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最後如果十三爺不出現,雍正還有後招嗎?

潛水22011


這本就是雍正帝做的一個局,即使老十三胤祥不出現,雍正帝照樣能控制局勢!

要解釋清楚這件事,大家還得先看一下我上一篇回答,然後再看這篇回答!

上一篇悟空問答中我們談了轟轟烈烈的八王議政逼宮事件,在這場逼宮大戲中,貌似老八胤禩一直佔據主動,實際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

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疑義,比如雍正帝再三向弘晝確認老十三胤祥的下落,比如雍正帝見到老十三胤祥到來鬆了一口氣……

今天楊角風就給大家詳細的分析,解釋疑問的同時,告訴大家為什麼整個局勢都在雍正帝的控制之中?

一、

我們先來解釋為什麼雍正帝設的局並沒有包含老十三胤祥的戲份?

可以肯定的是,整場事件中,老十三胤祥是不知情的,所以才在弘晝跟他提出了豐臺大營被共管以後,抽身離去。

前面我們也講了,整個事件都是雍正帝設的局,那麼為什麼不提前告知老十三胤祥呢?

其實很好理解,雍正帝是一個心思縝密的人,他之前也不止一次提醒過老十三胤祥,說他的府上到處都是老八胤禩的眼線,可是老十三胤祥並不在乎。

而雍正帝的這個局,必須騙過所有人,所以,原則上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甚至自己的親兒子他都不能透露一絲。

而此時的老十三胤祥,已經是重病在身,之所以雍正帝在這個時候佈局,也是這個原因。老十三胤祥出了名的俠肝義膽,也是反對雍正帝對自己的兄弟下手的人,如果老十三胤祥去世後,雍正帝再收拾老八胤禩等人,總感覺對不起死去的老十三胤祥。

所以,雍正帝要做的就是讓老八胤禩在老十三胤祥面前露出馬腳,讓老十三胤祥眼睜睜的看著老八胤禩大逆不道,只有這樣,雍正帝才會心安理得的收拾老八胤禩一夥。

如果老十三胤祥病重去世以後再收拾老八胤禩一夥,雍正帝其實力量被削弱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十三胤祥一個人就可以空手接管豐臺大營,那麼如果他在大殿上,豐臺大營的人過來逼宮了,難道他接管不了?

所以,老十三胤祥在大殿上,反而比在外面對雍正帝來說,更安全一些!

二、

再有一個關鍵詞“共管”:

什麼叫“共管”?就是共同管理啊,一個外來的四個參將,過來就跟其餘參將平起平坐,然後第二天就跟大家說,我們造反吧?

可能性有多大?

豐臺大營中原來的將領本來就被突然過來的參將削弱了權力而苦惱,這次一聽這話,還不馬上屁顛屁顛的拿住這幾個人,然後到雍正帝面前表功?

再來說說雍正帝為什麼關心老十三胤祥是不是真的去看病?

其實雍正帝自己都說了:

“他不是被什麼人劫持了吧?”

也就是說雍正帝本來已經設好局了,結果老十三胤祥不見了,此時的雍正帝最怕的是他們以老十三胤祥來要挾,因為以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感情,雍正帝還真不好辦。

隨後雍正帝恨恨地對老八胤禩說:

“要是十三弟有什麼三長兩短,你和你的那些同謀們,那就自絕於天地,自絕於列祖列宗!”

這就是為什麼雍正帝慌了的原因,他並不是為自己的安危慌,因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真正慌的是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不在這裡,會不會被他們劫持了?

三、

等後來老十三胤祥來了後,衝雍正帝點頭,但其實他表達的意思是豐臺大營沒事,而雍正帝表達的意思卻是老十三胤祥沒事,這才是他真正鬆了一口氣的原因。

其實雍正帝早就在老八胤禩一夥中插入一個臥底了:

這個臥底就是睿親王!

整個逼宮事件中,睿親王一直默默的觀察著這些人,並沒有說一句話,這是非常反常的表現。

尤其是其他王爺說的異常激動的時候,他也是穩坐泰山,一直在暗中觀察著諸位。

大家要注意他的面部表情,一直是木木的,唯獨等到老八胤禩終於按耐不住蹦出來以後,他的面部表情開始變得詭異起來。

當張廷玉痛斥各位王爺的時候,其他王爺羞愧的低下了頭,唯獨睿親王環視各位王爺,不經意間露出一絲微笑,這個微笑正是勝利的微笑。

尤其是在老十三胤祥還沒有到的時候,雍正帝誇他,他是面帶笑容下跪稱謝的。

這個時候老八胤禩的陣營其實有點慌了,老九胤禟不愧是老八胤禩陣營的“小諸葛”,他馬上搭話:

“這睿親王進京,和其他三位王爺一樣,在一起一同議了整理旗務的綱目,還一起建議了八王議政,並沒有誰在背地裡另起爐灶啊。”

這正是老九胤禟心虛的表現,他越狡辯沒有誰在背地裡另起爐灶,就越證明這件事是真實發生的。而睿親王為什麼帶一個“睿”字呢?還不是說他比較睿智?而且最後其餘王爺都被處罰了,唯獨他沒有受處罰,就說明他在逼宮之前就已經早早的彙報雍正帝了……

四、

雍正帝終於收網:

很多人說雍正帝確實慌了,是的,一方面他是為老十三胤祥著慌,另一方面則是故意裝作慌了,目的是引誘老八胤禩發話。

我們仔細看這段戲,最開始的時候,一直是其他三位王爺在說話,老八胤禩遲遲沒有發言。老八胤禩何許人也,聰明的不得了,如果雍正帝早早的就收網,老八胤禩沒有發言,自然也不是重罪,雍正帝無法處理。

所以雍正帝不止一次的暗示老八胤禩講話,甚至不惜激怒於他,可是老八就是不肯說話。雍正帝心中明白,老八胤禩沒有十足的把握是不肯暴露的,所以,他的最後一招就是故意叫圖裡琛上殿,圖裡琛也心領神會的說自己的御前侍衛人馬都被撤了。

隨後雍正帝又故意問弘晝豐臺大營的事,弘晝不知其中有詐,所以也暴露了豐臺大營和西山大營被共管了……大家其實很容易理解,一個軍隊突然調過來一個軍官,軍隊中能沒有給雍正帝偷偷報信的人?所以雍正帝是明知故問的,也故意表現的很慌亂。

其實有點常識的人也知道,即使真的被接管了,也不能當著眾人的面講,這不是自斷後路嗎?之所以雍正帝要當面說出來,就是讓老八胤禩放掉最後的警惕。

其實如果仔細看雍正帝的表情的時候,你會發現,當老八胤禩稍微有個動作的時候,雍正帝是在偷偷笑的。

終於最後老八胤禩說出了自己是不是自絕於列祖列宗,黃泉路上自有印證!

雍正帝等著的就是這句話,所以老八胤禩這句話剛落音,圖裡琛就再次進來了,雍正帝也開始收網了。

然後是老十三胤祥示意圖裡琛,然後是圖裡琛下的命令帶那四個參將進來,咦,圖裡琛不是沒兵了嗎?

大家再注意帶四個參將進來的人的裝扮,都是穿著黃馬褂哦,說明什麼?

說明這幾個人都是御前侍衛啊,那麼大家還認為御前侍衛都被隆科多替換了嗎?

所以,整個八王議政逼宮都在雍正帝的掌控之中,唯一沒有掌控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不見。而從睿親王的表現、雍正帝的表現、圖裡琛的表現,三個細節就能分析出來雍正帝當初跟老十三胤祥說要擠掉這個膿包,絕不是隨便說說哦,而是早早就布好了局!

至於隆科多的突然背叛,也是在雍正帝的預料之中,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如果真發生如電視劇中類似情節,炒米抱歉地告訴各位,怕雍正是沒有後手了。


雍正一度處於被動狀態之下,幾次差點跌倒。雖然被九爺罵結巴的狀元郎和張廷玉等人都曾直言助陣。但此刻,其實已經不是靠言語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了,就是靠兵馬在誰的手裡。直到十三爺胤祥被抬進來之後,給了雍正一個眼色,意思兵權已經全部掌握了,雍正的臉才有一絲血色。

而胤禩敢於逼宮,在於他暫時掌握了京城內外所有兵權。


四位旗主王爺借整頓軍務為名,利用弘時騙了弘晝“誤傳聖旨”,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在《雍正王朝》裡,這兩支京畿衛戍部隊是北京城城外的除此無他的部隊。)而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和領侍衛內大臣,又掌握了紫禁城內的皇家衛戍部隊和京城公安武警部隊。他利用巡捕五營的人馬全部換防了侍衛營人馬(《雍正王朝》裡提到的御林軍)。所以裡外裡的軍權都在胤禩的掌握之下了。


但十三爺胤祥有著其他人沒有的特權,那就是無論城裡城外那支部隊,裡面都有胤祥的人,而且由於雍正對胤祥的信任,曾經特旨城外兩營(僅僅城外兩營,其實也多虧了這個特旨,最終救了自己)只奉聖旨和胤祥的手諭。所以胤祥可以隨時接管城外兩營的兵權。

但胤禩雖然暫時掌握軍權,即便殺了雍正,他也不能自立為帝。他只有兩種操作:


一是逼迫雍正同意所謂的“八王議政”。
雍正一旦同意”八王議政”參與議政的八王,裡面鐵定包含四位關外的旗主王爺,他們有兵權入股,而且暫時聽胤禩的,那麼剩下四個名額,他們最多留一個席位給雍正,剩下的都是八王胤禩的人,所以胤禩最終奪得實際拍板權,也就是通過這個方式,將雍正的權力轉移給自己。


二是逼雍正退位,將皇位禪讓給弘時。然後自己把持朝政,弘時因為有把柄在胤禩手裡,所以弘時便是一個傀儡。但弘時也是有野心的,而且這個方案裡也是有漏洞的,所以對於胤禩而言這是下策。所以他選擇了“八王議政”。

雍正如果沒有老十三解圍,那他的最終選擇可能是堅決不同意”八王議政”的方案,轉而雙方妥協,進入下一種模式,即禪位弘時。然而有沒有新轉機,就得靠弘時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假設,歷史上沒有“八王逼宮”;弘時也沒有把柄落在胤禩手裡,因為“恩科舞弊案”也是不存在的。所以這麼驚險的一幕是不可能發生的。胤禩集團的力量實際上無法對雍正形成實際威脅。最終雍正的所有政敵都集中在雍正4、5年全部解決掉了!


炒米視角


當然有後招,只是抓不住八爺他們而已!按著當時清朝的制度,所有官兵一律效忠於皇帝。將領只是有統兵權跟調兵權,包括隆科多,他也只是調走了九門的官兵,換防了雍正的御林軍,但是並不代表這些士兵敢去擒拿雍正,而且因為這麼些人每天都能見著雍正,也不存在認錯人的說法。

其次,八爺他們實際上犯下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的兵權實際上也不是自己掌握的,都只是收買帶兵將領而來的。這使得士兵對他完全沒概念。比如,他通過豐臺提督控制豐臺大營,但是豐臺提督一死他的部隊就全部倒向十三爺。

因此,假如八爺他們真的敢動,除非他們自己親自動手去抓雍正,殺雍正,否則沒人敢動手。但是,八爺九爺十爺打得過圖裡堔麼?圖裡堔的御林軍被調走了,可是他依然是大內侍衛中的高手,救駕可是大功一件。讓他去抓八爺他們估計辦不到,護著雍正逃出殿外還是沒問題的。只要逃出到殿外,那些士兵們看到正主雍正,那麼肯定是選擇護駕的。


優己


張廷玉演說之後,只是拖延了時間,並沒有阻止局勢的進一步惡化(後來有張廷玉衣襟拭汗的鏡頭),說明什麼呢?局勢不可控了。雍正在臺上也沒話了,垂頭喪氣的樣子。劇中第一次叫圖裡琛調御林軍,圖裡琛表示“奴才無能,被隆科多帶人換防了”。第二次圖裡琛進前說“皇上”,雍正都沒有抬頭,只是問“什麼事”,雍正那時的心情是絕望的(既然御林軍已被敵人掌握,你這個頭領能有什麼好消息),“十三爺,十三爺他……”,聽到有十三的消息,雍正急了“十三爺他怎麼了”(雍正確實擔憂十三為人所害,但潛意識裡又盼望這個一直信賴的弟弟擎天保駕),圖說“他來了”,殿門打開,雍正看到十三好端端的坐在轎子上,心裡已然有了主心骨,“快,抬進來抬進來”,就算是皇弟,抬著進殿怕也是自古寵臣沒有的殊遇,所以侍衛們發愣,圖說“你們聾啦,皇上叫你們抬進來就抬進來”。之後一個眼色,雍正那心如一塊石頭落地的表情。劇中細節上把雍正的反抗絕望新生的心理境界刻畫的淋漓盡致,還有什麼可以揣度的呢?


江潤聲


首先,不得不說八爺黨逼宮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精彩段落!

如果最後十三爺不出現的話,雍正自己是沒有什麼後手的。但是這並不影響雍正最後能贏,十三爺收回兵權後出現只是加快了事件收場,不然這事還得再墨跡一會。雍正能贏的關鍵人是張廷玉,是他及時站出來引經據典對“八王議政”進行了有力駁斥,從而使“八王議政”失去法理依據,使雍正在法理上直接反敗為勝,同時也揭露了八爺黨借“八王議政”行逼宮奪權事實的真面目!這樣一來,搖擺不定的眾臣就全部站到了雍正一邊,這次事件的生力軍——4位鐵帽子王也啞火了。再者說,即便是隆科多掌握了皇宮宿衛,但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八王議政”了,難道八爺敢當著眾大臣和鐵帽子王的面調動侍衛弒君不成?因此,八爺黨逼宮這事,掌握兵權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合情合理合法的理由讓雍正交權。既然理由被駁倒了,要兵有何用(又不能弒君)。所以說,八爺黨這次逼宮只是打敗了雍正個人(雍正已經被“八王議政”逼的無力反駁),但是卻輸給了雍正的皇帝身份(張廷玉的正直忠誠使他站出來保駕)。這也就是八爺在最後說的“如果雍正不是皇帝,雍正是贏不了的”。





琅琊清靜散人


有啊,就是玉泉山後的血鷹。

血鷹手下有兩支軍隊,一支是“血滴子”,另一支是血騎。



《雍正王朝》播了那麼多集,大家不感到奇怪,為什麼大名鼎鼎的“血滴子”從來就沒有出現過?

當年康熙在位時,宮庭安全和隨身侍衛由圖裡琛負責,而康熙外出的時候,狼瞫則率領一支鐵騎暗中護衛。

狼瞫鐵騎與康熙保持著緊密的聯繫,而這支部隊的其中一部其實就是表面上的負責後勤的那支輜重運輸車隊。



這支部隊的組織很嚴密,成員都是由以前戰爭中曾經受過戰傷的士兵挑選出來抽調組成,幾乎個個都是死士,武藝高強,訓練嚴格,以一當百,待遇也遠遠高於其他部隊的戰士。只要他們出現在戰場上,必然是一場擊潰戰。他們打仗是從來不要俘虜的,所過之處,必寸草不留。 當年二徵葛爾丹,夜襲大營,擊殺葛爾丹大妻的就是這支狼瞫鐵騎的一部。

康熙出行時,他會每隔一段時間向附近的輜重隊要一種特殊的供給――經書。如果超過一定的約定時間,沒有接到來取經書的旨意,這支部隊就立刻露出本來面目,全副武裝,頂盔披甲,帶上兵刃,迅速向康熙的位置靠攏,以防不測。


雍正也一樣,與玉泉山血鷹軍保持聯繫的靠的大太監李德全。

每天皇宮向玉泉山取水的那支運水的車隊就是血鷹軍的小分隊。那支取水車隊的車上會覆上黃旗,做為皇家標誌,但其中一輛車的黃布幔是外鑲白邊。宮中發生異變,皇帝遇到危險,李德全就會讓這輛車把黃布幔的白邊換成紅邊布幔,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示警信息傳達出去。

當玉泉山值隊的警衛發現警示信息,就會迅速告知血鷹,盤據在周邊的血騎和血滴子就會立即集合起來,領命出發,迅速入京,瞬間把皇城搞得天翻地覆。



營救皇上脫離險境是血滴子的任務,而血騎則會把所有敵對武力殺得片甲不留。

血鷹部隊的人員也是由以前的戰鬥部隊中曾經受過戰傷的精銳戰士嚴格挑選組成,忠心耿耿,武藝高強,還擁有最精良的兵器和馬匹。以前的步兵戰士就成為血滴子,而騎兵戰士則加入血騎。選拔嚴格,訓練更是十分殘酷,是精銳中的精銳。血滴子大約一千餘人,血騎則約有一萬三千多人。



雍正接手康熙的皇位以後,自然也接手了康熙遺留給他的這些神秘武裝,這支血鷹部隊的戰鬥絲毫不亞於當年的狼瞫鐵騎,甚至更強。


饞嘴肥貓鏟史官


肯定有後招的。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有一個情節讓我很奇怪,雍正都快被人幹掉了,居然還在那裡數忠臣的人頭數,這個情節是在知道了胤祥病重不能上朝以後,這是為什麼呢?我猜雍正剛開始會想到胤祥帶兵救駕,逮捕逼宮黨,但是聽了弘晝的話後,知道胤祥沒指望了,所以實在不行的話就大開殺戒,把不是忠臣的全部幹掉,這也就是他數人頭的目的。要知道這之前他已經準備把歪把舅舅隆科多拿下了,不可能放任隆科多任九門提督而毫不提防,隆科多的人裡有多少能聽他的話?真要動起手來,隆科多的人估計會先把隆科多幹了。這一點,從胤祥毫無聲色地進了大殿就能看出來,這也是胤祥一進來,隆科多就退出去的原因。他要退出去看看,為什麼在自己人重重包圍下,胤祥能夠大搖大擺地進來,連一點動靜都沒有。都對皇帝逼宮了,誰還會對一個病懨懨的十三爺客氣?就算胤祥帶著人馬闖宮,起碼也得有點動靜啊。所以,隆科多的人,必定絕大部分成了保皇派。況且,看情形,睿親王應該私下裡早就向雍正投誠了,否則,以雍正的性格,就算睿親王說了好話,但畢竟參與了逼宮,不可能完全不處罰。如果老十三不來,真動起手來,隆科多的人裡面的保皇派再加上圖裡琛的人,可以光明正大地把八王黨屠殺,把除睿親王以外的其他三王以謀反的名義幹掉,由雍正和睿親王瓜分其他三位旗主的勢力,皆大歡喜。


十年1238368


先別扯什麼粘杆處血滴子之類的,那個畢竟沒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真正出現過。

僅就電視劇的形勢來判斷,如果雍正和老八徹底撕破臉,玩狗急跳牆的話,他還是有一些勝算的,至少五五開。

首先,老八的陰謀已經被張廷玉揭穿了,而且四個鐵帽子王也基本被分化瓦解了。這裡會有人反駁,說張廷玉畢竟沒有槍桿子,而老八卻手握京郊兩個大營的兵力和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的人馬。但我們不能把今人的思維套用在古代社會,中國古代是一個講究“名正言順”的時代,如果你名不正言不順,即便是手握槍桿子,你自己都覺得心裡沒底,你的對手就會趁勢分化瓦解你,要不然為啥中國古代會有那麼多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能退敵的例子呢?



第二,在君主權威達到頂點的清朝,老八名不正言不順,還想把雍正拉下馬,這個難度的確有點大。清朝是一個君主專制強化的朝代,大臣張口自稱“奴才”,動輒三跪九叩,殺你頭你還要謝恩領賞,說錯話你也必須奉承,做臣子不是在輔佐皇帝,糾正皇帝,而是在配合皇帝實現其意志。以當時的情勢來看,八王議政已被拆穿,四個鐵帽子王已有退意,老八隻能靠著“皇帝失德”硬撐,老九甚至有意把鐵帽子王綁在自己的戰車上,說“沒有誰另起爐灶”。這時候如果老十三沒出現,只要雍正藉著老九的話,以皇帝之尊問罪於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十有八九會倒向雍正,朝臣們都是牆頭草,到時候朝堂內的輿論形勢肯定會為之一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沒有老十三出現的情況下,雍正依舊有奪回兵權的可能性。有人會納悶,不是說京郊的兩個大營已經被關外鐵騎共管了嗎,而且宮廷已被隆科多帶來的人馬換防了,哪裡還有什麼勝算。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京郊兩個大營的兵權是共管,並非徹底被奪,而且是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當時豐臺大營的提督不聽令,老八說聖旨明天就到,並抬出弘時和弘晝來壓人,這才勉強聽令,關外的兵馬和參將才順利進駐。可時間一長,轉天一旦沒有聖旨到來,聽令於雍正和十三爺的豐臺大營提督勢必起疑,以這種高官的覺悟,他完全有可能自作主張,將關外軍馬拿下,並組織兵力迅速警戒,或立即向澹寧居靠攏,隨時準備勤王護駕。



再有,朝會並不是在紫禁城開的,而是在澹寧居開的,這個地方位於京郊暢春園,所以它並不完全被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所控制。用隆科多自己的話說,今天朝會出入的人多,才把步軍統領衙門的人調來,把圖裡琛的御林軍給換防了。於是這裡就出了問題,步軍統領衙門的士兵只知道是去維持秩序的,並不知道隆科多是叫他們謀反去的,如果豐臺大營的勤王兵馬趕到,與圖裡琛的御林軍協同,告知他們真相,並威嚇他們放下武器,你覺得他們該怎麼辦呢?

依我看,雍正如果能獲勝,有可能會是這樣的模式:

繼續依靠張廷玉等老臣與胤禩等人拖時間,如實在不行就以皇帝之尊赦免鐵帽子王之罪,並令圖裡琛就地拿下老八、老九、老十和隆科多等人,等豐臺大營護駕人馬一到,雍正就能取得全勝。

當然,拋開劇情,以雍正的性格,我猜他應該還是會有後手,比如像康熙的狼覃這樣的秘密部隊,其中居間聯絡的應該是雍正的大太監李德全。



因為李德全曾在朝會進行中提醒雍正說道:“皇上,要不要退朝?”有可能這是想告訴雍正:趕緊撤吧,我都給你準備好了。


達摩說


只說劇,不談史。

劇中的十三爺胤祥不出現,那他就更是雍正的後招了。

從前面的劇情看,他還能夠上朝,就說明兩個問題。第一,一時半會他還不會死。第二,他並沒有被挾持。有了這兩個條件,憑他對雍正的忠誠,他是斷然不會不管不問無所事事的,必然要想方設法不遺餘力的幫助雍正清除異己。他自然也就成了懸在胤禩他們頭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的一把刀。有了這把刀,胤禩他們就不能不考慮後果,就不敢把事做絕。

在這朝堂之外,不僅僅只有隆科多,也不僅僅只有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先不說像李衛田文靜這樣的封疆大吏,不還有一個聖眷正隆的四皇子弘時和統領數萬乃至數十萬兵馬的大將軍嶽鍾琪嘛。只要他們還在,只要他們還沒反,雍正就不至於一敗塗地,就還有翻盤的機會。一旦他們揮師勤王清君側,局面的大反轉就不遠了。

再來看看他的對手,看看胤禩他們的心思和目的。他們所要求的無非是那個道聽途說的八王議政,並不是要雍正立即讓位。而隆科多的目的則更明確――保弘時。這樣看他們都不敢立即殺掉雍正。

不有這麼一句古話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瞬息萬變的時局中,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後招。










把酒共東風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小說為主體劇本的電視劇,同時糅合了大量康雍時代的歷史典故還有少許的野史傳說。在這樣一個虛構大於真實的世界之中,還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雍正王朝的世界之中,如果八王議政中沒有老十三力挽狂瀾,那麼雍正肯定還有後招。

在八王議政之前,老八拉攏了三方重要人物,一方是皇三子弘時,一方是關外四位旗主王爺,一方是負責京城守衛的隆科多。

老八藉著職務之便拉攏八旗旗主王爺的時候,老十三已經敏銳感覺到老八有不對勁的地方了。雍正前往老十三府上時,老十三說出了他的擔憂,但雍正自信滿滿的說“讓他去辦,翻不了天”。還說正好借這個機會看看試試老八,要是膿包,遲早要擠了他。

說明雍正早已有了防備,還打算引蛇出洞。

甚至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一下,老八為首發動的八王議政有可能是心機深沉的雍正暗暗推動的,就是想借此機會一舉清除所有不穩定的因素,來徹底消滅推行新政的阻礙。

而到了八王議政當天,雍正也只是震驚,並沒有絕望。或許是老八發動的力量使雍正吃了一驚,但還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所以雍正就藉此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想想當年康熙在位一廢太子時,老十四偽造太子手諭製造兵變,康熙還有狼覃的三萬兵馬壓陣。(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更何況野史傳聞中以擁有血滴子這種特務機構而聞名的雍正呢,而且雍正也不傻,他推行新政遭到百官牴觸,豈能不小心翼翼,肯定比之康熙的底牌還要多。

雍正的底牌隱藏的肯定更深,只不過不在明面上,像康熙的狼覃這張牌也是危機時刻出現過一次罷了。雍正的底牌肯定會在老十三沒動靜以後打出來,只不過最後老十三搞定了一切,沒必要暴露底牌罷了。


雍正的底牌之一肯定有血滴子這種特務機構。

雍正登基時有三大功臣,老十三、隆科多、年羹堯。

而年羹堯雍正很早以前就在其身邊安插了嶽鍾琪以防萬一,結果要架空年羹堯大將軍職務時,嶽鍾琪就起到了大作用。

像隆科多這種掌控京城守衛的人,雍正怎麼可能放心他一個人,更何況以帝王心術來說,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一個人,隆科多身邊絕對有雍正安排棋子,關鍵時刻肯定會起到作用。說不定就如年羹堯身邊的嶽鍾琪一般,也是步兵統領衙門的將領之一,可以調動部分兵馬,並且殺了隆科多來扭轉局勢。

再說說如果真的沒有所謂的底牌。

首先雍正這個人並非鐵石心腸,他心機深沉。一般的皇帝,比如廢太子胤礽在這個皇帝位上,面對這種逼宮,可能就乖乖認輸了,但雍正不會。

在當時雍正登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威望是夠高的了,甚至八爺黨與隆科多談條件時,都共同認為太極殿那個位置也就是雍正的兒子坐的穩了。

所以雍正如果死抗到底,八爺黨不敢殺他,局面肯定會僵持。

而京城外的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就是一個轉機,這兩營是牢牢控制在雍正與老十三手裡。(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也就是這兩個人可以調動,兩個提督也是出自天子親衛上三旗,對於雍正是無比忠心。

當初老八與旗主王爺還有弘時,最後利用不知情的皇五子弘晝做證,說雍正親口說過讓四位旗主王爺進京整頓旗營兵務,還有老八保證明天把聖旨轉發過來,才勉強使四位旗主王爺的四千兵馬與四位將領共管兩營。也就是說只能維持到明天。

如果第二天沒有聖旨,以兩營將領的忠心耿耿,絕對會進京勤王護駕的。而兩營是守衛京城外圍的唯一部隊,兵馬少說好幾萬甚至十多萬,四位旗主王爺的四千兵馬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的,最多牽制一下,而且通過雍正說的可以看出,兩營人馬是隆科多的好幾倍,擁有很大優勢。


還有就是雍正王朝中有一個bug

八爺黨謀劃八王議政,結果當天太極殿上朝,所有成員都進去了,這個就很反常,一般怎麼說都會留下人在外面接應,更何況隆科多與他們只是合作,並非百分之百靠譜,京城外兩營也不穩定,可偏偏這些發動八王議政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殿內,可以說是一個bug。

而隆科多的人馬只是逼近宮內,還沒有膽子衝到殿內,估計隆科多敢,手下也不敢,這時候就形成反包圍。

隆科多人馬包圍宮內,使御林軍大部動彈不得。但太極殿內還有以圖裡堔為首的幾十個御林軍,而發動八王議政的人都在殿內。如果惹急了雍正,讓圖裡堔殺了這幾個人還是輕而易舉的,這時候群龍無首,外面隆科多的軍隊更加不可能亂來弒君。

以此來說,沒有老十三關鍵時刻力挽狂瀾。雍正可能會出動一些底牌,或者費勁一些一網打盡八爺黨及其發動八王議政的旗主王爺和隆科多。

第67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