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靜坐少動」,向健康生活邁進一步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每天早上幾乎是一到辦公室就坐在工位上,除了上廁所、喝水外,幾乎“臀不離座”。而下班到了家更是“葛優躺”在沙發上,什麼都不想做。眾所周知,靜坐少動對健康有一系列不良的負面影響,如引發肥胖、出現背部疼痛、腿部疾病、神經系統病變、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等。美國《醫學快報》最新研究發現,靜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會使大腦血流量減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有關“靜坐少動”的一些事。

遠離“靜坐少動”,向健康生活邁進一步

什麼是“靜坐少動”生活方式?

“靜坐少動”是指在清醒狀態下,坐位或者臥位時,所有能量的消耗不超過1.5METs的行為。MET是一種強度的單位。(注:1MET指的是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消耗3.5毫升氧氣的活動狀態,所有看電視、聽課、看書、坐火車等行為都屬於1MET強度的活動。)

第九版《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對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定義為:未參加每週至少3天,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力活動,且持續3個月以上。

遠離“靜坐少動”,向健康生活邁進一步

“靜坐少動”危害大

據現有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人類死亡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菸、高膽固醇血癥、體重過低或過高、缺乏體力活動(即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飲酒、吸菸等。靜坐少動這一生活方式可引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等,是誘發慢性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此外,靜坐少動還會增加精神疾病的發病風險,如引發抑鬱、焦慮等。

邁開腿,動起來—打破“靜坐少動”的生活習慣

每週參加體育鍛煉或活動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或活動持續時間30分鐘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稱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應做主動性運動,快走不少於6000步,每次運動的時間持續30~60分鐘。每週至少進行5天的中等強度體育活動,如快速步行、跳舞、游泳、打網球、打高爾夫秋、做家務(如擦窗子、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時間不少於150分鐘。減少靜坐少動的時間,爭取每小時都站起來動一動。

將運動“生活化”

運動時不受時間、場地、環境、氣候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展開運動,要把運動變成“經常性”。如用步行上下樓梯代替乘坐電梯、用騎自行車上下班代替開車、每週自己做做家庭衛生、走路去菜場買菜、出門遛遛狗等。當運動不再成為每天的“負擔”,而變得“生活化”後。那麼恭喜你離“靜坐少動”的方式就遠離了一步,向健康生活更邁進了一步。


搜索下載“熙心健康”微信公眾號,更多健康知識定期推送,更有醫生免費諮詢,等你關注!

本文資料均來源於網絡,目的為傳播健康知識,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