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阿里和美團之間,必有一戰。

10月12日上午,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宣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外賣服務平臺餓了麼和生活服務平臺口碑 勝利會師,合併組成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在今年4月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之後,阿里與美團之間就餐飲外賣、生活服務以至未來新零售的競爭就開始變得日益焦灼。

9月20日,美團點評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估值一度高達528億美元。

美團曾在早年間接受過阿里的5000萬美元的注資,也曾與大眾點評合併後戰隊騰訊系,但以團購業務發家的美團近幾年不斷將觸角伸至外賣、到店、酒旅,甚至於新零售,顯然目標並不在於屈身巨頭之下,而是希望能夠成為巨頭們的一份子。

阿里方面,阿里巴巴集團一直都沒有放棄過對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探索,即使面臨的是發展勢頭相當迅猛的新美大,阿里還是決定與螞蟻金服以60億元投資重啟"口碑網"。

口碑曾是阿里押寶美團的一個犧牲品,因為這個決策失誤,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佈局至少遲到了三年時間。但退一步講,在美圖實現盈利之前,一切的失誤都還不算太晚。

餓了麼與口碑合併之後,阿里對於新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規劃已然清晰。阿里方面表示,新成立的公司將與阿里生態內原有板塊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和化學反應,在新零售、會員體系、營銷、物流、金融等領域,圍繞城市生活產生無限的想象空間。

那麼接下來,阿里與美團之間的這場惡戰又將怎麼打?

不斷進擊的阿里

阿里對於新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定位很明確,張勇稱其為是"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大消費領域佈局的重要里程碑"。

事實上,在全面收購餓了麼之前,阿里對於美團的狙擊還並不那麼明顯,畢竟在餐飲外賣領域,美團暫時還處於領先態勢。

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DCCI發佈的《2017中國網民網絡外賣服務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各大外賣訂餐平臺中,美團以79.9%的用戶滲透率、53.9%的用戶使用份額位列行業第一,這一數據還超過餓了麼與百度外賣的總和。

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不過,餐飲外賣至今還是一個燒錢的賠本買賣。在用戶體驗和消費粘性都不明朗的情況下,資本輸血依舊還有勝出的可能。

7月,接手餓了麼的王磊對外宣佈,從7月到9月的三個月裡,阿里將為餓了麼投入30億元外賣補貼,用以提升到至少50%的註冊用戶和市場份額。30億元的補貼和營銷意味著什麼?美團點評上市之後發佈的首份中期報告中顯示,其2018年上半年經營虧損約為39億元。

首輪貼補大戰挑起之後,彭博社透露稱餓了麼目前正在尋求新一輪的融資,金額為20億美元。對此,王磊表示,阿里未來會繼續為餓了麼的發展投入數億資金,所以資金並不是現在的核心問題。

如此不差錢的餓了麼,很像阿里系。

此次阿里宣佈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注意的是,阿里方面並沒有表示餓了麼和口碑這兩個品牌會因為合併而消失,而是依然獨立運營,只是會加強二者之間的數據交流和相互協作。

對阿里收購餓了麼稍有關注的大概都知道,2017年阿里聯手螞蟻金服以10億美元入股餓了麼的時候,就曾經對外明確表示過"口碑專注到店,餓了麼專注到家"的業務分工。

而在收購餓了麼整整半年之後,阿里既沒有將蜂鳥配送獨立出來,也沒有將餓了麼與口碑完全合併,大概正是早就做好了利用兩者協同佈局新零售的打算。

王磊此前也曾說過,餓了麼與阿里生態之間的協同力量是任何競爭對手都無法企及的。"未來競爭的核心不是比誰錢多,而是以餐飲為起點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新零售大升級。"

據瞭解,阿里的新零售物流是指通過數據算法、智能供應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融合線上和線下的"人、貨、場",消費者購物完成後,通過各前置倉、商場門店、便利店發出商品,在30-120分鐘內送抵消費者手中,從而形成一個3公里範圍內的理想生活圈。

這和已經成功打板新零售的盒馬鮮生不謀而合。

持續防守的美團

過去幾年,美團外賣與餓了麼之間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各種紅包補貼大戰從國內廝殺到國外。可惜的是,美團不斷沒有拖垮對手,反而將其逼到了更大的對手身邊。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餓了麼的註冊用戶數為1.3億,而美團外賣則有近4億,兩者的用戶數增量空間可以說都已經到達了明顯的天花板。

但餓了麼如今不同了,被招致阿里麾下之後,餓了麼有希望藉助阿里的各大超級APP流量入口,再次實現用戶增長空間的擴大。比如,阿里最近強推淘寶88VIP,只要淘氣值超過1000分以上的淘寶用戶,均可淘寶賬號或支付寶賬號購買88元的88VIP會員;此會員服務不僅涵蓋了天貓國際、天貓超市的96折會員,同時還覆蓋有優酷會員、淘票票會員、餓了麼會員以及蝦米音樂會員,可謂是史上最超值的會員大禮包。

反觀美團,從團購業務逐漸拓展到餐飲、到店、酒旅,甚至於打車、票務等服務,業務邊界不斷向外延伸。盤子大了確實不是什麼壞事,但這也折射出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新業務的不斷開闢,就意味著美團將不斷加深對於騰訊的依賴。

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以美團最近一次40億美元的融資為例,就是由騰訊領投的。我相信,在與阿里的抗衡中,美團必定還要分心於是依賴騰訊?還是獨立掌控自身業務發展節奏?如果美團執著於新美大的巨頭建設,那麼它就必須放棄多年以來誰也幹不掉的尷尬局面。

最近,美團剛剛公佈了2018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美團餐飲外賣總交易金額由2017年同期的623億元增長了97.0%,達到1227億元;收入由2017年同期的84億元增長了90.9%,達到160億元。

但即便如此,餐飲外賣服務依然是美團業務板塊中虧損最嚴重的業務之一。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曾對媒體透露,平均一單要燒1-2元錢不等。

不過,虧損也並不意味著失敗。王興在接受《財經》採訪時就說過,BAT中阿里是最後實現盈利的,但現在阿里的盈利能力反而是最好的;騰訊現在重點扶持的京東、美團都是虧損大戶,他們之所以還是有投資人願意買單就在於用戶量大並且有GMV(成交額)和現金流。

話雖如此,但在嚴防死守外賣第一平臺的陣地之外,美團還是需要加緊著手解決外賣業務的盈利難題了。

誰的勝出幾率更大?

美團和阿里的較量,怎麼說呢?先來一組數據吧。據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數據顯示:

阿里巴巴市值為4086億美元,營業收入為398億美元,息稅前經營利潤為110.6億美元,息稅前經營利潤率為27.79%;

美團點評IPO估值為524億美元,營業收入為49.45億美元,息稅前經營虧損為6.57億美元,息稅前經營利潤率為-13.28%。

很明顯,無論從營收規模還是創造利潤的能力方面,美團點評可以說與阿里都不在一個層面上。

但美團勝在了佈局早,早到此前的團購時代,美團就積累了海量的商戶資源和美食用戶。但也正是這些海量用戶資源,讓美團一直陷在財報增長和市場份額的規模陷阱之中,遲遲無法實現變現。

阿里想要遏制美團的不斷擴張,首先要打的就是其所擅長的餐飲外賣市場與本地生活服務,加上餓了麼與阿里新零售業務的關聯性與協同性也足夠強,這剛好成為了阿里狙擊美團最好的一張牌。

阿里方面表示,與美團點評相比,餓了麼和口碑有著強大的"生態協同能力",即在阿里生態體系內,口碑和餓了麼可以實現會員、消費者洞察、商家服務、產品技術、即時配送能力等方面與阿里生態其它業務的協同效應。

比如,餓了麼旗下的蜂鳥配送平臺的搭建以及支付寶與口碑外賣入口的接入,對於餓了麼流量的導入以及服務的提升不言而喻。

餓了麼和口碑合併之後,阿里“狙擊”美團勝算幾何?

數據顯示,蜂鳥配送日均訂單已達450萬單,服務覆蓋1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已合作商戶數100萬家,騎手總人數300萬人。

回到餓了麼和口碑的自身層面,能被阿里併購是很多困境中的企業最為期盼的結局。但從以往案例看去,這也或許會成為最壞的結局。畢竟之前已有天天動聽、優酷視頻、高德地圖等多個案例,而這些先者要麼借力成為領域內的NO.1,要麼困在領域內難有所突破,要麼成為棋子後被棄之不顧。

而且阿里人士也說了,"美團可以通過極低的利潤率賺錢,餓了麼可以用更低的利潤率甚至負利潤率服務整個阿里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