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结婚礼仪最后一步为“入洞房”,为什么要叫“洞房”?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洞房的诗句,著名大诗人杜甫就曾在《四喜》一诗中提到,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就包括,“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两句诗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洞房”一词最早的出处是在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首诗赋中,这首诗赋名为《长门赋》,里面虽有提及洞房二字,但其表达的意思与我们现如今的理解有很大的出入,这首诗赋里的洞房代指陈皇后幽深而豪华的房间。

古人结婚礼仪最后一步为“入洞房”,为什么要叫“洞房”?

在后世的很多诗词中都出现过洞房一词,不过都不是指新婚夫妇居住的房间。有的是指男欢女爱的场所,有的是指和尚居住的山房。到了唐朝中期以后,洞房一词才渐渐转变为了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

关于洞房一词的由来,其实坊间流传着很多种传说,野史也记录了很多种版本,其中有一种说法相当美丽玄幻。在远古的帝尧时期,尧在一次亲临牧区了解牧民生活,体察民情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位窈窕美丽的女子手持火种飘然而来,尧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便问牧民她是何人。

古人结婚礼仪最后一步为“入洞房”,为什么要叫“洞房”?

牧民告诉他,这名女子是鹿仙女,尧就将她记挂在了心里,后来还带着四位大臣四处寻找这位仙女的下落。在一次寻觅过程中,尧看见一只不似凡物的梅花鹿从姑射仙洞中走了出来,尧便认定了她就是鹿仙子。

于是快步向前走去,准备打招呼,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一条巨蟒突然窜到了尧的身前,对他吐露着蛇信子,显露着獠牙。就在尧被它逼得有些措手不及时,鹿仙子快步走了过来,对着巨蟒抬手一指,巨蟒顿时瑟瑟发抖,仓皇而逃。

古人结婚礼仪最后一步为“入洞房”,为什么要叫“洞房”?

尧和这位鹿仙子就算结识了,然后结成了一段美好的神话佳缘。两人没有经历很多曲折的恋爱过程,情投意合,很快就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他俩选择在姑射仙洞完婚,婚礼进行时,四周祥云缭绕,百鸟和鸣。等到了傍晚云雨之时,突然有一簇神火出现在了洞穴内的顶端,炫目耀眼、光彩照人。从此,世间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古人结婚礼仪最后一步为“入洞房”,为什么要叫“洞房”?

关于洞房一词的由来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一个原始社会中(现今考古发现为半坡遗址),有这样一种婚俗,当夫妻俩大婚之后,男方就要嫁到女方的村子里(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

然后男方与女方一同住在事先安排好的“洞房”里。因为当时的人们居住的房子都是半洞半房的模样,所以这才有了“洞房”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