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畫像背後的「面紗」——品讀羅素楊的造星時代

波普藝術的魅力不僅在於貼合潮流和都市文化的畫作表現,其背後代表的流行文化符碼和隱藏的時代故事更引人深思。美英波普藝術家羅素·楊通過獨有的表現手法和特定的人物選擇來呈現他心中的藝術願景,他在創作中使用鑽石塵捕捉圖像一種不可觸碰的魅力,繪下他心目中不該被藝術史遺漏的時代寵兒,讓觀眾一窺當時流行文化與社會脈絡的交互關係。

揭開畫像背後的“面紗”——品讀羅素楊的造星時代

叛逆的靈魂與開拓創造並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於歐美社會來說是個特殊時代,經濟崩潰重組、價值觀念崩塌再形成,許許多多舊的東西摧毀,許許多多新的東西出現,在這樣一個混亂和變革的時代,搖滾音樂文化席捲而來。

羅素·楊用他的圖像作品記錄下了這些音樂界有獨特影響力人物的身影,從被《滾石》評選為“史上最偉大搖滾藝人”的大衛·鮑威到成為反叛極端的朋克精神象徵的席德·維瑟斯,從“貓王”埃爾維斯·普里斯利到滾石樂隊創始成員米克·賈格爾,這些偉大的音樂藝術家改變甚至創造了流行搖滾樂的發展里程碑,他們用音樂宣洩叛逆靈魂的時代訴求。

揭開畫像背後的“面紗”——品讀羅素楊的造星時代

羅素·楊通過將作品的構圖和明暗元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最大化,創造出震撼人心的人物形象,同時也呈現當時三十年來瘋行的流行文化和反抗精神所帶來混亂無序的餘波。

他創作的是夢露,又不僅僅是夢露。

夢露是所有男人和女人的渴望與夢想,在大蕭條年代脫穎而出,她是美國復興時期的樂觀精神支柱,至今仍是性感的符號和偶像的化身。羅素·楊的《聲名與狼藉》系列描繪了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等一代傳奇巨星,使用標誌性的鮮豔色彩和超乎尋常的畫布,在畫面上敷上一層閃閃發亮的鑽石塵,營造出華麗而閃耀的質感,使人物變得更加美麗標誌。

然而,鑽石塵所產生的浮華之相折射出名人光環背後的黑暗,她被人們瘋狂追捧,內心卻極度脆弱,最終在芳華之年告別人世。他創作出了夢露,也創作出了美國夢誕生過程中相伴出現的文化放縱與勃勃野心。

重塑歷史車輪前進中的先驅身影

除了探索反主流文化的本質,羅素·楊還畫下了時代的先驅,包括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及他的夫人,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美貌智慧與政治手腕並存的傑奎琳·肯尼迪,20世紀創造了時尚帝國並對高級定製女裝產生不可估量影響的法國時裝設計師可可·香奈兒等等,在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對世界產生變革性影響的人物。

揭開畫像背後的“面紗”——品讀羅素楊的造星時代

他運用波普藝術大膽創新的視覺語言記錄下先驅的身影,對人物進行加工和重置來回應歷史的進程,使這些推動時代車輪朝未來方向前進的人物影像在當下語境中煥然新生。

金秋10月,藝倉美術館將呈現羅素·楊過去二十年間的波普藝術作品,品讀他是如何吸收、深化和重塑20世紀60年代的流行文化形象,以及突破墨守成規時代的精神,深刻探索名人的多重維度以及波普藝術彰顯的時代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