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总遇矛盾,怎样解决才能不伤感情?

老人带孩子,这个话题一提起,很多父母心里思绪万千,滋味有苦有甜。

随着社会发展,两代人的教育观往往有很大不同,年轻人呢,一方面很感谢老人牺牲自己仅有的娱乐时间,来围着孩子转。

可另一方面呢,老人的习惯可以说是已经固定化了,许多的观念与方法已经过时,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有害的,可老人并不觉得,总是说自己这么多年都这么过来了,怎么可能有问题呢?

父母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总遇矛盾,怎样解决才能不伤感情?

性情激烈的父母,有时会因教育孩子的观念,不管不顾与老人大吵一架,这样做,双方心里都不好受,还可能会激化矛盾,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

而性情温和的父母,一般会选择忍气吞声,在事后教育孩子不那么做,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呢,他本就没有正确与错误的认知,这样做是很难矫正一些不良习惯的。

一天工作下来,就是坐办公室,就已经很累了,本以为能享受愉快的亲子时光,看见老人带孩子做的不对,心里又是十分烦闷,解释没作用再起争执,不知不觉又到了深夜,结果到第二天,日子还是这样,长期心情烦躁,一个人生活还能好吗

父母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总遇矛盾,怎样解决才能不伤感情?

那面对一些日常的矛盾,父母们应该去做,才能跟老人达成共识呢?

老人带孩子产生的矛盾,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一、溺爱

孙子孙女,对老人来说,称之为"掌中宝"都不为过。

有的老人只要孩子有需求,他都会无条件的去满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依着孩子,丝毫不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会不会有害处。

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会以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没达到目的就发脾气、哭闹来威胁老人,想方设法地满足自已的要求。

过分的疼爱,简直是摧毁一个孩子的利器!

二、过分帮忙

“捧在手里怕摔了,放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正因为这种心理,使得老人总是去“帮助”孩子。

一开始,孩子还有动手的想法,还愿意去做某些事情,可老人却担心孩子出状况,总是去帮忙完成,完全不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自理能力。

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习惯,想做什么了,就会说爷爷奶奶我想xxx,你去帮我把xxx拿过来。这样的孩子已经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长大后也会有着懒惰的习惯,想想就很可怕。

三、口头禅

小孩子不懂事,尤其是牙牙学语的年龄,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许多老人都习惯话语中带些口头禅,这些话很多都是骂人的词汇,在此就不举例了。

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老人看来,这些话都是对熟悉的人的“爱称”,并不是骂人的脏话。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宝宝不辨是非,在外人面前带上这些语句的时候,就会让人误认为是家教有问题

父母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总遇矛盾,怎样解决才能不伤感情?

老人的观念已经定型,想要完全扭转是很难的,可是缓解情况,方法还是有的。

首先,及时喊“停”。

当孩子通过哭闹来满足过分的需求时,立马喊“停”,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角色,告诉他,现在必须放弃之前的观念,只能接受新的环境及教育方式。

其次,统一观念。

父母要明白,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但他们之间爱的方式确大有不同。教育孩子之前我们要先转变老人的观念,不要等矛盾出现了,再与老人理论。只有全家统一战线了才能把孩子教育好,不然一边疼爱,一边严厉,孩子会变得不亲近父母。

最后,以故事来说理。

孩子小,你跟他讲一些大道理,他答应的很好,但很可能根本不懂得含义。父母可以多买一些启蒙书籍,闲暇时多陪陪孩子,引导他自己说怎么做才合适。而这就需要提前与老人打好招呼,让他们不要站出来作反面的证词。

父母和老人一起带孩子总遇矛盾,怎样解决才能不伤感情?

虽然老人带孩子,各家各户利弊大不同。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带孩子比年轻人更细耐心,毕竟都是有着多年经验的人。

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太爱孩子。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当面制止老人爱的方式。

找机会跟老人坐下来一起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你再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加以完善。有了完美的方案又怎么会教育不好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