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骨」的由來

“龍骨”的由來

雖然有的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但現代人都知道龍是神話中的虛構動物。古人則不然,不僅相信龍是實際存在的,而且還用它入藥。《本草綱目·鱗部》所列的第一味藥,就是“龍”,為上品藥。李時珍引經據典,對龍的形態、習性、好惡做了介紹,因為這關係到如何正確地用藥:“醫家用龍骨者,亦當知其性之愛惡如此。”

龍入藥的部分包括龍骨、龍齒、龍角、龍腦、龍胎、龍涎。其中龍胎號稱產自巴蜀,不知是什麼東西。今天中藥用到的“龍腦”又名冰片,是用龍腦樹的樹幹蒸餾製成的產品,來源明確,似乎不該被誤會為龍的腦。龍涎現在知道其實是抹香鯨腸胃的分泌物,被誤傳成了“群龍所吐涎沫”。至於龍骨、龍齒、龍角,都是同一種東西,現在也還是中藥的一種,其實是古代哺乳動物的化石。

李時珍記載了古人對“龍骨”由來的爭論,以及他自己的看法。爭論的內容是,龍骨究竟是死龍的屍骨,還是活龍的蛻骨?這又涉及到一個問題,龍究竟會不會自然死亡?李時珍認為龍是神物,似乎不會自然死亡,但是根據《左傳》、《述異記》、《博物志》等古籍的記載,又可以知道的確有自然死亡的龍,所以“龍骨”應該是死龍之骨。雖然有爭論,也只是細節問題,對於化石是“龍骨”,古代中國人並無人懷疑過。

比李時珍早兩千年,古希臘哲學家色諾芬尼就已經對化石做了描述,正確地推測出化石是生物——而不是神物——的遺蹟。他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採石場發現了魚的化石,又在馬耳他島發現了海洋軟體動物的化石,據此得出了一個在當時相當超前的結論:山脈必定曾經位於海中,地球在歷史上多次交替出現世界性大洪水和乾涸。

但是在基督教在西方佔據統治地位後,化石的由來反而又變得不明不白了。既然《聖經》記載了世界只有短短几千年的歷史,那麼顯然不能認為化石是生物體經歷了長期的歷史過程而遺留下的遺蹟。當時流行的觀點認為它們是和生物體沒有任何關係的自然形成的石頭圖像。離奇一點的觀點則認為它們是動物交配時精液濺到岩石上長出來的類似生命的東西。與這些觀點相比,中國古人說化石是“龍骨”反而顯得更先進了。

但是認為化石是動物遺蹟這種離經叛道的觀點一直頑固地存在著。到17世紀下半葉,終於有幾名著名博物學家通過仔細比較化石和生物體的構造,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化石必定來源於生物體。一旦化石的生物起源被確認,那麼如何解釋遺留在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便成了難題。與《聖經》記載調和的唯一希望,是認為化石是在諾亞大洪水中滅亡的動物的遺蹟。但是這個希望,在發現化石是分層分佈的之後,就被徹底地粉碎了:僅僅一次的大災難,如何能使化石形成分層分佈,而且每一層都有獨特的動物和植物的化石?世界肯定要比《聖經》所說的古老得多。

另一個問題是:化石所代表的生物,有許多在現在似乎不存在了。例如,人們很早以前就在馬耳他島發現有奇怪的類似舌頭的石頭,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利尼認為它們是在月虧的時候從天上掉下來的。1666年,意大利托斯卡納的漁民抓到了一條大鯊魚,托斯卡納大公命令將之送給正在當地行醫的丹麥博物學家尼古拉斯·斯蒂諾(Nicolaus Steno,1638-1686)解剖研究。斯蒂諾發現這種鯊魚的牙齒與“舌石”的石頭非常相似,只是“舌石”要大得多。他因此推斷“舌石”是某種巨鯊的牙齒化石,但是這些巨鯊都已滅絕了。

然而,一個萬能而且仁慈的上帝怎麼會允許他的創造物滅絕呢?一些虔誠的博物學家認為這些物種並非真正滅絕,而是還躲在某個偏僻的地方有待發現,例如可能在某處的海洋裡,就生活著被認為已經滅絕的巨鯊。

不過,法國古生物學家居維葉(Georges Cuvier,1769-1832)還是能夠令人信服地舉例說明,至少有某些物種已經滅絕了。他不以容易引起爭議的海洋生物為例,而是選擇了陸地生物,而且是最能引起人們注意的大型哺乳動物。他指出,有許多種大型哺乳動物(例如猛獁象、乳齒象)的化石與現存的哺乳動物(例如亞洲象、非洲象)類似,然而又不相同。如果這些化石所代表著的大型哺乳動物還生存著,那麼是很容易發現的,既然它們在世界各地都未發現,那麼可以認定它們已經滅絕了。

一旦知道地球的歷史極為古老,而且物種會滅絕,進化論也就呼之欲出了,而這一切都是由於認定了化石的生物起源。正當歐洲發生這場思想革命的時候,中國學者還絲毫也不懷疑化石是龍骨,而且是上品神藥。

2007.1.22.

(收入《方舟子自選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