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有顆行星叫「金庸」

天上有顆行星叫“金庸”

天上有顆行星叫“金庸”

天上有顆行星叫“金庸”

金庸的小說屢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這是部分影視作品劇照。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原名查良鏞)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1924年出生的金庸著有《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鹿鼎記》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其小說屢被翻拍為影視作品,享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俠”的讚譽。

除了武俠小說的成就外,金庸還是知名報人、社會活動家。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臺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2017年,香港文化博物館開設常設展館“金庸館”。

金庸的突然離世引起極大反響,很多武俠迷、影迷發文悼念,有網友稱“大師隕落,從此世間再無江湖”。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求學時曾遭兩次開除

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與黃霑、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査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査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詩人查良錚(穆旦)。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係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字,比如:徐志摩——金庸的表哥;蔣百里——金庸的姑父;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

在書香環境的薰陶下,金庸度過了安逸的童年時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3歲的金庸隨學校南下,開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沒有在戰亂的顛簸流離中頹喪。

15歲的時候,金庸和兩位同學一起合作,編了一本《獻給投考初中者》。這個書做得很成功,讓他們賺了很多的錢。

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而看起來溫和寬厚的金庸,年少時性格也有十分狷狂的一面。上高中期間,因不滿學校的某些行為,他寫文諷刺過訓導主任,因而被勒令退學;在大學時,他也與訓導長爭辯過,結果便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開除。

從查良鏞到金庸,創造一個個經典俠義江湖

求學期間的他,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外交官。但因歷史原因,他跟外交官的夢想擦肩而過。

命運把他帶進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1946年秋天,《大公報》刊登啟事:面向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金庸憑藉自己的才華被千里挑一,進入上海《大公報》。1948年,《大公報》香港版復刊,查良鏞被派到香港工作。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

1955年,《大公報》下一個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於是,報紙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藉他對武俠小說的瞭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

此書成功之後,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誌開始連載《射鵰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並受到極大歡迎。時至今日,即便你不曾看過他的原著,由其小說改編而成的一部部經典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誌。

金庸的讀者遍及全球,被喻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金庸宣佈封筆時,不少讀者為之遺憾。

傑出報人

“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武俠小說大家或許是金庸享譽最盛的身份,但報人的標籤在金庸的一生中也不可磨滅。

1948年,《大公報》將其派入香港時,金庸只有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並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作家李敖曾在節目中批評金庸武俠小說“那寫的什麼玩意”,他說俠義部分金庸自己沒一樣做得到,“不講真話、不做真事”。但作為報人的金庸,似乎並不是李敖所說的那般。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道的“虛假事實”。他說:“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

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俠小說,幾乎也是以日更的節奏推進,數十年間無間斷。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1972年封筆;1989年卸任《明報》社長職務;90年代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後,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據新華社、北京青年報等

晚年

81歲再當學生

金庸寫了十幾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雖然他的名氣響徹中外,歷史、政治等知識信手拈來,但他依然覺得自己學問不夠。因此即使是在獲得劍橋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後,金庸堅持選擇作為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時的他已經是81歲高齡。

在劍橋讀書時,金庸同普通學生一樣。揹著雙肩包,裡面放滿了課本。有一段時間金庸還會騎著車上課,但因為太太擔心會發生危險而就此作罷。

在劍橋上學,金庸又變成了那個別人不太關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環、不再是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他做的一切都“不為學位,只為學問”。

有學生想找金庸拍照、簽名。金庸說:“我現在是學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學生的時候,我再和你坐下來一起吃飯、喝茶。”

名言

人生就是大鬧一場

悄然離去

看過金庸小說的人都會好奇,金庸到底跟他筆下的哪個人物比較像。是機靈圓滑的韋小寶?老實憨厚的郭靖?還是優柔寡斷的張無忌?

雖然因創作出許多豪氣萬丈的大俠形象而被稱為“查大俠”,但是金庸卻覺得這個稱謂實在過譽:“如果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角色讓我做,我願做天龍八部中的段譽,他身上沒有以勢壓人的霸道,總給人留有餘地。”

倪匡曾經評價:“段譽有絕頂武功,朱蛤神功好像沒有怎麼用過,六脈神劍要緊時用不出,斗酒時卻大派用場,凌波微步要來作逃命之用,倒十分實在。”在性格上,段譽博學多才、善良固執,被爹孃取小名為“痴兒”。由此看來,段譽的這些特徵倒是與金庸有些相似。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延伸

金庸作品中的經典之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射鵰英雄傳》

●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笑傲江湖》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

——《天龍八部》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天龍八部》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倚天屠龍記》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書劍恩仇錄》

●做人要能瞎蒙,就瞎蒙,生活儘量放輕鬆。

——《鹿鼎記》

●你有苦說不出,那才是真的苦!——《天龍八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