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刘备手下大将很多却实力比较弱?

用户56079460813


刘备、曹操、孙权三人相比,

刘备手下的大将不算多,但是实力却没有题主说的那么弱。曹操坐拥六州之地,在南征北讨中收复了许多战将,例如于禁、张辽、张郃、徐晃、乐进等等,再加上自己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彰等等,可以说曹操的实力一骑绝尘。孙权拥有程普、黄盖、吕蒙、陆逊、韩当、周泰、太史慈、甘宁、凌统等等,也是实力不俗。反观刘备,手底下大将真的不多,但实力却不弱。为什么这样讲呢?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期才实力大增,相继收复了荆州和益州的许多人才。就大将而言,堪当重任的有荆州的魏延、黄忠。益州的黄权、马忠等等。再加上之前的关羽、张飞、赵云和实力不俗的马超,刘备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那么这些人实力都怎么样呢?

首先看马超,马超是马腾的儿子。马氏世代盘踞西凉,在马腾被曹操征调到洛阳后,马腾的下属皆被马超所统领。马超、韩遂成为西凉割据势力的首领。而马超少年英雄,其单兵作战能力在骁勇的西凉兵中间堪称翘楚。

马超曾在曹操征讨关中期间沿着黄河一路阻击曹操,当时曹操选择在潼关北渡河,马超率兵突然杀到,距离曹操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曹操跑的慢一点,恐怕就会被射成刺猬。幸亏许褚张郃等将快速将曹操驾到船上,数百名虎贲军用马鞍挡住箭雨,曹操方才脱身。此战后,曹操感叹:

今日差一点被小贼所困!

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马超后来投靠刘备,这让刘备大喜过望。有了马超的援助,成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投降了。因此,论资历马超是刘备帐下最有名的将领,比关羽还要有实力。那么关羽如何呢?

关羽声名鹊起于斩颜良之际,颜良、文丑是袁绍阵营最得力的手下,两人分别独立率领一支部队进攻曹操。颜良围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率军前去解救,在万军之中直取颜良首级,威震三军。后又助力曹军斩杀文丑,一时之间,关羽爆得大名。

后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在曹操用兵汉中和合肥之际,围歼孤军深入的曹仁于樊城。当时适逢汉水暴涨,关羽驱船战败城外来援的于禁七军,斩杀庞德,吓得曹操要将汉献帝从许都迁走。孙权手底下的诸将也忌惮关羽虎视东吴,因此都欲除之而后快。一个能引起两方都高度重视的将领,关羽被称为万人敌真的是名副其实。纵观刘备所有将领,关羽能排到第一的位置。

张飞就稍微有点水,在守下邳时丢失城池,害的刘备到处流窜。但是张飞在长坂坡以数人之力吓退曹军五千骑兵确是真实存在的事情。那么张飞凭什么被曹军所忌惮,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的战绩吗?还真的有。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派张飞阻击张郃于宕渠,张飞与张郃对峙五十余日,后用计将张郃军吸引至狭窄的瓦口关,瓦口关道路狭长,不利于展开兵力。张飞趁机率领精兵猛击魏军,魏军被击溃,死伤惨重。张郃仅以身免,率领数名随从攀山越岭逃命而去。

而张郃是刘备都忌惮的曹军将领,由此可见张飞的用兵之能。

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馀人从问道退,引军还南郑。

赵云实力也不俗,曾在汉中之战后期和黄忠一起偷袭曹操的军粮,谁知道遇到曹操大军外出。赵云从容指挥,且战且退。等曹军追到蜀军营外,赵云命令摆出“空城计”,军营内偃旗息鼓,人马无声。曹操认为有埋伏,于是撤军。赵云随之命令万箭齐发,率领蜀军掩杀过去,魏军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不知所措,坠入汉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黄忠比赵云还要厉害,他在汉中之战中将兵力分成十队,轮番攻击张郃部,张郃抵挡不住,于是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于是本部兵力空虚。黄忠看准时机,在夏侯渊率军修补鹿角时突然杀出,当场斩杀夏侯渊。魏军主帅阵亡,顿时大势已去。汉中由此进入对峙局面,直到刘备取得最后的胜利。

夏侯渊其人在曹军中威望甚高,善于野战奔袭,在关中平定战中立有大功,没有想到会死于黄忠之手,因此,黄忠以此功可以排到刘备帐下第四位。

其他人也都很厉害,马忠督管南中四郡,镇守益州南方地区。黄权在夷陵之战时被刘备委任为镇北将军,单独率领一只偏师北上防魏。魏延被刘备委任为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他们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人物,魏延更是在后期数次战败郭淮等魏军将领,威武难挡。

所以说,刘备手下的将领虽然少,但是实力都并不弱。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感觉存在感很低呢?主要还是因为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扎堆而亡。这也算是刘备走背运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讲呢?

关羽在公元220年失荆州后被吴军斩杀,张飞在公元221年被部下张达﹑范强害死,马超在公元222年忧虑病亡,黄忠在刘备成功夺取汉中后就病亡了,可谓是刚立大功就病逝,时间也是公元220年,这样四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在不到三年时间全部病亡,你说刘备点而背不背?

不仅如此,法正也在公元220年突然得病而亡,终年才四十五岁。随后的夷陵之战刘备更是损兵折将,张南、冯习、傅肜、程畿等将战死,杜路、刘宁等人投降了吴军,黄权后路被断,投降了魏军。刘备辛苦经营的家底几乎一战皆没。这里面有人有可能经过培养,也能独挡一面,可惜全都没有了。

因此,刘备手底下之将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大将少,实力弱。其实不是这样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都是曹操做梦都想得到的,又何谈实力弱呢?


每日趣评


蜀汉谋士靠谱的只有猪哥,凤雏,徐庶,法正。徐庶在蜀汉时间太短,凤雏死得早。 真正起作用的就是猪哥和法正,不过法正也不长寿。 和魏国无法相比,五大谋士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除了郭嘉早亡,其他人都辅佐曹氏父子多年,而且水平都不亚于卧龙凤雏。

蜀国的五虎上将看似强大,能独当一面的只有3人,马超后期戍边,关二爷独当一面没问题,再就是黄忠。张飞丢过徐州,赵云就是警卫队长。关二爷要是和猪哥一起,荆州是可以守住的,吕蒙的那一套逃不过猪哥的法眼,可惜凤雏战死于落凤坡,刘大耳朵只能找猪哥上前线谋取西蜀,荆州留下来的是什么货色? 傅士仁,糜芳这种不入流的货色能顶住吴国的进攻? 要是有个李典+曹仁水平的武将组合再配个五大谋士之一,荆州必然无虞,还是蜀国缺人才啊!

吴国有长江天险,蜀国和魏国均无法在水战打赢吴国。周瑜,陆逊,吕蒙这类智谋一流的将领是蜀国没有的。黄盖,程普,甘宁,凌统也是猛将,丁奉,韩当,周泰也算是名将,起码不是廖化之辈能比的。文官集团有张昭,鲁肃,诸葛瑾,虽然没有猪哥 荀攸,荀彧这等水平的,但是周瑜 陆逊这些属于文武双全的人物。

看看魏国的武将:许储,李典,乐进,徐晃,张辽,张颌,于禁,曹洪,曹真,夏候渊,夏候淳,庞德,后期有司马懿,邓艾,钟会。蜀汉后期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仅有姜维苦苦支撑。张辽威震逍遥津,李典与之有隙依然力挺张辽,李典虽然单挑不是很强,但是绝对是最佳副将。许褚有勇无谋,算是和张飞一个类型的。曹仁独抗关羽,洪水围城的时候能才用文臣的智计死守樊城,这点也是轻视文人的关羽很难做到的,关羽虽然勇猛忠心,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高傲自大,轻视文人,所以大耳朵把猪哥留下二人力保荆州,仗着猪哥也是创业期就辅佐刘备,资历也算老,而且对关羽性格比较了解,能够顺毛撸。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凤雏战死,猪哥支援前线,没有靠谱的人镇守荆州,关羽双线作战必败无疑。

刘备良将多,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蜀国是三国人才最匮乏,资源最少的国家。举例说明蜀国就是在WAR3里面基地最少,英雄阵亡的势力。


将心向明月


首先要说明刘备手下其实没有什么大将!可以称为大将得,只有关羽和魏延!刘备入蜀时把荆州留给关羽镇守。攻下汉中称王以后把汉中交给魏延镇守!处次二人之外蜀汉再无可托付的大将之才!黄忠年纪太大,不足以托付重任。马超是降将且有一定的野心,所以他在刘备这里并不受重用,最后郁郁而终!至于张飞嘛,大家都懂无论小说还是正史他都不具备大将之才!赵云更是和许褚典韦一个类型的人,属于护卫将领!反观东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一代一代都有大将之才!曹魏更是不用说了,人才济济!光曹操本家就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外姓的张辽李典樂进,都是各种各守一方的大将之才!后期还有曹真司马懿这样的完全不惧诸葛亮的人才!所以说蜀汉大将多只是被演义毒害的青少年的看法!真正懂历史的人,是不会这样认为的!!


一个看透世界真理的人


三国时期,若论兵多将广的话,曹魏堪称第一,所以手下大将最多的是曹老板,绝非刘备。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刘备甚至不如十万。

咱们抛开演义不谈,也不提江东十万,只谈曹老板麾下群杰。



夏侯惇,表字元让,曹魏众将地位最高,属于最早的一批从龙之臣之一。

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之后,少年时便以勇气闻名于乡里,十四岁便因有人“辱其师”而杀人。从《三国志•魏书》(我实在是记不得谁的传写的了)的记载“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也就是说,曹操曾经都没有像对待属下一样对待夏侯惇。至于夏侯惇并未接受此特殊待遇所以被曹操拜为前将军,那是后话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夏侯惇的情商很高。

再者,曹操本身就是自己骑马上阵打下来的天下,从一开始打黄巾,到后来打异族打马超,不管是硬仗还是走形式,哪一次不是亲自率兵?五良偌大名头,他们的军功在曹操面前哪个又值得被提起?

所以说,曹操这种亲自带甲杀伐的老板真正需要需要的并不是能征善战的骁将,而是一个人品、资历、威望能够服众的将军,能够稳定后方的将军,他不需要能力有多强,只要他兢兢业业足够称职就好,而夏侯惇刚好满足这个条件,这也是我曾经说夏侯惇是曹操真正心腹的原因。

关于夏侯惇最后再提一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的武艺如何不做评价,他的统兵能力的确不怎么样,但是种地有一套。



夏侯渊,表字妙才,夏侯惇族弟。

此人最擅长长途奔袭,在平定徐和、马超等人的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可惜在定军山杀青了。

其实在曹魏阵营中曹、夏侯两姓中,真正堪称名将的只有曹仁与夏侯渊,其他人并未真正拥有过过硬的统军能力。

其实不光是曹魏,东汉末年所有中原诸侯都是如此,所以当时才会被把打仗当饭吃的西凉兵打得晕头转向。

所以夏侯渊的死对于曹魏的军心打击很大,连带导致后世评价不是很高,其实不然。

夏侯渊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作战方法,但是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疯狂之举的将军显然不适合留下来防守汉中,这也是法正当时为什么兴高采烈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定军山成为夏侯渊阵亡之地的原因。



曹仁,表字子孝。

网上有人称之“曹魏之盾”,个人认为并无不可。

借用某位大佬对于曹仁的概括——“他永远不在正面战场出现,却总是默默地为正面战场提供保障,减少意外风险。他是曹操的战略清道夫,布局大保镖,是曹军每战必买的太平洋保险,是围棋里的一手补棋。”

这段话对于曹仁的概括,可以说是很生动,很全面了。

这位将领是曹魏真正意义上的两位名将之一,他的战绩实在太多,诸位看官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网上查一下,这里为了节省篇幅就不多做介绍了。


张辽,曹魏五良之一。表字文远,曹魏大将。《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绍遣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个人猜测,这个“及”字,可能已经表明了上下顺序。

至于战绩,挑两个最出名的举例。

第一,阵斩塌顿。读过演义的朋友可能觉得阵斩没什么厉害的,毕竟很多大将都有阵斩记录,赵云关羽等人甚至杀得已经数不过来了。但是咱们这里讲的是那段没有马蹬,没有双手武器的历史,所以黄忠阵斩夏侯渊才会这么出名,所以张辽阵斩塌顿才会值得拿出来写一写。

第二,合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或有夸大,但是此战张辽之惊艳确实值得提一笔。



于禁,表字文则。这个人争议较大,但是咱们如果不因为他投降而用有色眼镜来看他的话,此人也当得“大将”二字。

此人也是最早一批的从龙之臣之一,最早跟随鲍信。鲍信何许人也?这个人可以说是曹操早年的老师,是他让曹操当上了兖州牧,于曹操有大恩。

从《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中的记载“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可以看出,于禁是一个跟许褚典韦完全不一样的将领,可以说跟他们二位是两个极端。

这样一个理性的将领最后投降也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了,在这里笔者并非质疑他对曹操的忠诚,只是说,他没有为曹操而死的那股冲动。



乐进,表字文谦。此人是五良中隐藏的大boss,是五良中唯一一个在曹营中一步一个脚印,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军。

他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哪里有那么多大将,一开始同他作战的人都死干净了,他没死,自然也就成了大将。”

正是演义中打酱油的他,曾经生擒了演义中威震华夏的关羽。

三国志记载乐进参与的二十二场大小战役,他交出了全胜的答卷,概括起来很简单,也就七个字——“先登”、“斩将”、“大破之”,不负“疯狗”之名,不负“五良”之列。

这个人,才是真正的猛将。



张郃,表字隽乂,读jun,yi。

有人通过《三国志》中的记载推断出他在袁绍兵败之前就已经反水投曹,冠以“张反水”之名。

但抛开这条不谈,生平战绩也足以堪称大将。

北征乌桓,血战白狼,破马超,平陇右,汉中战刘备,江陵战朱然,三战武侯,死后从祀太祖庙庭。



徐晃,表字公明。

关于其身手,三国时期大喷子之一祢衡曾经当中评价其“可屠猪杀狗”,虽然不足为拒,但是比起许褚“牧牛放马”的评价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但是在樊城失守后赞誉其有“亚夫之风”,可见本事还是不错的,先后参加过官渡、赤壁、汉中等大型战役,也算是大将一名了。



典韦,表字不详。被曹操盛赞为“古之恶来”,身手与许褚相若,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记载。

曾经力战吕布,吕布虽然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厉害,但是身手还是蛮强的,能跟他过招,可见实力还是有的。

由于死的太早,所以只能算是赵云、陈到之类的保镖,算不得大将。

至于所谓的“步战第一”,闻言一笑即可,当不得真,毕竟许褚就能和他平分秋色,甚至能够胜其一筹。



许褚,表字仲康。曾经单手拖牛,单手控桨,臂力之强令人侧目。

同典韦一样,也是曹操的保镖。

在这几位之下还有李典、吕虔、臧霸、曹洪、文聘、朱灵等数位大将,笔者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赘述了。

敢问题主,现在是否依旧认为,西蜀大将是最多的?

以上。


别走y


为啥蜀国大将最多而国力却最弱?

这个提问不够准确。因为就三国时期看,魏国,吴国不论民众地域,经济军事,大将谋臣,还是军队规模都比蜀国要强很多,甚至是几倍的关系,只是蜀国的武将,特别是五虎上将,以及后期的姜维等表现十分突出,感觉好像蜀国大将很多,实际不是这么回事情。早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征之时,就号称雄兵百万,猛将千员。诸葛亮与孙权对话中,曾说曹兵马步水军,约一百余万,年能征惯战



之将何止一,二千人。这当然有诸葛亮根据孙权特征,故意夸大意味。但那时马腾韩遂的西凉还没有平定,徐,扬一带也还有部分未归属,汉中也没有占领(后来虽丢失但迁出了民众,物资)要是把这些地域考虑进去,再参考荆州丢失,夷陵惨败等情况,就能比较客观的评估蜀国的实力。



事实上,再强大的国家,也怕胡折腾。蜀国即使最强大的刘备称汉中王 后短暂的一段,其势力仍不是最强大的。俗话说,宰相起于州县,大将拔于卒伍,蜀国地域狭窄,人口不多,兵员紧缺,那里能说大将最多,恐怕连中不溜都算不上,只能老老实实居第三。加上刘备诸葛亮,关羽三位缺乏默契配合,各自为政,眼看着把一个即将强大的政权,转眼之间折腾的奄奄一息,五虎上将在短短三年,就折损四虎,这还能说最强,最多吗?如果硬要这么说,只不过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15:28)


流誉后


我觉得这句话反过来说更能符合大众的认知。大家或许会认为刘备手下大将很少,实力却比较强才对。

我们来看看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张飞是万人敌的猛将,但是他们二人有致命的缺点,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

然后就是马超和黄忠,这两位都是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将领,马超的确很勇猛,一度将曹操逼到险境,黄忠老当益壮,因取汉中立大功而得以与关羽平地位。然,马超到了刘备这里似乎没有独立时那么耀眼,黄忠因寿命的原因没能活到夷陵之战。

赵云比较特殊,他同样被刘备信任,但是却逊色于其他人,他的定位更像是保护中枢。由于刘备集团地盘有限,军队不多,尤其是前期,所以将领的定位就没有曹魏那么明确,除了赵云有带兵的天赋外,无人能用,兵力有限也是原因。比如曹魏集团有明显的内、外军,刘备集团就没有那么明显。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曹魏有十个人,有十个城,就可以分配四人专门管理边境,而假如刘备只有三个人,只有三个城,中枢和地方没啥区别。

还有就是行伍提拔起来的魏延,魏延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打上去的,汉中要地给他证明了他的实力。姜维是后期重要将领,但是回天乏力,本身的军事能力也体现不出来。

孙权倚仗本土士族,所以他的将领中士族占的比例就越来越高。曹魏地广人多,是人才辈出之地,本族人士也受到了良好的熏陶,都很能打,再加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气魄,曹魏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就举曹魏的例子,夏侯惇、夏侯渊兄弟都督地方,张辽等五子分听调用,曹仁曹洪重点任用,明显要比蜀汉强的多。夏侯渊死了对曹魏的影响远没有关羽死的影响大。原因除了关羽可能比夏侯渊厉害一点外,将领稀少也是重要的原因。简称刘备输不起。

刘备发迹后反而成了输的最惨的那一个。


大眼大世界


大家好,我是侧耳倾听history,一个历史达人,浅读过《二十四史》,追过多年穿越小说。喜欢的请关注或点赞,谢谢。

我想提问者问这个问题应该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是把蜀汉作为正统来对待,尊刘贬曹,把刘备塑造成仁厚的形象,把诸葛亮塑造成智多近妖的谋事,把五虎上将塑造成英勇无敌。

但真实情况却是蜀汉的谋士大将都是三国中最少的。除了关张马黄赵五人外,你还知道谁?

而且国家军事实力的比拼,最重要的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而综合实力的体现就是就是土地,人口。


翻开史料,三国末年实力对比:

蜀汉仅有益州一州之地,辖郡、国12,县118个,“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魏国有冀、兖、青、徐、豫、并、司、幽、雍、凉十州之地,辖郡、国82,县796个。“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男女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二百二十一”。

吴国有扬、荆、交、广四州,辖郡、国43,县313个。“有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曹魏的人口远远多于东吴和蜀汉,人口多意味着兵力多,粮食多,人才也多。

从地图来看,蜀汉的地盘并不比东吴和曹魏小多少,但真实情况就是蜀汉的地盘大部分都不能有效统治,治下土著少数民族太多,真正有效统治的益州开发一般,广大的云南四川等地山地太多。

而相比之下,东吴地区开发情况较好,而曹魏治下原来就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土地开发情况很好。
所以三国僵持时间越到后期,曹魏实力比蜀汉和东吴的优势就越大。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三国时蜀国本身就是三国中最弱的。

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


历史的天空history


有这个想法的人肯定是只读三国演义,不看三国志吧。历史小说总是会犯一个毛病,就是一方面把人物写的无比牛X,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尊重史实,写的就比较蛋碎。同样的毛病《水浒传》也有,明明梁山好汉把朝廷都打成傻X了,但是还是被招安了。现代小说《李自成》的毛病也是一样的。

其实蜀国武将多,完全是写作角度问题。在三国里,魏国典型是兵多将广,武将有徐晃、许诸、张郃、死了的典韦、张辽、李典、乐进、于禁、投降的庞德、王双、文聘还有自己一家子亲戚: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谋士主要有:郭嘉、司马懿、贾栩、 荀彧、荀攸、程昱,还有诸葛亮的弟弟诸葛诞。

上面的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谋士,就算是贾诩这种我们熟知的自保型的谋士,分分钟也能把长安搅的腥风血雨。可以说谁也不是省油的灯。

(贾诩)

然而东吴只会打水战吗?别闹了,金庸先生曾经就说,历史上由于角度问题,对三国的演绎角度从曹魏转变到了西蜀。但是如果他做的话,希望从吴国的角度重新写三国:

吴国武将最突出的特点是儒将,不好归类,但列举还是没问题的:

典型武将:太史慈,周泰, 甘宁 凌统 徐盛 潘璋 陈武,丁奉,朱治 朱然 吕范 全琮 吕蒙 程普 黄盖 韩当 吕岱 诸葛恪 滕胤 孙峻 孙綝 濮阳兴 陆凯 等等

文臣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绩 虞翻 张温 骆统 诸葛瑾 步骘 顾雍。

而且东吴发家靠的就是孙坚、孙策、孙权这三代人武力打出来的,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话在当时绝对不是开玩笑。

然而,即便是三国演义,以巴蜀为主角,能提的到的武将也并不多,所以巴蜀政权天然就非常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其实就是兵力不足的表现,兵力不足到甚至不让魏延走小路偷袭长安。说白了,小说中诸葛亮之所以在战争问题上保守,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底子薄,不敢冒险的缘故。

我们还能说巴蜀武将强吗?


酒骑风


刘备手下大将很多,这是谁告诉你的??整个三国时期,刘备都是缺乏人才的,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魏的文官不用介绍太多吧,汉留下一堆官员,加上各大名门望族,武官简直不要太多,曹家夏侯家自产一大批。这里要说一下颍川,一个地方神级人物出一两个就了不得了,颍川这地方直接量产。

吴属于在自家地盘发展,人才也是数不胜数,演义里对吴贬的很多,但事实上人家再怎么也是老二啊。魏最风光最巅峰的时候,大军压境,吴把魏烧的毛都不剩。蜀最膨胀的时候,全军出击,一样被吴杀的片甲不留。这里也顺带提一句,魏在这个时候有一场辩论,究竟怎么选择,因为各方面原因没有联合吴或者蜀去干另一方,而是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期待两败俱伤坐收渔利。结果吴出乎意料的猛,魏根本来不及反应,就把蜀全杀光了。

至于蜀,刘备是外来户,魏吴都是有根基的,只有刘备是带着人去他乡创业,别看演义里说他多仁爱,多忠厚,实际上本地人才很多人都不鸟他。现在多数人会把中山靖王之后当做常识,实际上古人不傻好吗,古代科技是落后,不是智商落后。蹦出一人说我是皇族的,你信啊?老百姓或许信,那些名士有这么好忽悠吗?就像很多人心里都知道禅让帝位是个什么操作,但是人家不会说出来。刘备的身份也一样,我虽然不跟着你干,但是也没必要硬怼你。所以刘备缺人才,一方面是他乡创业,另一方面是他没有合法性,很多人不愿意跟着他。。曹操孙权都是各自家族就有一票人,然后亲戚朋友同学一堆,这些人聚起来,再加上各自的宣传拉票,人才当然多。


向上才不遗憾


谁跟你说的蜀国名将多呀。是你自己脑补的,还是你看书看出来的?实事求是的讲述,蜀国的实力是最差的,武将也是最差的。有人说过,蜀,小国尔,名将唯羽。

关羽确实还凑合,武力统帅都可以,带兵,能力也相对较强,所以是蜀国唯一的名将。其他的要不就是只能打打杀杀,没有统帅能力。要不就是非常中庸的那种。谋臣也没几个,卧龙,凤雏之外几乎没有了。别看其他的,其他的都是吹的,所谓的姜维连邓艾都不如。

相对比较魏国的吴国的那能人,武将简直太多了,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并且是全时期覆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