸实施。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仁宗在位期间,政策开明,勤政务实,重用贤臣,实不枉一带贤帝之后,史书评价他: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政绩可与汉代的文、景二帝相比。皇宫的禁锢生活毁了一代人的身体,明朝历代皇帝能长寿的不多,如此也难以使一届政绩斐然的皇帝很好的延续,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明十三陵景陵墓主一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1399年建文帝在位时出生于燕王府。1411年朱棣在位九年时立为皇太孙,1424年仁宗继位后,立为皇太子。1425年继皇帝位。年号宣德,1435年逝于干清宫,在位11年,享年37岁。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宣宗继往开来,修养民息,一遇灾荒即下诏开仓济民,减免灾区田赋。他亲撰《织妇词》赐与朝臣,作画赋词悬于宫中,教育内外朝臣了解农家的艰辛。对此,他对朝臣们说:并不是联好为词章,借以炫耀,而是因为农桑宴是衣食之本,所以才作为诗歌,经常使人传颂,不致忘记,让众皇妃、皇子知道百姓的艰辛。史载,宣宗有一次到昌平郊外与农民交谈,并接过农民手中的犁推了三下,感叹着说:“肤只推了三下,已不胜劳累,更何况长年累月这样劳作呢!”又作《耕夫记》一篇,激励大臣与自己。

继位不久,锦衣卫指挥钟法保,建议派人到广东采珠,宣宗呵斥说:“此乃扰民以求利”将它关入监狱。工部奏请宫中御用物品需到民间采买,宣宗说:“汉文帝服御帷帐无文绣,史称恭俭。朕饮食器用,当从简朴。”遂命从库藏中取用,不在重新购买。

他亲贤臣,远佞悻;重用仁宗朝的忠义老臣。对不称职的官员不论关系远近,一概不用。内阁大学士陈山、张英是他当太子时的身边旧臣,因不称职,宣宗照样将他们调出内阁。

宣宗帝能书善画,精于骑射;他绘制的扇面及书法神韵堪绝,被后人视为精品。

1428年,蒙古贵族轻骑骚扰会州,正值宣宗北巡,他亲率3000精兵出喜峰口迎击,在宽河与敌交锋,宣宗张弓搭箭,接连射倒敌三个先锋,并指挥两翼明军奋力出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一遇交战,远望宣宗的黄龙大旗,就跪地请降。

野史记载:明仁宗朱高炽病逝北京时候,朱瞻基正在南京,当日他动身北归,曾听说他的叔叔汉王朱高煦(明成祖夺皇位的得力战将,后跟明仁宗朱高炽争皇位失利后被封为汉王)要截杀他自立为帝。属下都劝他整顿兵马然后带军队进京迎丧即位。朱瞻基说:“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便轻装简从,日夜兼程赶到北京,当时朱高煦没有料到朱瞻基动作如此迅速,没有等这哥们来得及派人设伏,朱瞻基就已经到达北京。

明十三陵墓主生平政绩简介(一):朱棣领头三帝继往开来创盛世!

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年号为宣德,是为大明宣宗皇帝,自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的后代子孙业便有一位照搬此招的。话说明武宗正德去世没有直系后裔,升天时便立诏书说地方的藩王谁首先到达北京奔丧的便立谁为皇帝,嘉靖皇帝(他当时时封在湖北的藩王,离北京将近1000公里)他轻装简从,迅雷不及掩耳,从湖北跑到北京奔丧后即位为皇帝,年号嘉靖,那些离北京近的藩王以为胜券在握(比那些远处的藩王能先得到准确消息,路程还近),整天与地方官员庆祝,等他们到北京了,群臣已经立嘉靖为皇帝。(野史仅为参照不可当真)

宣宗与他的父亲仁宗,治国有方。用人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恭俭勤政,使得两朝国泰民安,宫银、粮储充实,边疆稳定,堪称盛世。史书赞誉两朝统治为“仁宣致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