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對了!“每逢佳節胖三斤”。

說實話,每到過年這段時間,

遠在距離春節還有10多天的時候,

我就開始焦慮了。

我是一個炒雞不喜歡過年的人,

倒不是因為過年要花錢,

實際上我過年花不了什麼錢,

既不走親訪友,也不請客吃飯,還不會打牌,

真沒地方花錢。

我焦慮的原因,是春節期間的無所事事。

大概多數家庭的春節模式,

都是大人吃吃喝喝,孩子沉迷遊戲,

大人猛長,孩子猛耍。

結果春節過完,

又開始想盡辦法給自己減肥,給孩子收心。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很多父母都跟我懺悔過:

“工作太忙,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

但真的給他們時間的時候,

他們又的確不知道什麼才叫做“陪伴孩子”。

幸好還是有“明事兒”的家長,

前幾天在超級育兒師提問:

“假期應該怎樣陪伴孩子,才能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於是我就決定還是寫一篇文章,

提醒大家我們對“陪伴的誤解”的同時,

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正的有效陪伴”。

很多父母在表達疑惑的時候都說過:

“我平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多的啊,

也經常陪著他的,為什麼還是出現這麼多問題?”

就像“多喝點熱水”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一樣,

“多陪陪孩子”似乎也成為了解救孩子的“萬能鑰匙”。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諮詢對話:

“老師,我的孩子學習困難怎麼辦?”

“多陪陪孩子。”

“老師,我的孩子總是表現的很憂鬱怎麼辦?”

“多陪陪孩子。”

“老師,我的孩子好動靜不下來怎麼辦?”

“多陪陪孩子。”

……

於是,很多父母都進入了一個誤區:

孩子出現問題,就是因為自己“陪伴太少。”

要注意的是,這個邏輯是單向的,

也就是說,“陪伴太少,孩子會出現一些問題”,

這個邏輯的確是成立的,

但反過來,“孩子出現問題一定是陪伴太少”則是不成立的。

就好像“所有同性戀都用拇指發短信”,

並不意味著“用拇指發短信的,都是同性戀”一樣。

實際上,“陪伴”不僅不是萬能鑰匙,

“過於親密的陪伴”,還會“殺死”自己和你的孩子。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有一個媽媽向我傾訴她的遭遇:

兒子在一次考試開始前2分鐘,從學校打電話給她,

說自己在學校的洗手間裡,發現門栓有問題,

她覺得非常奇怪:“馬上就要考試了,你還在關心廁所的門栓?”

於是她催促孩子道:“還有兩分鐘了,你趕緊進考場。”

兒子去了,結果一直成績很好的兒子,這次考試一塌糊塗。

並且,自從這次考試失敗,孩子便拒絕再進入學校了。

這似乎令人匪夷所思,

這個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次很平常的考試,既不是中考,也不是高考,

失敗了,並不會影響什麼,

孩子怎麼會這麼小的打擊都受不了?

而且,他為什麼會在考試前兩分鐘打電話給媽媽,

居然只是因為他發現廁所門栓壞了?

嗯,其實並不難理解。

聽完那位媽媽的傾訴以後,

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是:

“在你所扮演的所有角色當中,

比如媽媽、妻子、女兒、兒媳婦、員工、朋友…

這些角色當中,媽媽這個角色,

所佔到的你的時間精力的比重有多少?”

“95%!”她毫不猶豫的回答道。

這就是答案了。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媽媽把幾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其他所有的角色加在一起,都抵不上“媽媽”這個角色的重要,

一旦“媽媽”這個角色出現問題,她整個人都會崩潰掉。

那麼什麼是“媽媽這個角色出問題”呢?

就是——“孩子出現問題。”

因此,對於孩子來說,

他就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和風險:

“我不能有問題,我有問題,媽媽就會崩潰。”

於是孩子異常努力,

努力的學習,努力的不犯錯,努力的壓制自己的情緒。

可是,無論我們怎麼努力,

都絕沒有可能保證永遠都那麼“優秀”,

每一次考試,孩子都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鼓足巨大的勇氣,他才能夠去面對。

當覺察到自己這一次考試有可能沒辦法考好的時候,

他將自己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在絕境之下,他找了一個莫名奇妙的藉口,

試圖掙扎著逃避壓力:“廁所門閂壞了。”

這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它的真正含義是:

“媽媽,這次考試不會好了,我很害怕。”

可惜,他不敢說出口,媽媽也不會理解到。

媽媽繼續催促孩子:“快去考試!”

孩子只好絕望的走進考場,

果然,成績“一塌糊塗”,

一直緊繃的弦徹底斷掉了,

孩子沒有辦法再逼著自己面對學校。

過於親密,會“殺死”孩子,還有自己。

還好,媽媽進行諮詢以後,

及時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改變和調整,

孩子很快會好起來。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

是想提醒那些還沒有覺察和意識的父母:

孩子需要的,真的不是整天圍著他們轉的父母,

孩子需要的,是能夠首先愛自己,把自己過的精彩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講一句話: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殊不知,這句話會給孩子造成他們根本承受不起的壓力。

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孩子,我是我,

我們所做的一切,首先是為了我們自己。

要讓孩子瞭解:

父母不是為了他們而活,他們,也不是為了父母而活。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覺察:

首先,用一張白紙,

在排頭的位置寫下你在生活中所扮演的所有角色。

如下圖: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然後,在每一個角色的後面,

標出這個角色在你的生命中所佔的比重,

這個比重,包括重要性以及所佔用你的時間精力的比例。

所有比重加起來,一共100%。

如下圖: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最後,在空白處畫一個角色餅圖。

如下圖: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我要你覺察:

1 你的生命是否平衡?

有沒有哪一個角色,佔到了50%以上?

為什麼那麼多的角色加起來,

都沒有這一個角色重要?

2 哪一個角色的比重最小?

這個角色是真的不重要?

還是很重要,但你卻忽略了?

3 在所有的角色裡面,有“自己”這個角色嗎?

為什麼沒有?

或者,

為什麼它顯得那麼不重要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其實,在所有角色裡面最重要,

但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就是“自己”,

我們常常忽略自己,這是可怕的。

“先做好自己,再做好父母。”

是我常常在課堂上講到的一句話。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最好的教育,

就是“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就努力成為什麼樣的人。”

無需說教,無需引導,只需要做好自己。

是的,陪伴孩子是必須的,

可是,陪伴並不是“時間越多越好”,

也不是必須做到“親密無間”。

實際上,我們要有更加合理的時間分配,

接下來,我就把我《生命力的五朵金花》微課裡的其中一堂——

《愛與被愛的能力》這堂課內容的文字版分享給你,

附上相應的工具表格,

幫助你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陪伴,

最後,祝所有朋友,新年快樂!

(附《愛與被愛的能力》的微課文字版(部分)和表格。)

陪伴並不是你要花多長的時間,而是一定要有高質量的陪伴。時間可以短一點,但是質量一定要足夠高,所以我們給大家設計的表格,今天發給大家,那就是我們的兩份表格,第一份表格是公主王子時間記錄表,什麼叫王子or公主時間?那就是爸爸媽媽全身心的陪伴孩子的時間,這個時間是屬於孩子的事,屬於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去互動的,每天我們提醒大家,至少不少於半個小時,你可以在這個表格上記錄每一天。今天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幾點到幾點,那麼陪伴孩子的事項一定要以孩子為主,如果你是帶著孩子上街買菜,對不起,這不是陪伴,如果你陪著孩子去輪滑,陪著孩子做一副畫,陪著孩子讀一本繪本,這才是真正的陪伴。而更要提醒大家的是,陪伴,並不是陪著她就好了,而是要用到嘉許的語言,比如說寶貝,你真的很勇敢,你自己都可以做到,用到描述的語言,哦我看到了,你正在思考,你正在想辦法,剛才沒我幫忙,你也可以自己向前滑。這都是描述的語言,肢體的接觸是,我們要多多的去牽孩子的手,去拍拍他的肩膀,去給她一個擁抱,去扶著她一點點的去嘗試,這都是肢體的接觸。而是一定要少用,質問的語言命令的語言和批評的語言,而這三類語言恰好是我們的父母平時最喜歡用的三類語言,所以每一天我們要去記錄在什麼時間,我陪伴孩子做了什麼?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是如何去嘉許他,如何去描述?如何去給她肢體的接觸?而我又不自覺地用到了哪些質問、命令和批評,當然如果自問命令和批評你沒有用到,恭喜你,你把這一欄扛掉就好,所以你會發現只有多一些嘉許描述和肢體的接觸,少一些質疑,命令和批評,這樣的陪伴才是孩子要的才是真正高質量的陪伴,而這樣你也才能真正的和孩子之間建立起連接的載體,讓孩子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思去玩網絡遊戲,因為遠遠有比網絡遊戲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大家要相信所有孩子都是希望能夠跟爸爸媽媽建立良好的連接的。

當然還有第二份表格,那就是國王和王后時間,聽到這個名字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屬於,爸爸自己或者是媽媽自己的時間,我們要愛孩子,首先我們的杯子必須是有水的,我們要懂得先愛自己,所以我們一定每一天也會有一些時間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給孩子做一個約定,是的,這一次讓孩子適當地跟父母分離有效的工具。所以我們要去記錄今天我們的我的國王時間是幾點到幾點?我走做了什麼,而這個過程當中我內心的感受是什麼?通過這樣簡單的記錄和總結,你信我,你對愛與被愛的覺察一定會更深,你的孩子也會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而他也會更加的有能力去愛別人。所以永遠記住,愛是沒有條件的,如果你的愛裡面有期待,那這份愛就不是愛。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過度陪伴”會“殺死”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