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活学活用,读书可能送命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军事理论张口就来。公元前259年,秦赵两军对峙长平,廉颇派赵括领军作战。

赵括自认军事知识丰富,一到长平就改变廉颇的作战方案,死搬兵书,导致40多万赵军被灭,自己中箭身亡。

这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正如郭沫若所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那么,你的阅读是书读人,还是人读书?

对于大多成年人来说,阅读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读致用类书籍,尤其追求实操价值。

怎样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把知识落到实处?大岩俊之所写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可以作为参考。

不会活学活用,读书可能送命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内容如其所言,是指导人们通过阅读书籍获取知识,并使知识落地可行、服务行动的方法。

大岩俊之目前是研讨会培训指导,他成长和创业的全过程,都受益于书。但从前他很讨厌阅读。

听说“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他一年狂啃300本书,却忘得一干二净。从此,他开始研究各种阅读技巧,终于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逆袭为阅读专家。

正因如此,《实用性阅读指南》浅显易懂、细致入微、实操性很强,但部分内容原创性不足,有比较丰富阅读知识的人,可能会从中看到别处的影子。

所以阅读时,需保持空杯心态,耐心发掘新知。

01 根据目标选择阅读内容

阅读致用类书籍,通常是为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读书前,就要明确自己的目的。

带着这样的意识,集中火力去读书,更容易找到想要的内容,让书为你服务。

目的明确后,就可以采取灵活的阅读方法。先概览序言、目录、后记部分,大概了解书中的内容,再确定哪部分需要深度阅读。

比如阅读这本书,我的目的是学习新鲜的阅读方法。读完书的序言、后记,对作者的情况、写作这本书的原因、书的主要内容都有了大体了解。

浏览目录后,发现有些内容很熟悉,可以略读或跳读。比较引起我兴趣的是“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那么这就是我需要深度阅读的部分。

不必强求自己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因为重要的内容通常只占全书的20%,其中最核心的只有4%。弄明白这4%,足以解决现实问题。

其余部分,如果有兴趣有需要,另找时间来读也未尝不可。

02 记录+记忆=牢记书中内容

读书时,要在书上留下自己的专属印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写画画也好,贴便签折角也好,辅助加深对内容的印象,方便日后查找。

标记完成后,再分别用两种方式做记录。

一种是读书笔记,可以直接摘抄内容,也可以摘录要点,关键是要记下自己的感想。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输出的方式。

另一种记录方式是画思维导图。它不但有助于整理书籍框架,还能帮助我们记忆、理解书中内容。而且,这也是一种输出。

制作一本书的思维导图,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以书为中心,在不同的分支上写出书籍原有的章节、标题、小标题等。

第二种是以自己为中心,按书中的顺序整理大分支,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写在小分支上。

如果想通过思维导图回忆全书框架,可以采用第一种。如果想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就选用第二种。

做好了记录,书中内容就一定能记住吗?并不是。

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人记忆的内容,在1天后,就会忘记大部分。

不会活学活用,读书可能送命

《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P64

因此,为了留存记忆,我们必须在容易遗忘的时间点反复阅读

之后的阅读尽可能借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十分必要时再有针对性地翻书。

不会活学活用,读书可能送命

《实用性阅读指南》,大岩俊之,P67

03 六步把书中内容付诸行动

完成以上两步之后,就到了把书中内容付诸行动的时候。从读书到行动,分为六个步骤:

①从书中内容发现行动目标。

把这些行动目标以“何时、何事、多少”具体用数字表示出来。用“重要紧急四象限”,将目标分组。

按照“SMART”法则,设定“具体、可预见、可达到、实际、有期限”的目标。

②想象目标达成的状态。

想象尽可能详细具体,比如会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觉什么。用这种方式,激发自己的斗志。

③明确自己现在的位置,用数字表示。

考虑几个问题:如果目标达成达成的状态是100%,那么现在的状态是百分之多少?你为什么认为自己的状态值是这个数字?比这个数值高一点或第一点的状态应是什么样的

④计算自己所处位置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⑤规划填补差距所能采用的具体行动。

应该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何时做完?用“5W1H”的提问方式,为行动作出可执行的计划。

如果需要作出的行动很多,先选出其中最迫切想做的一项,将其详细划分成小步骤,立刻投入行动。

⑥行动之后,对照书中内容写下自己的实践过程以及感想,对目标或行动进行进一步调试,直到达成所愿。

用这样的方法,把书中学来的知识,运用到行动中去,就能让行动成为读书的一个环节。

不会活学活用,读书可能送命

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能为我们设立目标,但是否实现,关键在于行动。书中读来的知识有没有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需在行动中进行检验。

离开行动和坚持,多了不起的知识存量,都是纸上谈兵。

正如作者所说:

通过阅读书籍可以获得知识,但只有付诸行动才有效果。换言之,通过读书设定行动目标后,在最终得以实现目标之前,必须不断地深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