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英德人

想必大家都對英德很熟悉吧~

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英德人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快問快答

英德24個鎮(街)

分別是哪24個?

都能回答出來嗎?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如果回答不出來的沒關係

下面跟著小編的步伐來看看英德24個鎮(街)

分別是哪24個吧~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城街道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英城街道辦之地,建置於西漢漢高祖年間(前206—前195年)的湞陽縣(今英德市英中、英東地區和翁源縣,以及新豐縣、佛岡縣部分地方)縣治所在地,後歷為州、府、路、市(縣)治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來,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圖、鄉、附城區、城關鎮、附城鄉、公社、鎮。2004年6月撤鎮設街道辦事處。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南山風景區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寶晶宮

英城風景名勝甚多,有南山、寶晶宮、碧落洞、古西祠、通天巖、觀音巖等景區景點。南山摩崖石刻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存100多方。寶晶宮生態旅遊度假區為省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寶晶宮溶洞為廣東省規模最大、溶洞系統最複雜、最有科研價值的喀斯特洞穴之一,素有“嶺南第一洞天”的美譽。

◆◆大站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大站鎮建置始於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清末民初粵漢鐵路在此設車站,命名大站。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竹徑都南灘鳳步小江圖、波羅坑圖、大藍村圖、側黃鄉、小江鄉、南岸鄉、大南鄉、波羅鄉、側黃鄉、南岡鄉、附城區、城東鄉、人民公社(區)等,1986年4月撤區設大站鎮。1997年5月大站鎮在將側塘、坳頭、粉洞3個管理區劃歸黃崗鎮。2003年9月撤銷黃崗鎮,原屬黃崗鎮的黃崗、側塘、坳頭、粉洞、潭洞5個村併入大站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火車站廣場

火車站廣場成為大站鎮集娛樂、休閒、健身於一體的多功能廣場。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廣東省英德市 區北江東岸,1985年被列為"英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塔距今已380餘年,曾兩次遭受雷擊,北面一行狗牙式磚被擊落,但塔身保存尚好。

◆◆望埠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望埠鎮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原稱望夫歸、望夫岡。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英石圖、蓈菇圖、赤珠鄉、英石鄉、蓈菇鄉、蓈僑鄉、望埠鄉、望河區、望埠區、東風人民公社、望埠人民公社、望埠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廣東第一水上威尼斯——英德寶墩湖·湖山溫泉度假村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中國女足的搖藍——國家女足訓練基地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望埠奇石長廊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望埠奇洞溫泉

望埠風景名勝主要有中國女足文化搖籃——國家女子足球英德訓練基地,集溫泉養生、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商務活動於一體的休閒度假地——奇洞溫泉度假區,文化產業示範園——英石園,生態旅遊度假勝地寶墩湖,奇石長廊。

◆◆東華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東華鎮政府

東華鎮是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原大鎮、魚灣、黃陂、英華等四鎮,於2004年6月18日合併而成的新鎮。總面積538.4平方公里,人口達10萬多人,是全省168個重點發展的中心城鎮之一。是既年輕而又歷史源遠流長的革命老區之一,其中魚灣是蘇維埃政權最早成立之地。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東華怡翠廣場

2018年8月18日,英德市清華園內首個城市綜合體——怡翠廣場正式開業。該項目位於清遠華僑工業園中心區,是集大型超市、電影院、星級酒店於一體的綜合商業中心。廣場的開業,將填補清華園乃至英德東部片區無上檔次大型品牌綜合商業中心的空白,推動清華園的招商引資步入一個新臺階,帶動英德東部經濟的繁華和興旺。

◆◆橋頭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橋頭鎮人民政府

橋頭鎮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象屬巖貴都溪頭圖、甘棠都板鋪圖、鉗鋪鄉、新興鄉、橋頭鄉、橋頭人民公社、橋頭鎮等。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橋頭文物古蹟有新時器時代晚期遺址、山崗門遺址、上圍仔遺址、坪仔嶺遺址(位於板鋪村)、黃溜山遺址(位於亞婆石村)、燈盞窩遺址以及扁馬石古道、潭峰禪寺、羅庚圍、會星樓、白樓、大圍(位於潭坑)、亞婆石黨巡班舊址。還有碑記、武石、古兵器、牌匾、清朝官帽、清朝官員畫相等。

◆◆橫石水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橫石水從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有建置。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溪頭埠、黃塘都大鎮圖、輔治鄉、溪板鄉、橫石水區、橫石水公社、橫石水區公所、橫石水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橫石水地方特產有黑皮果蔗,具有清甜、汁多、節疏的特點,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江古山沙梨,有皮薄、肉嫩、無渣、爽口、香甜的特點;華屋白椿餈,有爽滑、涼口的特點。

◆◆青塘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青塘之地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區域先後變更為烏牛長塘圖、黃牛鄉、烏石鄉、青塘鄉、青塘公社、青塘區公所、青塘鎮。

青塘鎮特產—青塘切粉:青塘切粉又名米麵,是青塘鎮傳統特產。手工製作起源於清朝雍正年間,沿襲至今。特點是滑爽、脆嫩、柔軟可口,可炒、可湯,粉絲不斷不糊,是送禮佳品。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青塘新石器早期洞穴遺址——青塘遺址位於青塘鎮青北村,1959年10月,中山大學教授李見賢在青塘鎮四周的石灰石溶岩洞首次發現動物化石。同年11月省博物館彭如策等人前往調查,並上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該所即派賈蘭坡先生等3人前來複查,在青塘獅頭巖、黃門巖、朱屋巖、吊珠巖等洞穴遺址採集到10多種動物遺骨、肢骨和人類肢骨化石,還出土燒螺、骨針、骨首飾、打製石、石斧等近20種物器,距今8000—10000年,確定了青塘遺址是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遺存。1978年12月,青塘新石器早期洞穴遺址列入英德縣文物保護單位。

◆◆白沙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白沙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象屬象岡都太平圖、石園圖、門洞圖、巖下都洪象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太平鄉、石園鄉、門洞鄉、洪象鄉、聯興鄉。民國21年(1932年)設洪象鄉、門園太鄉。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域先後有洪象鄉、門園太鄉、白沙鄉,1958年7月白沙鄉劃歸翁源縣管轄,1959年11月白沙鄉劃回英德縣管轄,設立白沙人民公社,黨政機關駐地白沙街(1967年遷至太平街)。1984年撤社設白沙區,1987年撤區設白沙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白沙地方特產有石灰石、竹木、茶葉、沙田柚。白沙綠茶歷史悠久,湯色碧綠清澈,清香撲鼻。沙田柚皮薄肉脆,清甜爽口。石灰石燒製出的石灰,是優質的建築材料,鎮內建有多間石粉廠。

◆◆下太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下呔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時稱“下磜”(磜有水流湍急,急流傾瀉之意)。1957年11月連呔鄉該稱連江口鄉。1958年4月,下呔與黎溪合併改稱躍進人民公社。1977年成立下呔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設下呔區。1987年4月撤區設下呔鄉。1993年10月改鎮建制至今。下呔盛產木材、木耳、冬菇、竹筍、蜂蜜等土特產。

◆◆連江口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連江口鎮古稱洭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至今,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懷厚圖、大小樟鄉、連樟鄉、連呔鄉、連江鄉、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設連江口區,1987年4月撤區設連江口鎮,是廣東省中心鎮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湞陽坊

湞陽峽風景區地塊人文歷史旅遊資源豐富,自然山水優美:從秦漢的南越文明、唐宋的黃金水道到近現代的城市交通,底蘊深厚。地塊範圍內歷史遺蹟眾多,有南越王萬人城、洭浦關、兵器庫、屯田司、江口咀曹主娘娘廟、纖道、纖石、荔枝古棧道、湞陽峽古碼頭粵漢鐵路等。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德的“普羅旺斯”——夢幻月亮灣

夢幻月亮灣是一個主題花卉綜合遊樂景區,以薰衣草為主題,莊園內種值近百種名花名草及垂柳點醉的夢幻花景區。景區內配套有各種休閒景點:如風車、埃菲爾鐵塔、陽光沙灘、沙雕城堡、水車、篝火廣場、百年古煙囪、同心橋、風晚亭、心形拱門、七彩風車走廊、音符、月亮女神(待建)、羅馬走廊。

◆◆黎溪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黎溪鎮素有“英州南大門”之稱,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黎溪雞坑一帶已開始有人類活動。明朝洪武年間建鄉開始,一直屬英德管轄,行政區域先後成為黎洞鄉、黎洞耕作區、黎溪公社、黎溪區、黎溪鎮;1995年底劃為清遠市飛來峽管理區管轄,2001年11月復歸英德市管轄。風景名勝主要有豐盛古寺、慈湖、白水寨、碧溪漂流。擂茶粥是黎溪的獨特風味食品。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豐盛古寺

豐盛古寺坐落於黎溪舊鎮址西邊(土名叫榕樹頭),寺廟中有一棵十分有靈氣的千年古榕,據植物學家分析,該榕樹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該樹深受我鎮人民的愛護,當地群眾仍在古榕樹下襬設觀音菩薩進行拜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香火延綿不斷。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飛來峽漂流景區

飛來峽漂流景區2001年10月動工興建,按4A標準景區建設,2002年8月建成接待遊客,漂流全程約5公里,是漂流與觀瀑、戲水於一體的好去處,也是“中國漂流之鄉”的十大品牌之一,是旅遊觀光與遊玩的目的地。

◆◆英紅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紅鎮始建於1951年,行政區域經理了勞改場——省直“五·七”幹校—知青場——華僑茶場——華僑管理區——鎮六次沿革。英紅地方特產有英紅九號,堪稱紅茶極品;歸僑扣肉、歸僑大粽、北江河鮮、擂茶粥等特色美食,還有砂糖橘、蜜柚、龍眼、黃皮等特色佳果;水頭山泉釀造的米酒,當地稱“土炮”,有“英德小茅臺”之美譽。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紅觀音山隧道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紅新嶺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紅雲嶺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紅坑口咀

◆◆沙口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沙口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1958年與望埠、橫石塘兩地同屬東風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稱望埠人民公社。1961年5月望埠人民公社分出沙口,成立沙口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設沙口區,1987年4月撤區設沙口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沙口地方特產有紅瓜子,皮薄肉厚,顆粒飽滿,色澤鮮豔,遠近聞名,是沙口鎮傳統農業的一大品牌;小江螺,產於小江山一帶的深山小溪,體長尾尖,無汙染,肉質鮮美。

◆◆橫石塘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橫石塘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墟地北面有馬古石山和牛崗路山橫臥其間,山下有一口大水塘,故名橫石塘。1956年8月以來,分社區、鄉、人民公社。1987年4月撤區設橫石塘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仙橋地下河

橫石塘風景名勝有仙橋地下河景區,仙橋地下河溶洞石乳石筍千姿百態,明河暗河相互映襯,風景獨特,為廣東罕見;以開發溫泉資源為主的人見瑤池熱水湖;石門臺自然保護區,廣東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動植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積慶裡紅茶谷

積慶裡紅茶谷位於廣東省英德市橫石塘鎮,得名於歷史悠久的積慶裡村,此村始建於800年前的宋代。相傳”積慶“二字,取自”易經“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2014年,它入選國家農業部公佈的“中國十大美麗田園“名單,成為廣東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特色茶園。


◆◆石灰鋪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石灰鋪之地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清二都美村圖、石灰鋪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美村鄉、沙坪鄉、石灰鄉。民國25年(1936年)設石美鄉。新中國成立後至今分別設紅旗人民公社、石灰鋪人民公社、石灰鋪區、石灰鋪鎮等,石灰鋪是歷史上短暫的岡溪縣治所。

◆◆浛洸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據歷史記載,含洭在西漢高祖(劉邦)十一年(前196年)始設置含洭縣治,隸屬桂陽郡。宋太祖趙匡胤時,浛洭縣隸屬廣南東路。因“洭”字犯宋太祖“匡”字,於開寶四年(971年)把浛洭縣改為浛洸。浛洸之名稱自此沿用至今。1983年浛洸改為浛洸區公所,1987年改稱謂浛洸鎮。浛洸是廣東省無公害蔬菜基地。浛洸地方特產有徐其修涼茶。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浛洸軍馬場

◆◆石牯塘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石牯塘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轄堯山、鯉魚、陳瑤、黎瑤圖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屬含屬總局,轄堯山、鯉魚鄉。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稱為堯山,鯉魚鄉。民國29年(1935年)屬英德縣第二區署,轄堯鯉鄉。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域先後有堯鯉鄉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石牯塘人民公社、石牯塘區公所。1987年4月至今稱石牯塘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九州驛站·英德天門溝

九州驛站·天門溝位於堯山的西部(又稱堯西,地屬英德石牯塘鎮),全程6000餘米分九站一廊,垂直落差達900米,溝中的原始生態是堯山生態環境的集中體現。早在公元2000年就劃入石門臺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域,與周邊200多平方公里的群山一道正在成為省內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灣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大灣鎮始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明、清、民國至今,大灣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浛屬清泉都石蓮圖、浛屬甘下都杉樹圖設石蓮鄉、大灣鄉、上游人民公社、大灣人民公社、大灣區、大灣鎮。現行政區域由原大灣、青坑兩鎮於2004年6月18日合併而成。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大灣舞火麒麟

舞火麒麟是大灣鎮傳統的民俗風情,在每年的元宵夜舉行,相傳由南海商人傳入,有將近300年的歷史。每年元宵夜,火麒麟伴著花燈、飄色在街道遊行,場面宏大,情景動人,振奮人心。

◆◆波羅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波羅鎮從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有建置,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地域名稱先後有三山圖、鶴子圖、三山鄉、波羅公社(1961年初從大灣公社劃分)、波羅區、波羅鄉、波羅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德大峽谷

波羅風景名勝有英德大峽谷,位於石門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峽谷長約15公里,谷深300多米,兩道1000多米的瀑布飛流而下,氣勢磅礴,森林地帶,自然植被繁茂,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一幅清新脫俗的山水畫廊。

◆◆西牛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西牛之地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懷義都塔岡圖、高道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塔岡鄉、高道鄉。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域先後改為:西牛鄉,高道鄉,西牛區、西牛鄉,與浛洸、石牯塘、美村等地同屬紅旗人民公社,西牛人民公社,1980年底析出沙壩等大隊成立沙壩人民公社,1983年撤設西牛區,1987年4月撤區設西牛鎮。2002年1月沙壩鎮併入西牛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西牛地方特產:西牛麻竹筍。自明代以來,沙壩、金竹、赤米、樹山、花塘、高道等地就有種植筍竹、精製筍乾的習慣。竹筍系列產品主要有鮮筍、筍乾、筍絲、筍花、筍角、酸筍,以及即食型包裝筍(清香型、微辣型、濃辣型)。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西牛鎮大橋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西牛沙壩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西牛小灣新村

◆◆九龍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九龍鎮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始有建置,自明、清、民國至今,行政區域名稱先後變更為黃寨區、黃寨鄉、九龍鄉、九龍區、九龍公社、九龍區公所、九龍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英西峰林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洞天仙境

九龍風景名勝有英西峰林走廊,跨九龍、黃花兩鎮,景點有洞天仙境、榮強小桂林、千軍拜將、回龍洞、天皇宮等景區。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九龍豆腐

九龍豆腐以鮮、嫩、滑而著稱,由九龍鎮產的優質黃豆和天然山泉水加工而成。放入口中,口感清鮮柔嫩,唇齒留香,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中國美麗鄉村——九龍鎮山蕉坪

◆◆黃花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黃花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整個地形似花形,且秋季田園山間遍佈黃花,因而得名。1987年4月分別撤區設明逕鄉、巖背鄉;1993年10月分別改為鎮建制。2004年6月撤銷明逕、巖背兩鎮,合併為黃花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彭家祠

彭家古堡始建清朝中期,建築物仍依山勢疊建而上,從山腳直至山腰,十分壯觀,因其建築形式與西藏布達拉宮相近,遊人戲稱“小布達拉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峰林勝境

峰林勝境景點位於英西峰林十里畫廊最美精華段黃花鎮新民村,是一個集生態旅遊觀光景點,峰林倒影,四季花海等,觀景棧道依山延伸,觀光涼亭點綴其中,前有聚螺山,中有聚螺祖廟,峰林風光一覽無遺,嬋鳴鳥語,清風拂面,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脫俗。

◆◆水邊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水邊鎮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古圩地處龍鬱水河畔,居民依河畔而建,因而得“水邊”之名。1958年9月後,建置分別為公社、區、鎮等。1996年,設立飛來峽庫區,水邊鎮劃入清遠市飛來峽區管理區管轄;2001年清遠市飛來峽區撤銷,11月,劃歸英德市管轄。水邊特產有粉葛,以澱粉含量高、纖維幼脆、肉質白嫩、清甜無渣而遠近聞名。

◆◆大洞鎮

◆◆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今大洞之地建置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在山坑谷地,當地人稱山坑谷地為“洞”,故稱大洞。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懷義都流陳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民國設流陳鄉。1936年流陳鄉分設清平鄉、流陳鄉。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域先後改為大洞鄉,與水邊、連江、黎溪等地同屬躍進人民公社,與水邊合為水邊人民公社、大洞人民公社、大洞區、大洞鄉,1993年10月改為鎮建置。

從這個角度看英德24個鎮(街),真的是美翻了~


家鄉真美~

看到您的家鄉了嗎?

您最喜歡哪個鎮?

你是英德哪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