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一提到扬州,大家就会想起“阳春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扬州因诗而名,扬州是明媚的,是迷朦的烟花,扬州的夜是皓月当空,月光洒在二十四桥上,印象中扬州总是和诗在一起,清澈明媚,迷蒙温婉。扬州不但有诗赋词牌,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有无数寻常巷子,扬州有淮扬菜,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2017扬州好家风“两点一片”自媒体大咖公益采风行活动正式启动。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媒体达人、大咖、微博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名自媒体达人、大咖、微博红人, 以阮元家庙为起点,开始了“扬州好家风”的主题公益采风之行,边行走边直播,感受着一代名儒阮元、一门四杰的吴氏以及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家风文化展示点所留下的家风、家规、家训文化,用镜头记录并传递这座城市历史悠久并传承至今的精神文明。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被誉为淮左名都、东南重镇的扬州,有举不胜举的风流人物,有层出不穷的繁华景象,阮元便是这风流人物之一。他有“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极高赞誉,身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宦迹多地,政绩斐然。为官之余,艺术造诣卓然有成,做学问博而深厚,诗、书、文、画、史俱佳,被尊为一代文宗。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在日理万机督抚军政任上,在不废学问著书立说时,阮元对子孙的教育也十分重视,有不少倡德行德的典范供人效法,比如:德行于“孝”中,阮元将爱子阮福引入系统的治学之途,就是从共同研究《孝经》开始;在“官批阮氏义产章程”中,他把子弟的德行写于其中,“家塾课族中子弟读书,如有行不端不孝不弟者尊长传至祠庙分别惩处第八代以下小宗子弟延师亦如之”,以此教化子孙清白家风不可败坏,世代相传。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身为大儒的阮元训教子孙,以家规寄情;俭廉教子,修身固本;以子论学,精心育才。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他不止以口,更是身体力行——“阮元避寿”就是一个典范。阮元从四十岁就开始避寿,一直避到八十六岁,从未庆过一次生日,未收过丝毫礼品。四十岁生日这天,时任浙江巡抚的阮元,到海塘工地视察;五十岁生日时,他身为漕运总督,在运米船上度过;七十岁时,他任云贵总督,生日那天,一个人到船上煮茶、赏雪景,并作《隐山铭》:“士高能隐,山静乃寿。”他不仅自己不做寿,也不给夫人做生日,不借机敛财。“避寿”是一件平常之事,但在阮元看来,就是不起眼的事,才有教化的源头,才是让子弟最感得知的身教,可谓用心良苦。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阮元治家,清肃家风,严格家规。此外,阮氏训教子孙中最突出的是“大爱情怀”。阮元将爱国爱民归结于“仁”,他曾作过一个通俗的比喻:“‘仁’字,二人者,意在人之间的互助,特别是我对他人的帮助。”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今见阮元的一些家书,字里行间颇多隶属于家规家训范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一是要求家属严格管教子弟,不许与坏人来往;二是严驭家人,及时惩治家人仗势违法乱纪的行迹;三是严格义庄经济收入管理、入账情况,意在保证家祠、家庙及其他族中公益事的开销;四是关爱家族中诸子弟、亲属的工作、生活情况。另外还有许多关注社会问题,如水患、义冢等事。追溯阮玉堂、阮承信、阮元、阮常生、阮恩海等阮氏家族五世代表人物的事迹、操行,一脉相承,足见其家风之清、家规之严、家训之诚实。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阮元在清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半个世纪,不仅政治卓越,彪炳千秋,还是一位睿智的学者。他于官迹所到之处提倡经学,奖掖人才,整理典籍,刊刻图书,编辑了大量的书籍,【清史稿】称其身“历乾隆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嘉庆九年,阮元奉父亲之命,尊清代之制,于扬州立家庙。“毓贤”也因阮元而得名。如今,回望故人身,已是百年寂寥。幸有这修缮后的家庙,在静好的岁月里续写着阮氏的传奇……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目前扬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古街区的历史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家风文化的传承。这里,几乎每条老街深巷都有着清廉齐家的家风故事,历代圣贤的家训在这里得以传承,富商巨贾的家规在这里彰显,当代百姓的家风在这里发扬。随处可见用牌匾展示的历代先贤的家训家规、现代普通百姓家训、家风教育传承基地、廉字巷、家风口袋公园、家风传承示范家庭等,形成了南河下一道独特的家风文化风景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在南河下,有明确家风家训的家庭达千余户,从这里走出去的博士、硕士就有一百多名,这与南河下浓郁的家风文化密不可分。“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家风文化手绘地图”上,从丁家湾牌坊走进老街深巷,0.55平方公里内就有37处家风展示点,沿途的家族故居,就足以彰显旧时贤官、世家、名门的优秀家风。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百年“何氏家训”,原文长达数千字,包含十一则内容:孝敬亲长、隆师亲友、鞠育教养、节义勤俭、读书写字、出处进退、待人接物、饮食服御、量度权衡、撑持门户、保守身家,十一则下,或又分为若干条,其内容大体涵括了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何俊 何声灏)、“兄弟博士”(何世桢 何世枚)、“父女画家”(何适斋 何怡如)、“姐弟院士”(王承书 何祚庥)等代代有出息的儿孙,这些都与其奉行严格而完善的《何氏家训》密不可分。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清末盐商许氏,家业传至第五代,因善于经营,在清末民初的扬州盐商中居然藏锵百万,俨然巨擘。但许氏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且乐善好施。在扬州开设“半济堂”施药,开粥厂救济、办育婴堂,捐资修桥筑路。在许氏后裔中,由商而学颇有建树的很多,其中就有值得一提的“夫妻院士”——许国志和蒋丽金(许蓉楫的孙子和孙媳)。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小盘谷周氏,小盘谷为工商界“五老”之一周叔弢的故居,由周叔弢祖父、两广总督周馥于光绪30年所建。宣统元年(1909),周馥为教诫诸孙撰写了一部家训《负暄闲语》,从读书、处事、待人、治家、延师、婚娶等12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建议,以此约束子孙的行为,也成为周氏子孙的家训宝典。周馥去世后,周家子孙又为周馥汇编了《周慤慎公全集》一书,书中有周馥生前写给子孙的“家训六条”和“家规十八条”。周氏家族自周馥始,第一代人做官,第二代人经商,第三代人经商兼做学问,第四、五代人多是大学问家,真正实现了“家学渊源,代有人出”的传统理想。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晚清风云人物张亮基与张氏,张亮基曾担任云贵总督,是晚清时期的风云人物,不仅政绩斐然,而且治家有道,他有家训三句话:为善勿动心,为邪不动念。食毕碗中无粒米。衣洁素,勿奢华。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皇帝为了表彰他,亲赐了御匾,如今这块匾还珍藏在张氏老屋。他的第七代孙张功遂,提起祖辈,自豪地说:“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就是好的家风”。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吴道台宅第

在扬州古城东,悠悠运河边,一座青色院落深藏于砖刻雕花门楼之中:吴道台宅第。匆匆行人很少知道,这座宅子和杭州胡雪岩故居、无锡薛福成故居并称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吴道台宅第由晚清浙江宁绍台道道员(俗称道台)吴引孙出资,表兄周颖孝监造,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推开吴道台宅第厚重的宅门,不禁被兼收宁波、扬州两地特色的传统建筑风格所吸引。这群号称“99间半”的大型私人宅第建筑,呈四方形,原有五条轴线,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结构精巧,规模宏大,雕工精致,保存完好,为扬州古建筑中独具一格的住宅建筑群。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吴氏祖籍安徽歙县梅村,乾隆年间到扬州经商并定居扬州。道光年间,吴元植弃商应考得中秀才,开启了吴氏的书香世家之门。吴元植的儿子吴引孙、吴筠孙二人四五岁即开蒙读书。哥哥吴引孙17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弟弟吴筠孙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4岁中进士,并且获得殿试第四名“传胪”的佳绩,成为家族的骄傲,也为吴氏后人读书上进树立了榜样。此后历经一百多年风雨沧桑,读书报国,始终是这户人家永恒的主题,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卓越的读书人。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吴宅里,有一座当年享誉宇内的藏书楼——测海楼。测海二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意为“学深似海,登斯楼读书,无异于以蠹测海”,蠹指贝壳,用作舀水的工具,以贝壳舀水,其难可想而知。吴引孙以此激励子弟不畏艰险,努力读书。吴氏家风“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而吴引孙的可贵不仅教子读书,更在于让孩子明理忧国。将“读书”与“忧国”的因果关系挑明,明确传示儿孙首先要明确读书目的,不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而是放眼世界,心忧天下。正所谓:

成才未可忘忧国;

有福方能坐读书。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难能可贵的是,吴家一改女子不得进藏书楼的陋习,吴氏的女眷,也可以登楼读书。关于吴家的女性,有两位不得不提,一位是吴氏兄弟的母亲吴周氏,在丈夫早逝之后,她担起家庭重任,节衣缩食,只为儿子们读书进学;为了选择更好的老师教导儿子,她甚至不惜把家从城里搬到乡下。正是她的辛劳坚忍和鼓励敦促,才有了吴引孙、吴筠孙兄弟科举之路的成功。科举考试宣告结束、吴氏家道日渐衰败之际,吴家再次出现了一位有见地的女性:吴筠孙的长媳刘钟璇。她勉力亲为,教识字、背唐诗,成为儿子们最初的老师。在读书求学上,刘钟璇时时以《中庸》中的治学名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规范孩子们。她眼光独到,将孩子们一个个送入洋学堂接受现代教育, 鼓励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得益于刘钟璇的悉心培养,吴门走出了“四杰”:戏剧家吴征铸(吴白匋),寄生虫学专家吴征鉴,中科院院士、核物理专家吴征铠,中科院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吴门四杰改变了祖辈“读书做官”的人生价值观,他们选择了以学术报国的人生道路。今天的吴道台宅第,已经成为扬州的院士博物馆,讲述着这座城市更多的读书报国的故事。当代,代表中国学术最高成就的两院院士,有70多人出自扬州,他们是当代扬州人的骄傲,也是扬州书香之城的证明,他们为吴氏家族读书报国的精神内核寻找到了文化源头。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扬州不但有词牌诗赋,青砖小瓦马头墙,扬州还有家风文化传承

此篇游记约有3983文字,40张美图

发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