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帝王和扩张

苻坚,字永固,五胡之一的氐族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此人心胸宽阔,识才善任,文治武功,雄极一时。

苻坚的帝位是通过杀掉前任皇帝,也就是他的哥哥苻生篡权而得。苻生为政残暴无比,臣民得保一日,犹如人间十年,于是苻坚应时而动,起兵政变。继位后,任用谋士王猛辅政。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王猛是“功盖诸葛第一人”,既能治理朝政,内修法度,又能严明军纪,出战必取,经过数年征战,苻坚很快夺城灭国,统一中国北方,与江南东晋对峙。

皇帝苻坚,手握百万雄兵,且兵锋正盛,于是想挥师南下,灭亡晋室。其结果就是前秦与东晋两国爆发著名的淝水之战,苻坚以投鞭断流强盛大军,最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败于东晋八万北府兵。

这里不说淝水之战,只说皇帝苻坚。

苻坚、帝王和扩张

苻坚大帝

淝水之战前,根据《晋书》记载,苻坚朝会时要天下归一,不然寝食难安,结果除了一个拍马屁的,满朝文武皆苦苦规劝,不要南侵。兴致勃勃的苻坚被泼冷水,文臣武将一顿天时地利人和的反对。苻坚无法,独留族人苻融商讨,希望苻融支持自己,结果苻融边哭边劝说苻坚不要南侵,列举多个原因和风险,并搬出已故重臣王猛的临终遗言,苻坚仍然不听。

苻坚一生,宽容大度,招降纳叛,能识人所不能识,容人所不能容,是一代雄才大帝。但是在北方一统军事强大的情况下,在权力扩张膨胀的作用下,他还是没能坚守住他的优良品质。在绝对权力的诱惑之下,他身上抑制征战的因素都不再发挥作用了,毕竟,再差一步,他就是天下的君王。

苻坚在治国理政发展国力的时候,可以说是臣随民附,到了国力顶点,想要一统六合的时候,反而遭到了文臣武将、举国百姓、心腹重臣的一致反对。原因不难分析,历史记载已经十分详备了,师劳兵疲,民间厌战,师出无名,东晋正盛。面对这些理由,苻坚选择性失明,只说自己雄兵百万,投鞭断流,东晋自会望风披靡,有征无战。

为什么苻坚一门心思要征服江南?


苻坚、帝王和扩张

淝水之战大败亏输

除了所谓的历史传统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权力本身的扩张性。

苻坚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故地建立政权,并且统一北方,自认军事实力已经锐不可当。他在前秦的国土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受困于前秦国土,它会天然的吞噬一切它可以吞噬的地方,直到遇到阻拦它的堤坝。

《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若是天下有两个王呢?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两王相争,只剩一个。除非遇到制约权力扩张的客观因素,比如交通、供给、山河等自然因素,或者动乱、实力、内斗等人为因素。而当时的苻坚,并不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他认为挥师南下,吞并晋室,正当此时,只是满朝文武在主观上不愿意而已,既然他是皇帝,坚持用兵,谁会不从?

权力的扩张性盖过了所有的劝说。苻坚一心要将他的权力扩张到极致,这与后面的隋文帝灭南陈,宋太祖灭南唐如出一辙。苻坚还算是客气的,只是说王业未竟,必征东南。同样的事情,赵匡胤基本统一北方后,要吞并南唐时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个理由经常被后面的人引用,看似英气勃发,理由充分,其实这个逻辑很荒谬,赵匡胤的床榻是有多大?千里外的南唐还能碍着他睡觉?一百多年后,他的不肖子孙赵构,为什么不敢对金国说这样的话?赵构反而是杀掉岳飞、解除韩世忠、张俊军权,在朝廷上拼命打压主战派,谋求与金国的和议。同样是宋朝皇帝,赵构的龙床没有变小,金国的酣睡声他也不是听不见。只是金国的军事力量强过宋国,两国关系搞不好,战端一起,赵构有身死国灭的巨大风险,当权力的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时候,他的扩张性会天然的收缩隐藏。

苻坚、帝王和扩张

统一战争不讲理由

等到了宋孝宗时,宋国军事实力积累起来,孝宗皇帝没有了被灭国的风险,就又开始了扩张。尽管北伐没有获得成功,但是也没有被反杀的可能,所以后面一旦有机会,宋皇帝又会组织北伐。

同样的,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在发动政变杀掉金熙宗完颜亶后,实现了“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的目标,又奔着“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的志向,扬言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扩军备战,兴师南下灭宋。完颜亮是暴君,说话比较直白但不夸张,确实是诸多君王的实际所想所为。

君王四处征伐的原因有千百个,有要复仇的,有要掠夺的,有要匡扶正义的,有要恢复故土的,有要回应民众期盼的,有要顺应潮流发展的,就是没有一个说是要满足君王权力私欲的。君王的绝对权力只限制他权力覆盖下的国土,如果吞并别国,这个绝对权力范围会相应扩大,支配的资源也会更多。这样来看,但凡军事上有点实力,基于权力的扩张,君王都是要发起兼并战争的。

战争需要代价,这个代价就是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古代中国主要依赖土地税收,但是征调士兵和民夫又会减少劳动力,打起仗来,不光要消耗士卒和粮食,土地上的收益还会因为劳动力的减少而降低,反过来引起饥荒。不过,这不会是帝王要考虑的问题,杜甫《兵车行》说,君不见,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王在国内还没有到崩溃之前,他的扩张不会因为百姓生命财产有牺牲而停止。

苻坚、帝王和扩张

战争让百姓痛苦不已

农业文明下的封建王朝,朝廷征调粮食、士兵的能力,运输、行军的能力都有巨大的限制,这是难以更改的现实,这也决定了每一次军事行动,特别是 “尽起全国之兵”的大型军事行动,都会给民众带来巨大的负担。如果战争无休无止,或者进入乱世,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生命、温饱都无法保证,君王的拓边强国谎言只会招致百姓的怒骂和反抗,大秦因此而灭,大隋亦如此。

权力的扩张性因皇帝的放纵而引发百姓的苦难,本质上是官僚和民间对专制皇权都缺乏制约性,只能亦步亦趋,直到资源耗尽,忍无可忍,然后揭竿而起,这个模式循环往复几千年,害人不浅,却也无法撼动。这也就造成了,本国百姓是否能安享太平,要看邻国的实力是否与本国相当并达成平衡,历朝历代概莫如此。汉初的文景之治,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与辽金夏对峙的宋,与外界达成平衡,国内百姓享受一段时期的太平。而紧跟 “太平”的,就是“盛世”。

苻坚、帝王和扩张

百姓等着太平

皇帝有他的喜怒哀乐,再残暴的君王也有其仁慈的一面。皇帝的残暴与仁慈,更多的影响是在宫廷之内,至多也是京城内外。受到皇帝伤害或者眷顾的,多是围绕在皇帝身边的火中取栗之人,利益与危险并存,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但是因为国家机器成为权力扩张的工具,任凭其横冲直撞,一夫震怒,而万夫哑然,致使千百里之外从不曾 “沐浴皇恩”的黎民百姓,也要为皇帝虚荣享乐大道下的石子泥沙,怎能叫人胸开意平?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民的存活与传承在君王看来,不过是杂草的枯荣之间。宽容仁慈如苻坚也不能摆脱权力的魔咒和膨胀,只能跟随后者信马由缰,时刻不停,让盛世与乱世在须臾之间摇摆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