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拼多多走上納斯達克,山寨是否還在延續?

從上市首日股價大漲40%到跌破發行價,拼多多這個“三歲孩子”正經歷全民輿論的衝擊。

憑藉“社交+電商”的拼團模式,這家成立僅三年的電商公司不僅實現了月銷千億的紀錄,還迅速登錄納斯達克上市,其創始人黃崢更是一躍成為身價近千億的商業人物,可以說黃崢帶著他的拼多多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

“三歲”的拼多多走上納斯達克,山寨是否還在延續?

然而在這份商業神話的背後,卻充斥著一些讓人無法理解的邏輯和“造福”中低收入人群的山寨產品。

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在7月最後一天,拼多多召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算是正式回應外界盛傳的謠言。真實情況是,拼多多已經下架“小米新品”電視,“陀螺”剃鬚刀、“小塊”黑麵膜和“黑腳”拖鞋都沒有在拼多多銷售,低價奶粉也只是臨近保質期。對於拼多多賣假貨的問題,其聯合創始人達達辯解,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作為一個已經上市的全品類電商平臺,且不說保證商品質量是企業最起碼的責任與義務,對於客觀存在的問題不僅不能勇於承認,卻以“我還是3歲的孩子”為由推卸給人性與社會,這種“孩子還小,不懂事,請不要跟他計較”的理論,讓人不得不質疑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領導人的認知高度,更何況現在任由孩子“野蠻生長”,長大就一定能變好嗎?

不可否認,拼多多這種抓住長尾用戶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中低端產品的消費市場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大。但平臺上涉嫌假冒品牌商品佔比四成、銷售量、銷售額佔比六成的數據顯然不正常,應該找不到任何一家上市企業能有如此“殊榮”。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顯然,作為平臺方的拼多多監管不到位,甚至可以說是縱容和鼓勵。那麼媒體的口誅筆伐與消費者的集體抵制對拼多多真的不公平嗎?

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讓安徽安慶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拼多多CEO黃崢在4月份接受《財經》專訪時做出如上闡述。乍一看,情懷頗高,但從拼多多上充斥的假貨來看,事實似乎並不是這樣。

安徽安慶這樣十八線小城市的消費者會追求廉價,但絕非盲目,商品的優劣好壞總是能分清的。如果說商品價格會影響他們的選擇,那麼對商品的認知程度就決定他們到底會不會掏錢。當他們弄清楚正品“小米電視”和假冒產品“小米新品”電視的區別,會不會覺得智商受到了侮辱?

“三歲”的拼多多走上納斯達克,山寨是否還在延續?

拼多多目前暴露的出來的想法就是,“三無”廚房紙、好一半爛一半的水果足以讓這部分人群感到滿足,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與一家上市公司是那麼格格不入,如果懷著惡意去揣測拼多多,是不是一開始就打算利用十八線小城市的消費者愛佔便宜、信息不對稱、維權意識低的特點,來實現自己的上市之路。

吳曉波在《拼多多的新與舊》中提到一個觀點,“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是所有商業行為的法治化前提。那種認為低收入人群就可以用假冒偽劣商品去滿足的想法,本身就是對這部分人群的侮辱。”

消費升級能不能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讓安徽安慶人用有問題的廚房紙和水果肯定不是消費升級。

平臺上假貨比例不高,但山寨貨確實有需求

“三歲”的拼多多走上納斯達克,山寨是否還在延續?

這是拼多多CEO面對假貨質疑給出的答覆,顯然這個答覆不能讓人滿意,但恰好從側面解釋了拼多多APP上為什麼沒有品牌導航欄,因為企業從創立之初就沒有打算樹立“品牌”的概念,而是默許甚至是鼓勵廉價的山寨貨。

此前在朋友圈瘋傳的《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標題雖然有些誇張,但文中所說“世上最怕的事,就是你和他說品牌,他和你談情懷;你和他說法律,他和你說發展階段”卻是真真實實的拼多多。每個階層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但這並不意味著低質低價的山寨商品是人民群眾的普遍需求。

商業模式的成功不意味著可以就此丟棄商業基本原則,拼多多和黃崢都沒有弄明白,不是山寨貨有市場,而是便宜貨有市場。我相信沒有人會指責你賣79.9包郵的包包,但是你非要在包包上印上GUCCI的logo就不對;也沒有人會反對你賣9.9一件的T恤,但你不應該叫它adida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