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考试差距210分的根源

揭秘考试差距210分的根源

软糖实验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然后给他们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软糖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将奖励1颗软糖。也就是说,多等待20分钟的孩子,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

揭秘考试差距210分的根源

一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暂时不吃软糖。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直到14年后,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开始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或工作,米伽尔才开始研究下一步。

他发现,当年马上开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缺乏自信,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而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表现为,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他们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很有主见且学业出众。

研究结果表明,“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试成绩平均高出210分。

两拨人,两种人生,在童年时代就已经确定。

“延迟满足”会磨炼孩子的意志力

这位心理学家的"软糖实验"给我们的家庭教育以很好的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即平时我们所说的"耐力",让孩子学会坚持与等待。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而是一种为克服当前困境,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如果在孩子提出某种需求时,家长设法"延迟满足",让孩子感觉实现这个需求很艰难,那么,孩子在需求满足的过程中,上进心和积极性得到强化,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在需求满足后,孩子会倍感愉悦,倍觉幸福,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满足。

相反,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头脑中会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我要什么马上就能有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贪心。可一旦离开家庭走入社

会,那种任性、暴躁、急功近利的性格特点肯定会令他们饱受挫折和打击。

但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的“延迟满足”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延迟满足”是通过“延迟”来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当孩子达到目标时,家长一定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相反,家长们只是一味的“延迟”,如果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满足”,也会失去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树立的诚信,教育也适得其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