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皇帝,如果一定要排个序,十六国时期氐人所建的前秦第三任皇帝苻坚一定排在前列。作家柏杨甚至将苻坚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并列,认为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五个能被冠以“大帝”称呼的皇帝。

当我们纵观前秦历史之时,作为一个外族,前秦皇帝苻坚能被冠以如此高的评价,几乎完全拜一人所赐,这个人就是——王猛。自王猛之后,历代帝王、史家多给与了王猛极高的评价,但到了网络时代,就像武夫冉闵突然被捧成“民族英雄”一样,王猛身份也突然从千古名臣坠落成了“汉奸”。

身世成谜的千古名臣——王猛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按其出生时间地点来推算,他出生的时候,西晋已灭、东晋南迁,出身地严谨来说是匈奴刘渊治下的前赵国境内。不过其民族属性被确信为汉族。

史书记载,王猛出身贫寒,为了糊口,年少时以贩畚箕为业。一次王猛到洛阳卖货,一个人愿意以高价收王猛的畚箕,但没带钱,让王猛到他家里拿钱。结果王猛跟着这个人走进了深山之中。王猛在深山中见到一个侍者环绕的老人,深深的给老人鞠了一躬,结果老人给了原来商定好价格的十倍。王猛出山时候发现居然是在嵩山。仅这里就出现了两处疑点,其一,王猛卖畚箕,明显是竹木手工制品,当时应该不算什么值钱的东西,居然要从老家跑到洛阳去卖,小编以今天潍坊与洛阳间的距离查询了一下,相隔755公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明显不太靠谱;其二,在洛阳卖畚箕,即使高价,也不至于跑去嵩山收款吧?两地相隔78公里,而且十倍价格也是后来到了付款老人处才临时决定给他的。

史书第二处记载是说王猛在20岁前,隐居山林,手不释卷、刻苦学习。这又是一处疑点。以王猛的出身贫寒来说,隐居山林,自给自足活下去或许可信,但手不释卷,且根据后世说,他在儒学经典、军事、科学方面的知识都颇有造诣就说不过去了,当时的书可是很贵的东西。

所以,小编估计王猛出身恐怕并不如史书记载的那么贫寒,最大的可能王猛是商人出身。从当时人的观念和后世王猛理政来看,都是重农抑商的,穷倒是没那么可耻,但商人就是贱业了。但王猛出身寒门是一定的,否则无论如何都会留下其祖上是某某某之类的。而我们连王猛的父亲叫什么都不知道。

王猛出世——弃晋从氐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王猛成年后,北方战乱愈烈。后赵时期,王猛已颇有才名,后赵侍中徐统曾以高管厚禄邀其出仕,但王猛认为后赵气数已尽,拒绝了。公元354年,王猛又有了一次入仕的机会,这次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王猛主动上门的记录。王猛主动求见北伐而来的东晋大将桓温的,据说王猛见到桓温后,一面抓身上的虱子,一面与桓温侃侃而谈天下大事。桓温见王猛有魏晋风度且见识不凡,于是又送车马又送官职,希望王猛到东晋任官。王猛拒绝了,他点出了桓温有篡晋之心。回去之后,王猛向老师请教,王猛的老师说:“你和桓温不是一路人,你想要富贵,在这里一样可以,何必跑去南方。”从王猛先去求见桓温来看,作为汉人,他的心里还是倾向当时的汉家王朝东晋的,但与桓温的交谈,他看到了东晋王朝存在的问题,因此心怀天下的王猛继续选择了蛰伏。

大约在公元355年-公元357年期间,王猛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氐人苻坚。两人一见面交谈就句句投机,相互引为知己。公元357年,苻坚杀前秦暴君苻生称帝。王猛在前秦出仕,时年35岁。

惹祸精王猛——杀尽天下不平事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王猛上任后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什么大官,苻坚只给了王猛始平县县令的官职。这个始平县是京城的西北门户,但绝对不是什么善地。这里豪强、盗匪横行,王猛上任伊始就明法严刑、禁暴除奸、整肃吏制。很快,一个有背景且作恶多端的恶吏被王猛挖了出来,王猛将其当众鞭打致死。恶吏朋党上告,王猛的上司将王猛抓起来,送到京城长安治罪。

苻坚闻讯后亲自审问王猛,苻坚问王猛:“治理国家,应该以德教化为重,你一上任就杀那么多人,是不是太残酷了?”王猛也很光棍,回答:“如果是治世,当然应重教化;但如果国家处乱世,必须要严明峻法。你皇帝让我做一方官员,我就应该为你铲除恶人。现在我才杀了一个恶人,还有成千上万恶人还没伏法呢!如果陛下你认为我没有抓尽枉法之人要治我的罪,我认!如果你说我为政残酷,我不认。”苻坚听后觉得有道理,不仅免了王猛的罪,更当众称王猛是自己的管仲、子产。

之后,王猛因政绩卓越,一路升官,到公元359年,王猛已连升五级,官拜尚书左丞,不过王猛为苻坚惹祸的惹事精作风丝毫不改。在王猛眼中,没有汉人、胡人之分,一律视之为秦人;在王猛眼中,没有豪门、贱民之分,一律视之为百姓。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候樊世仗着自己打天下的汗马功劳,指责王猛身无寸功,凭什么对他们与百姓同等要求,并威胁要杀死王猛,结果被苻坚和王猛联手弄死。氐族贵族、苻坚的亲舅舅强德酗酒行凶、欺男霸女,被王猛逮到,根本不禀报苻坚,直接弄死。等苻坚得到消息,派人到刑场救人,看到的已经是尸体了。

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罪必罚”的惹祸精王猛,让雄主苻坚一直对他信任有佳,且甘于为王猛“擦屁股”。

王猛——以一人之力铸造一个帝国的千古名臣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作为一个能被称为千古名臣之人,王猛并非酷吏,杀只是王猛的安邦之道,而治国要更为复杂一些。

王猛在任十八年时间,在严明法纪的同时,更注重吏治改革,他帮助苻坚在自汉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基础之上,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保障官员才尽其用、官称其职。

在经济发方面,王猛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改进耕作、发展社会生产。无数之前因战乱被荒废的田地重新得到了开垦,仓库充实,百姓丰乐,人民生活呈现出小康之相。

在民族融合方面,前秦在王猛治下废除了胡汉分治。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因为冉闵刚以杀胡为名制造过混乱,有氐人贵族试图阻止胡汉分治的政策,结果在王猛的主持与苻坚的支持下,此人被诛杀。

王猛——功盖诸葛第一人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关于将王猛说成“功盖诸葛第一人”的说法,小编查找自网络,并没有找到原话出处,不过柏杨老先生拿王猛和诸葛亮比,认为即使诸葛亮在内政能力上与王猛相当,但在军事能力上的成就则不如王猛。当然,这里说的诸葛亮是《三国志》中的诸葛亮,而不是《三国演义》中被神化了的诸葛亮。

王猛所学,不仅是治国之道,史书记载其在兵法等方面也成就斐然。王猛主政前秦时期,前秦可说是四面皆敌。西方有汉人政权前凉和氐人的仇池政权、东方有慕容鲜卑、北方是鲜卑拓跋部,南方是东晋政权,可谓四面楚歌。

在兼顾前秦国内政事的前提下,公元366年-376年,前秦开始了统一北方之战,而军队主帅就是王猛。公元366年-367年,王猛率兵攻前凉,前凉败,苟且一隅;公元370年,王猛率兵伐慕容鲜卑前燕,前燕灭。后王猛回朝任丞相,都督中外军事。后前秦军队一路攻城略地,至王猛去世之前,前秦已基本统一北方,仅前凉及拓跋鲜卑的代政权尚以一隅之地苟且。

王猛丧,前秦亡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公元375年6月,积劳成疾的王猛病倒;同年7月,王猛病逝。死前王猛留下遗言叮嘱苻坚:“东晋虽偏居江南,但为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我死后,陛下千万不可急于灭晋,要先将尚盘踞北方的鲜卑、西羌铲除,否则必成大患。”王猛薨,苻坚三次伏棺痛哭,前秦举国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王猛死后,苻坚恪守王猛遗言在军事上不向南进,一举伐灭前凉和代国,完成了北方一统的大业;文治上延续王猛时期主抓的加强儒学教育和关注民间疾苦两件大事,使前秦盛极一时。

然而,统一了北方后的苻坚却没有忍住自己那颗想要一统天下的心,他忘记了王猛的叮嘱,急于发兵南向攻打东晋,直接导致了淝水之战的大败。淝水之战大败后,曾被王猛收服的其他各族又起了反叛之心,虽然他们名义上降了前秦,但心里降的恐怕只是王猛。且这些依靠攻城略地收服的各族还没有太长时间融入前秦各族,他们的内心视自己还是鲜卑人、羌人……,而不是秦人。

公元383年,前燕降将鲜卑族慕容垂叛,随后羌人姚苌镇压反叛不力畏罪潜逃,也叛。前秦一时烽烟四起,后续各族反叛不断,再加上东晋军队的反扑,北方再乱。

公元385年,一代雄主苻坚为姚苌所杀,前秦已名存实亡。公元394年,前秦末帝苻登为姚苌部将生擒后斩首,前秦亡。

由汉人王猛一手从衰败带入强盛的氐人政权前秦,在王猛死后不足20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不是王猛留下的家底,其灭亡速度可能更快。

王猛丧,前秦亡。

王猛——汉奸?千古名臣?

汉奸王猛?以汉侍胡,成就己为千古名臣,辅苻坚荣登古之雄主

王猛,汉人,仕氐人王朝前秦至死。终王猛一世,前秦一朝无胡汉之别,汉、匈奴、鲜卑、乌桓、羌、羯各族只有一个称呼——秦人;终王猛一生,胡人王朝前秦官民,爱其有之、恨其也不少,但史书中的王猛从未因其汉人身份遭攻讦。垂死之际,王猛遗言不攻东晋,恐怕也无民族之义,考虑的只是前秦帝国的安危。

后世,古代史家极少因王猛以汉侍胡而有所非议。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64人,设庙享奠,前秦丞相王猛在列;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为古代72名将设庙,王猛在列。

以狭隘的民族观视之,王猛以汉侍胡,气节难振,但貌似王猛似乎并不是出生在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虽然其为汉人,但至少其从未认胡人为父为祖;以大民族观视之,王猛杀异族权贵,护百姓安宁,推行汉学教育促进胡人汉化,于汉民族之功远盖冉闵之辈。

为何到了网络年代,冉闵由一武夫被美化成了“民族英雄”,而王猛却被说成了“汉奸”?

王猛到底是汉奸还是千古名臣?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