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康熙帝駕崩之後,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雍正帝。但雍正帝究竟是如何繼位的,長期以來在民間有種種傳說,史學界對這一問題也有幾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還是一個懸案……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雍正畫像對比《步步驚心》形象(吳奇隆 飾)

在民間傳說中,多認為雍正帝繼位是非法的,是篡位奪權。一種說法就是所謂“矯詔篡立說”。早在雍正帝在位時,社會上就盛傳:康熙帝要將皇位傳給十四子,在他患病的最後幾日,曾經下旨召十四回京,但是胤禛的死黨隆科多卻隱瞞了諭旨。致使康熙帝去世當日,十四都沒能趕到。於是隆科多假傳聖旨,擁立胤禛為皇帝。另一種說法是“盜改遺詔說”。康熙帝原來就有手書,要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卻被人將“十”改成個“於”字,於是遺詔明明是“傳位十四子”,去變成了“傳位於四子”,那麼,是誰來盜改了這個遺詔呢?有傳說是雍正帝本人改的;有的說是康熙帝把遺詔寫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將“十”字抹去了;也有的說是由一些雍正帝府中所養的武林高手所改寫的。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雍正王朝》雍正形象(唐國強 飾)

然而這種觀點遭到了部分學者的質疑……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康熙微服私訪記》康熙形象(張國立 飾)

第一,康熙帝遺詔是用滿文寫的,不可能篡改。

第二,隆科多與雍正帝原非深交,何苦冒險矯詔擁立?關於矯詔奪位的種種傳聞,無非是出於政敵的中傷。

第三,皇十四子若是康熙帝選定的皇儲,為何長期滯留邊陲?

第四,康熙帝臨死前曾命雍正帝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時又將幾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塌前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可見康熙帝想立的就是四阿哥胤禛。

第五,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晉封為親王,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後22次參與祭祀活動,次數比其他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帝對胤禛之子弘曆寵愛有加,稱讚其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見,雍正帝是後來居上的皇太子候選人。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宮》雍正形象(何晟銘 飾)

後世有人根據雍正帝在品格、才幹、年齡和氣質上的眾多特點以及雍正帝本人在皇宮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煉多年的特徵,康熙帝對雍正帝的認識和父子感情基礎,當時諸子爭儲鬥爭的背景,認為康熙帝在死之前留下遺詔的在場人物、地點、時間以及情節等來綜合分析,認為雍正帝根據父皇“倉促時間一言而定大計”,是合法即位的。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甄嬛傳》雍正形象(陳建斌 飾)

官書記載中,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冬至前,康熙帝患病住在暢春園療養。胤禛請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帝卻讓胤禛奉命代替自己到南郊祀天,並且命他待在齋所虔誠齋戒,不得離開。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的病情突然惡化,這時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暢春園來。而在胤禛沒到之前,眾多阿哥和隆科多早已在康熙帝的命令下來到御榻前。康熙帝對他們說:“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當胤禛來到康熙帝面前時,康熙帝還能說話,告訴胤禛他的病情日益惡化的原因,但是到了夜裡戊時,康熙就歸天了。隆科多即向雍正帝宣佈“遺詔”。胤禛聽後昏倒於地,痛不欲生,而其他阿哥則向胤禛口頭,勸他節哀順變,因此雍正帝就履行新皇帝的職權,主持康熙帝的喪葬之事。雍正帝特別強調:當日情形,“朕之諸兄弟及宮人內侍與內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見者”。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康熙王朝》康熙形象(陳道明 飾)

雍正帝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帝的壽終正寢後才開始的,是屬於正常並且合乎法理的。對此,清代官書眾口一詞,都是同一個口徑。但是雍正帝繼承皇位後仍然存在許多令人費解的事,而且他即位後的很多言行,尤其是與大肆誅戮貶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連接在一起,更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雍正帝嗣位,究竟有沒有篡改康熙遺詔?——大解密

《宮》康熙形象(湯鎮業 飾)

這些問題使一些清史專家耗費了很多的精力,直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解釋。可以說,在沒有獲得新的可考材料之前,雍正帝的即位是否合法合理,依舊是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