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性質和特點

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曾言:“人類的歷史就是文明的歷史。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來思考人類的發展。”在整個歷史上,文明為人們提供了最廣泛的認同。冷戰結束,兩極格局崩塌後,人們驟然間發現,在超越了意識形態差異之上,人類之間還有更加顯著而根本的差異,即:不同文明之間的,涉及信仰,價值觀,審美觀,人生觀和社會結構的根本差異。

而這些差異深深地影響著不同文化圈的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更深刻影響著國與國之間的關係。

文明學是研究人類審美觀念和文化現象的傳承、發展、分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新學科,是人類世界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規律探索的思想體系,它在冷戰格局崩壞之後興起,用來解釋當代如北約聯盟,恐怖主義,東西方對抗等重大的問題。

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個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並且是最廣泛的文化實體。沃勒斯坦言,文明是“世界觀,習俗,結構和文化的特殊聯結。”在同個文明內,所有人共有著如血統,語言,宗教,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共有的東西,並區分於不同文明的人類。而文明所孕育出的每個個人,包含著整個文明全部濃縮的精華,是最基本的文明載體。文明因文明載體的興旺而興盛,因整個文明載體的傳承而生生不息。

在《文明的衝突》中,亨廷頓總結了湯因比,巴格比等人的學說,提出了文明的5個性質。本文將延用亨氏的學說。

第一,文明存在單一文明與多元文明的區別。

第二,文明被看做是一個文化實體。

第三,文明是包容且廣泛的,即,如果不涉及全面的文明,它們的任何構成單位都不能被充分理解。

第四,文明有終結,但又非常長久;它們演變著,調整著,而且是人類最持久的結合,是“極其長久現實”。

第五,文明是文化實體而非政治實體,它們本身並不維持秩序。

文明的性質和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